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早产儿及足月儿的脐带管理指南》(2022年版)解读

来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脐带管理及结扎时限一直是产科存在争议的议题。恰当的脐带处理有助于新生儿肺泡扩张,增加新生儿的血容量、氧合、血压和血红蛋白量,同时可以降低缺血的风险[1-2]。研究已经证实,在单胎早产儿中实施延迟脐带结扎可以降低包括脑室内出血在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3-4]。
其他文献
器械助产包括产钳和胎头吸引器助产,对降低剖宫产率、处理难产并提高阴道分娩率起重要作用。充分的临床经验和对操作人员的适当培训对安全执行手术分娩至关重要。但应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母儿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新生儿永久性伤害和致残。助产人员应根据孕妇-胎儿-自身经验等进行决策,充分评估是否具备器械助产的成功条件,强调降低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目的 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6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穿刺手术组(观察组)35例和传统徒手定位穿刺手术组(对照组)30例。比较手术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射线量、球囊成形不良例数、术后第1天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
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率低,阴道镜检查往往难以充分评估,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时有升级,导致诊断和治疗均存在不规范的可能。迄今为止,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病变尚缺乏统一的诊治和管理策略。为此,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联合制定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治决策的参考和借鉴。
<正>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1]。1983 年 Mullan 和 Lichtor 最早报道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2]。之后的临床研究表明,球囊导管在 Meckel 腔内的位置能够影响治疗效果 [1]。近年出现的机器人技术使球囊压迫手术更加精准。但应用 MRI 确定 M
期刊
外骨骼的应用有望缓解我国康复医疗资源面临着的巨大压力。康复外骨骼应用的关键在于保证康复体验的安全、有效和舒适,而智能控制技术是回应这些需求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智能控制系统的分层递阶结构,总结了近年来上肢康复外骨骼智能控制系统中各层级控制器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上层控制器中的运动意图识别、中层控制器中的运动轨迹规划以及底层控制器中的执行器控制。最后,对上肢外骨骼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目的]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时空演化、学科融合等的差异与热点,为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借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方法]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2000—2021年乡村旅游文献为研究样本,对国际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时
外骨骼机器人因其具有便携性、实用性强、功能齐全等优势而得到人们的广泛研究与关注,其分为康复型、增强载重型及保护人体软组织部位型。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大多用于医疗康复方面,其中人机交互系统是人体意图与机械系统协调的重要桥梁。经对相应文献的总结,从基于生物电信号对运动信息的检测、基于交互力矩预估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测量信号的运行反馈三部分进行研究,希望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后期研发提供参考。
以中风病、眩晕病、不寐病、头痛病4种常见的脑病为研究对象,对4种疾病中医临床路径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分析文献发表时间。现有临床路径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常见疾病临床路径,与常规方案相比,临床疗效更好、医疗花费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病人满意度更高;但关于中医临床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2011年—2016年,提示对中医临床路径的重视程度不足。综述中医常见脑病相关临床路径的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
目的:探讨三芯穿刺法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菏泽市立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芯法组(D组)和三芯法组(S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Dyna-CT引导下行三叉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比较两组充盈“梨”形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球囊容量、球囊破裂次数和相关并发症(面部疱疹、麻木、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