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T影像测量卵圆孔的最大横径及卵圆孔与棘孔的距离及其在CT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影像资料库中200例成人头颅CTA影像资料,在减薄层厚0.5 mm的扫描图影像上,选取双侧卵圆孔、棘孔清晰且孔径最大的层面,用影像软件自带工具尺测量双侧卵圆孔的最大横径、长径及卵圆孔与棘孔的最短距离,并计算平均值。纳入2017年1月—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接受射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痛患者,选择CT扫描卵圆孔横径大于影像测量结果平均值的2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7~87(63.4±6.1)岁。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双针双极射频组(14例)和单针单极射频组(12例)。两组患者均行半冠状位CT扫描,在CT影像找出资料中清晰显示卵圆孔的CT层面测量穿刺深度、角度,设计穿刺路径。根据设计的穿刺路径进行单针单极或双针双极射频热凝治疗。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200例400侧卵圆孔,左右两侧卵圆孔的最大横径分别为(5.41±0.91)mm、(5.51±0.88)mm ,最大长径分别为(7.50±1.29)mm、(7.51±1.10)mm,卵圆孔与棘孔的最短距离分别为(2.08±0.92)mm、(2.17±0.87)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临床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评定疗效26例患者均为有效。2组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平均10.9个月。随访期间,单针单极射频组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术后11个月复发1例;双针双极射频组14例均有效,无疼痛残留,无复发。
结论在三叉神经下颌支疼痛接受颅外非半月节射频治疗前,用CT扫描测量卵圆孔水平径线可为能否采双针双极射频模式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