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医学院始终坚持以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深化教育改革,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提高创新意识,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得以明显提升;通过稳定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全方位拓展学术交流,深层次国际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8-0000-00
1 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
1.1 深化教学改革
(1)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成功经验,依据国际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完善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构建以器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
(2)进行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五年制本科生中实施分专业的特色化培养模式,分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与护理学教学轨道。
(3)更新教学内容。立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大最新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聘请博士生导师、国内外专家开设前沿讲座,加快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应用PBL教学、案例讨论等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的学时比例。推进使用网络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励和鼓励不同课程依据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5)开展国际化教育,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加强授课师资的语言培训,健全跨院教学组织的管理模式,对留学生授课教师采取严格的认证制度。多方聘请海外专家参与教学与考试辅导,切实把专家的教学与师资培训有效结合起来,以美国执业医师考试为参照系,改革留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及考试基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轨。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推动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明确指导教师责任和义务,提升指导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与能力。
1.3 加强课程、教材等建设
(1)加强课程建设。以示范、推广为重点,继续加强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培育现有省级和校级精品课,加强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的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以病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优势课程群。
(2)加强教材建设。以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经验为指引,以主编、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为目标,全面推动精品教材建设。同时依托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成果,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自编教材。
(3)打造優秀教学团队。在加快现有病理学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注重中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4)加快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实验队伍、实验项目改革为重点,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内涵建设,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力争把该中心建设成为辐射范围广、示范作用强、国内领先的基础实验教学基地。
1.4 完善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系统改进和健全教学评价等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对现有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考试模式等进行综合改革,建立以常规学业考核为基础,课外创新实践能力考核为补充的学生评价体系,加强与完善教师、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建设。
2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1 加强招生工作,选拔优秀生源
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校内外优秀学生报考我院或申请免试推荐研究生。进一步强化复试环节,选拔优秀研究生,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注重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挑选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从根本上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2 修订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确立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配合研究生院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科学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总量、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培养研究生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的能力。
完善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医学公共课程体系,解决目前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医学发展,将以培养创新性观念与意识为目标的本科生教育与以提高创新性能力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有效地对接,形成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
2.3 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评价体系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注重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关注研究生个体差异,使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倡导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深入、清晰、真实地再现研究生这一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2.4 开展全英教学,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
以留学研究生教育带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配合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以“走出去、引进来”为原则,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鼓励学生到校外、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与国外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2.5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
稳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给广大研究生创造更多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取得高层次学术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整体学术水平,增加SCI论文发表数量。在增加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培育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 队伍建设
3.1 改善学缘结构,优化人才队伍
适度调整优化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支队伍的比例结构,大力改善学历、学缘结构,进一步降低本缘率,新聘教师中非本缘率达到50%,完善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具有博士学位尤其是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5年内新聘2-4名海外博士/博士后,保持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合理比例,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优化平衡三只队伍结构。
3.2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进优秀人才
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制度,改进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对引进的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给予大力扶持,扬长避短,委以重任,除享受学校人才引进待遇外,学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尽量为引进人才提供发展机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中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健全合约管理机制和跟踪考核机制,充分有效发挥人才的骨干作用。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个学系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完善培养机制,提升人员素质
建立健全三只队伍人员的准入制度和各类人员职业导航机制。加强教师在岗培养锻炼,制定师资队伍长、短期培养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要逐步分段落实学校对70后的教师的培养要求,通过“青年教师国内研修计划”和“百名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等多渠道筹措经费,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实施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在岗培训教育,重点实施优秀青年管理骨干培育计划,促进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整体提高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3.4 改革考核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改革并不断完善教师、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分类管理与考核评估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逐步推行教辅人员和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实施技术干部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竞聘上岗,师资队伍学生评议,对竞聘上岗落选人员、学生评议不合格教师进行待岗培训。有效发挥考评政策在人事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以人员流动、优化岗位等措施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简介:方元元(1981—),女,汉,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学、人口学。
