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过去和Google的宿命

来源 :中国电子商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公司差异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时间的维度,看看一家公司的过去,再看看另一家的未来,才能体谅到每家公司的不易
  
  人们喜欢把Google和微软进行比较,比来比去,得出结论Google是家比微软好的公司。我看这个结论下得有些早。
  
  似曾相识的辉煌
  
  Google的上市,似乎回应了Netscape在1995年掀起的互联网热潮。Google推出的产品,出一个,大家爱一个,好似到了一个盛世。
  
  想想微软的过去,更加辉煌。那古老的日子里,计算机业界的老大IBM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微小”和“创新”的微软给了一代程序员希望。曾记得Windows 95发布的1995年8月24日,整个多伦多CN电视塔被Windows 95的旗帜包裹起来,帝国大厦也被通体刷出了Windows的三种颜色。
  
  微软受到过的追捧程度,一点不亚于现在的Google发布的任何一项产品。只不过有些技术名词,有些生疏了,记不起来了。
  
  创新和达尔文主义
  
  Google是创新的,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最近接连推出的新产品,让大家眼睛一亮,再亮,直到眼花缭乱。著名的20%的时间自由支配就是支持这种创新的机制。
  
  微软也是创新的。关于创新,它一直在微软的血液里面。微软内部的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Windows 95时代到现在,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迈克尔·德拉蒙德所写的《微软帝国叛逆》就讲述了OpenGL组里三个工程师坚持认为世界上有比OpenGL更适合Windows系统的图形引擎,于是掀起了微软内部的战争,秘密开发DirectX引擎。战争最终以更多的内部部门采用更快更简单的DirectX而不是OpenGL,并使OpenGL组最终转变成为DirectX组而告终。这内部的种种创新的故事,已经有很多的记述了。
  
  微软产品在内部的残酷竞争,致使很多团队的产品不及准备发布,就已经被内部淘汰。太多大家没有听到过的产品,经过内部达尔文主义竞争下岗了。同一种技术,多个部门同时研发,谁找到了更多的内部或者外部的产品基于你的技术开发,谁就能活下来。而选择什么样技术的慎重程度,也绝不亚于对外部公司的要求,因为如果自己选择的技术没有前途,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产品前途暗淡。上千人的NetDoc队伍,就是要击败微软自己的Office,结果历经三年,Office如期发布了Office XP,而NetDoc还没来得及发布就被解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其他各项应用,也随之解散或合并。这些殉葬者就是在内部评估的时候,把赌注压在了一项技术上。微软内部,所有的团队都要在内部兜售自己的产品,没有合作者,没有使用者,就没有未来。
  
  时代的变迁
  
  一个时代,孕育出一个公司。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了,它孕育的公司就会有更大的号召力。苹果的乔布斯一句“你希望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希望有机会改变整个世界?”让斯卡利毫不犹豫从百事可乐CEO的位置跨入了个人电脑行业。一个行业取代传统行业的主流地位,说快不快,变化总是那么不知不觉,没个上市或者产品发布这样的大时间做标志,就让人摸不清脉络;说慢也不慢,微软的辉煌看似电脑业最不可能改变的神话,却也在短短的十年间改变了,只不过真正的危险,不是曾经预测的美国司法部。
  
  而微软的成功更在于Internet大潮到来的时候,延续了上一个时代的辉煌,并没有随之死掉。Netscape上市的1995年,微软先是毫无动作。在明显落后的时候,比尔·盖茨在12月7号写的那封长信:The Tide of Internet(互联网的大潮),让微软这艘航空母舰像鱼雷一样的180度大转弯,向新的互联网方向扑去。这个日子倒是选得意味深长。这一天,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纪念日。这天之后Internet Explorer的团队迅速扩大,并一周7天,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苦干了两年,到98年的时候,已经没有太多Netscape的市场了。回顾历史,微软作为一个公司,做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Google的威胁
  
