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最大横径及卵圆孔与棘孔距离的CT影像测量及其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影像测量卵圆孔的最大横径及卵圆孔与棘孔的距离及其在CT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影像资料库中200例成人头颅CTA影像资料,在减薄层厚0.5 mm的扫描图影像上,选取双侧卵圆孔、棘孔清晰且孔径最大的层面,用影像软件自带工具尺测量双侧卵圆孔的最大横径、长径及卵圆孔与棘孔的最短距离,并计算平均值。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接受射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痛患者,选择CT扫描卵圆孔横径大于影像测量结果平均值的2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7~87(63.4±6.1)岁。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双针双极射频组(14例)和单针单极射频组(12例)。两组患者均行半冠状位CT扫描,在CT影像找出资料中清晰显示卵圆孔的CT层面测量穿刺深度、角度,设计穿刺路径。根据设计的穿刺路径进行单针单极或双针双极射频热凝治疗。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200例400侧卵圆孔,左右两侧卵圆孔的最大横径分别为(5.41±0.91)mm、(5.51±0.88)mm ,最大长径分别为(7.50±1.29)mm、(7.51±1.10)mm,卵圆孔与棘孔的最短距离分别为(2.08±0.92)mm、(2.17±0.87)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评定疗效26例患者均为有效。2组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平均10.9个月。随访期间,单针单极射频组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术后11个月复发1例;双针双极射频组14例均有效,无疼痛残留,无复发。

结论

在三叉神经下颌支疼痛接受颅外非半月节射频治疗前,用CT扫描测量卵圆孔水平径线可为能否采双针双极射频模式提供客观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BALB/c雌性裸鼠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两组均采用皮下移植成瘤法在裸鼠右前肢前臂皮下接种人恶性脑胶质瘤U251细胞悬液,建立裸鼠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肿瘤种植后第10天,裸鼠右前肢皮下明显触及肿块,提示造模成功;白藜芦醇组裸鼠用浓度为50 mmol/L白藜芦醇溶液200 μL灌胃,对照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55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Hep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LSCC Hep2细胞,分为miRNA-155组、miRNA-155 NC组,分别转染miRNA-155抑制剂(miRNA-155 inhibitor)及miRNA-155阴性对照(miRNA-155 NC)。收集两组转染48 h的LSCC Hep2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目的探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外踝区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2月周口淮海医院手足外科9例外踝区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6岁;左侧5例,右侧4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械绞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9例均采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治疗,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3.0 cm。术后依
目的探讨采用原发灶广泛切除术或截肢术治疗的合并远处转移的肢体软骨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方法搜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SEER数据库中1994—2013年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的58例肢体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发灶的手术方式分为广泛切除组(43例)和截肢组(15例)。通过单因素Log-rank分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软骨肉瘤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58
目的探讨腓骨骨膜瓣移植覆盖灭活瘤段骨断端在儿童四肢骨肿瘤射线灭活再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8例原发四肢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儿临床资料,男4例、女4例,年龄9~17(13.6±2.5)岁;骨肉瘤5例,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反复复发的侵袭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各1例。均采用瘤段骨扩大切除+术中灭活自体瘤段骨回植术治疗,回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其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北京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9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P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Youden指数及界值,手术前后按界值分为术前低PLR、高PLR组,术后低PLR、高PLR组。分析术前及术后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
目的报道3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罕见的腹膜后血肿并发症,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收治的3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并发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及PubMed中,以"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endosco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国人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为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5月—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的78名志愿者156侧正常膝关节CT影像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GE Revolution CT机,对78名志愿者自髂棘至足底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两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侵入膝关节腔内的诊断要点,探讨关节外全膝关节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关键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4例侵入膝关节腔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38~76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检查及肿瘤穿刺活检。诊断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4例患者均行关节外全膝关节及肿瘤整块切除术,并行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手术取前内侧切口,保持股直肌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