关键词: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8-0000-00
1 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
1.1 深化教学改革
(1)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成功经验,依据国际医学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完善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构建以器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
(2)进行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五年制本科生中实施分专业的特色化培养模式,分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与护理学教学轨道。
(3)更新教学内容。立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大最新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聘请博士生导师、国内外专家开设前沿讲座,加快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4)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应用PBL教学、案例讨论等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的学时比例。推进使用网络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励和鼓励不同课程依据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5)开展国际化教育,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加强授课师资的语言培训,健全跨院教学组织的管理模式,对留学生授课教师采取严格的认证制度。多方聘请海外专家参与教学与考试辅导,切实把专家的教学与师资培训有效结合起来,以美国执业医师考试为参照系,改革留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及考试基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轨。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推动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明确指导教师责任和义务,提升指导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与能力。
1.3 加强课程、教材等建设
(1)加强课程建设。以示范、推广为重点,继续加强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培育现有省级和校级精品课,加强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的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以病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优势课程群。
(2)加强教材建设。以病理学系列教材的建设经验为指引,以主编、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为目标,全面推动精品教材建设。同时依托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成果,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自编教材。
(3)打造優秀教学团队。在加快现有病理学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注重中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4)加快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实验队伍、实验项目改革为重点,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内涵建设,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力争把该中心建设成为辐射范围广、示范作用强、国内领先的基础实验教学基地。
1.4 完善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系统改进和健全教学评价等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对现有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考试模式等进行综合改革,建立以常规学业考核为基础,课外创新实践能力考核为补充的学生评价体系,加强与完善教师、学生自我评价体系建设。
2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1 加强招生工作,选拔优秀生源
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校内外优秀学生报考我院或申请免试推荐研究生。进一步强化复试环节,选拔优秀研究生,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注重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挑选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从根本上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2 修订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确立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配合研究生院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科学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总量、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培养研究生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的能力。
完善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医学公共课程体系,解决目前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医学发展,将以培养创新性观念与意识为目标的本科生教育与以提高创新性能力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有效地对接,形成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
2.3 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评价体系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注重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关注研究生个体差异,使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倡导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深入、清晰、真实地再现研究生这一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2.4 开展全英教学,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
以留学研究生教育带动研究生培养国际化,配合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以“走出去、引进来”为原则,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鼓励学生到校外、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与国外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2.5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
稳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给广大研究生创造更多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取得高层次学术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整体学术水平,增加SCI论文发表数量。在增加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培育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 队伍建设
3.1 改善学缘结构,优化人才队伍
适度调整优化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支队伍的比例结构,大力改善学历、学缘结构,进一步降低本缘率,新聘教师中非本缘率达到50%,完善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具有博士学位尤其是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5年内新聘2-4名海外博士/博士后,保持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合理比例,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优化平衡三只队伍结构。
3.2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进优秀人才
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制度,改进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对引进的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给予大力扶持,扬长避短,委以重任,除享受学校人才引进待遇外,学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尽量为引进人才提供发展机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中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健全合约管理机制和跟踪考核机制,充分有效发挥人才的骨干作用。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个学系引进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完善培养机制,提升人员素质
建立健全三只队伍人员的准入制度和各类人员职业导航机制。加强教师在岗培养锻炼,制定师资队伍长、短期培养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要逐步分段落实学校对70后的教师的培养要求,通过“青年教师国内研修计划”和“百名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等多渠道筹措经费,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实施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在岗培训教育,重点实施优秀青年管理骨干培育计划,促进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整体提高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3.4 改革考核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改革并不断完善教师、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分类管理与考核评估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逐步推行教辅人员和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实施技术干部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竞聘上岗,师资队伍学生评议,对竞聘上岗落选人员、学生评议不合格教师进行待岗培训。有效发挥考评政策在人事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以人员流动、优化岗位等措施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简介:方元元(1981—),女,汉,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学、人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