  最近越来越多地人开始提Google的威胁了。其实Google没有做错什么,就像微软也没有做错什么一样,只是它越来越强大,进入了越来越多的领域,让越来越多地人开始觉得害怕了。今天感到害怕的可能还不是你,但明天呢?而更可怕的是,Google的成绩单太好,做得太优秀,让所有的人都固执地认为,如果Google做什么,肯定能成功。就像微软只有操作系统的时候,除了IBM担心以外,大家都开心。慢慢的,微软做办公软件了,做数据库了,做邮件系统了,做家庭娱乐了,每一样都给业界带来震撼,朋友一个一个地变成了敌人,敌人一个个受市场所迫成了朋友。2004年微软开始传出要做杀病毒软件了,对于微软巨人这么小的一个举措,让所有的现有杀毒软件厂商都觉得自己头皮发麻,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它以前做得太成功了,给人压力。
  
  不说产品,单就从招人来说,IT公司的经理们多少有自信自己的员工可以抵得住Google的诱惑?如果自己的开发人员足够优秀,并有幸被Google看中的话,自己担不担心呢?这种优秀人才从四面八方往Google聚集的场面,让人恍然觉得在仅仅10年前曾经上演过,不过那时候让业界担心的是微软罢了。Google不进中国,光环自然在那里,一旦进入这个游戏场,就不是原来那个可爱的Google了。用户选择Google倒是轻松,业界里的厂商们,是做敌人还是朋友,这是个问题。因为一个不断壮大的公司,总有一天会到了你的一亩三分地里来。Google作为公司没有做错什么,错就错在它是家过于成功的公司。让一些人紧张没有关系,如果整个IT界都为了一家公司紧张,这家公司就是人民公敌。这,就是被称为“邪恶”的微软的历史告诉我们的。Google能够逃脱这个宿命吗?
  
  自然的轮回
  
  一个公司,就像一个人,也像自然中的任何东西,是有生命周期的。IT这个行业,一两年就可以出一个新产品;到了互联网,更是一两个月就会有大变化。产品研发的加速让公司的兴衰随之加速,让我们这些寿命不过百年的人们有幸快速经历一个个公司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的轮回。
  
  IBM代表着大型计算机和硬件业界的一个成就,没想到,被一个只做软件的微软超越;微软代表着平台和软件系统的一个成就,这个成就,正当大家翘首以待,是不是有更强的软件企业超越的时候,没想到从互联网行业会杀出一匹名叫Google的黑马。Google被谁超越,现在还不好说。思想的惯性总是这样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
  
  Google是家好公司,就像微软一直是家好公司,更像如繁星一样的计算机历史上还存在或者已经不复存在的著名公司一样,都是好公司。不过,宿命还是宿命。看多了人间的生死,就知道人会死。人的死,从来没有坏死或者笨死的,而是宿命如此;好公司的死,虽有种种不同的病因,但更是自然轮回使然。
其他文献
明修栈道:搭建消费者参与奥运的新平台    2007年11月8日,南安波辉鞋服有限公司宣布启动“七波辉2008青少年助威团活动”。具体的活动形式是,消费者通过登录活动网站7-poove.cn参与“奥运竞猜”、“李宇春超级fans大评选”及终端促销等多种方式,就能有机会被抽中加入七波辉2008青少年助威团,抽中者将免费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门票,另外还可免费获得一整套为其量身订造的千元竞赛装备,到北
期刊
“电子商务机会还有20年”,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周树华先生大胆预测电子商务的未来。他认为,电子商务2007年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网民目前1.6亿,中国真正在网上经常购物的人有两三千万,而五六年以后会到三个亿,或者五六个亿,而且中国线上、线下模式的成功也充分得到了证明。把这几个结合在一起,未来的市场一定会被释放开,2008年肯定会超过这个数。  周树华表示,目前的电子商务企业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模式,
期刊
霍伟  北京首创建设公司营销部总监  《锦囊:全球优秀企业盈利模式》    江湖上的剑客常常能够抵抗各类邪门武功,其秘诀并不是和对手熟识,而在于自己技艺的专而精,而且早已“观千剑而识器”,因为绝大部分招法都自有其相通之处。  这本书的功能也在于此,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盈利模式的梳理,让读者“观千剑”,而且已经替读者做了提纲挈领的梳理,对企业保持对盈利模式的敏感,迅速发现利润点,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奢侈,它本身是非法情爱嫡出的孩子,是它生出了资本主义。”德国思想家桑巴特在他一本著名著作中这样说,他将“奢侈”定义为“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他认为正是“奢侈消费”作为动力,推动了宫廷向城市、从老贵族向新贵族的之间的资本主义的生成过程,而在奢侈消费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女人”。  如果桑巴特的生命能够再延长60年,到今天,让他看到虚拟世界的产生和发展,想必他一定会惊呼“奢侈,是它催生出了虚拟世界
期刊
现代汽车现在已经不再强调特定的排名,而是要在2010年成为全球汽车“领导公司”。不再简单地追求“最快”,而是希望可以“稳步的进步”    2007年1~11月,韩国现代汽车向中国出口的豪华车,在中国的销量达24000台,比2006年的21000台增长了11%。  在中国的成绩,是由2005年来华工作的现代汽车(中国)整车销售本部首席代表Young-Key Koo(具英基)领导下实现的。“我非常热爱
期刊
万铺网是一个建立在公益事业基础上的网络平台,提供一种全新的公益模式和思路。它最终卖的将不会只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精神    30多年前,一对新西兰夫妻来到了外国一个贫穷的地区,惊讶于当地手工业者生产的一种地毯如此精美。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将这种地毯出口到新西兰,以直销的形式寻找买家,并把大部分利润让给生产者。夫妻俩后来成立了一家名为“Tradeaid”的机构做这项工作。直到今天,“Tradeaid”
期刊
他像是一名技术“裁剪大师”,能够将技术和市场的流行趋势很好地结合起来    作为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海外第一股”,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登陆的中星微,令它的董事长兼CEO邓中翰2005年风光十足。这一年底,邓中翰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中捧走了分量最重的年度大奖。    谈到成功的心得,邓中翰说,“我们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是Global Company(全球化企业),而更多的中国企业首先都是L
期刊
王伟的“直效传媒”很像分众传媒的翻版,无论是对中高端消费群的场所覆盖,还是强调注意力与强制性。如今分众的商业故事为人津津乐道,而王伟的“直效传媒”是否有天会尽人皆知    有没有想过擦鞋机可以和杂志架组合成这样一个东西?    一个大书架,它的左右两边和顶部摆满了各种杂志,中间部分是一个大幅的广告,底部又是一个擦鞋机。走上前去,拿起一本杂志翻翻,同时把脚伸进擦鞋机,一篇文章读完,皮鞋也正好已经擦得
期刊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全世界的北京奥运年,对国家来说,这是扩大国际影响和打造国家品牌的机遇;对企业而言,奥运营销也是2008年的主流营销传播形态,哪个企业在营销方面如果不能处理好与奥运会的关系,那么只能被边缘化。  无论是否取得奥运赞助资格,很多企业的奥运营销实践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奥运营销必须“全民参与”,仅仅是使用奥运会的logo,而没有全民参与的营销手法,都难免被边缘化。能否通过“全民
期刊
从运作一个b2c网站的角度去看当当,如果百分制打分的话,给它35分吧    自从e国不再购物满10元送1罐可乐,我已经有将近5年没直接b2c购物了。2000年老chinabyte还在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个专栏。     这段文字是当年那篇专栏的部分内容:“还记得不久前猛小蛇兄曾经写过一篇《中国电子商务残酷写真》,着实的采用多点分镜头的方法揭露了中国电子商务的阴暗与无奈。而后是大家对于eguo‘自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