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可谓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歌剧作品之一,其中《为艺术为爱情》是歌曲《托斯卡》的经典唱段之一,这首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普契尼用美妙的和声和丰富的旋律,创作出这首极具戏剧感染力的歌剧唱段。这首咏叹调在世界舞台上被广泛演唱,人们可以在许多声乐演唱会上听到它的声音,一些国际声乐比赛也能看到它的影子,这首咏叹调在声乐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对于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演绎好这首作品,演唱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演唱技巧,还要清楚地认识剧中人物的情感表现,以准确地表现作品所要表现的艺术情感。
  《为艺术为爱情》出现在歌剧《托斯卡》的第二幕歌剧之中,不仅是该歌剧最为优美的咏叹调选段之一,也是意大利现代歌剧艺术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在这首歌曲选段的创作中,作曲家普契尼不仅传承了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还对这首作品的曲式、调性和旋律进行精心设计,使宣叙调与咏叹调交替出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为艺术为爱情》的创作背景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写实性音乐逐渐替代了浪漫主义音乐,当时创作的音乐作品大多反映现实社会,以现实社会为背景,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故事取材于法国19世纪剧作家维多利安·萨尔杜创作的同名悲剧。《托斯卡》是普契尼以意大利大革命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歌剧的主题是正义与爱情,故事主要围绕托斯卡的爱情展开,通过美好爱情的破碎,深深地鞭笞了当时的黑暗统治,同时整部歌剧也充满了普契尼对于底层人民的无限同情。歌剧主要描述了托斯卡的爱人为了掩护政治犯而被警察逮捕入狱,托斯卡为了救出自己的爱人,一次又一次地让步于监狱长,最后不堪受辱而愤然自杀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故事情节与音乐贴合得非常紧密,同时普契尼还大胆地在一个音乐唱段中运用咏叹调和宣叙调,让两者在同一首音乐唱段中自由地转换,形成新的音乐风格。
  二、作品分析
  (一)《为艺术为爱情》的艺术风格
  《为艺术为爱情》在曲式结构上一共分为两个乐段,一个乐段是A乐段,另一个乐段是B乐段。两个乐段无论是在调性布局上,还是在伴奏织体的运用上,都非常合理,体现了普契尼高深的艺术造诣。两个乐段的曲式结构如表1所示。
  A段主要由a、b、c三个不同风格的乐句组成,a乐句在旋律动机的表现上主要呈现出四个音的下行,这个乐句结束主要利用两个既压抑又平静的长音表现出来,用两个压抑的长音将死亡之音给呈现出来,更加丰富和渲染了音乐色彩,突出了主人公托斯卡在面对警察之时的无奈和纠结的心情。b乐句的旋律是在a乐句的基础上继续以下行的形式进行。不同的是,普契尼通过三个三连音的连续使用,并且加入了单独的柱式和弦伴奏,使得女高音歌唱这一唱段时有一种顿挫的感觉,像是在向上帝默默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与痛苦。然后,作曲家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一个a乐句,让这个乐句与后面的c乐句形成鲜明对比,将整个c乐句以八度大跳的形式进行高音区,将前面两个积蓄已久的情绪通过c乐句八度大跳的形式释放出来,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公当时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
  B段的调式是从降e小调转换成降E大调,旋律线条也从以前的短小逐渐拉长。这一乐段主要由两个乐节构成,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前奏部分,使用了三連和弦伴奏织体,演奏出的音响效果舒缓而融合,旋律风格也发生了情绪上的变化。A乐段主要表现女主人公向上帝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B段则转变为向上帝祈祷,此时音乐的悲剧色彩变得更加浓厚。在B段前半部分,旋律看似起伏不大,节奏表现较为简单,但是旋律的平稳性与之前大为不同,此时旋律运用的是咏叹调的创作技法,因此无论是在节奏上还是在旋律上都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女主人公通过不同的力度先后演唱了两次“永远是虔诚的信徒”,第一次演唱时情绪比较柔和,女主人公对爱情和艺术美好的回忆,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次演唱无论在力度上还是在气息上都有所增强,突出表现女主人公誓死捍卫爱情和艺术的坚定决心。乐曲进行到B乐段的第二小节后,由弱起小节开始,后面紧跟三个三连音,整个旋律变化更加跌宕起伏,由三个三连音爆发式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压抑已久的愤怒、悲痛之情。
  通过分析A段和B段可以看出,普契尼严谨地运用曲式结构,布局别具匠心,音乐旋律紧跟主人公情绪的变化,从弱到强,从明到暗,无不表现了主人公愤怒、痛苦的情感,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将一个善良、勇敢、机智的音乐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那个黑暗、无助的社会。
  (二)艺术处理
  首先,在拿到一首陌生作品时,作品分析的深浅直接决定着能否演绎好这首作品。针对《为艺术为爱情》来说,演唱者应该注重从两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一是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不同,创作时代可能就不一样。通过分析创作背景,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情感,感悟剧中的思想内容及其风格特征;二是要对歌剧的剧情和人物形象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女主人公演唱这首歌曲的背景,根据歌剧故事,把握好女主人公演唱《为艺术为爱情》时的内心情感,将自己真正融入歌剧之中,融入角色之中。
  演唱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处理方法,从《为艺术为爱情》的演唱处理方法来看,虽然不同人的演唱处理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对歌曲的音准、呼吸、共鸣以及情感的把握都必须到位。可见,虽然歌唱的处理方法不一样,但是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一样的。在演唱时,人们要把握好处理方法。一是要控制好演唱时的气息。气息控制对于歌唱的控制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歌唱的动力来源,合理的气息控制是歌曲节奏、力度、音色、旋律和情绪表现的前提,如果气息控制不好,那么对于这些方面的控制也就无从谈起。例如,在演唱“为什么上帝啊”时,要有足够强的气息进行控制,用气息来控制“啊”的强弱,用声音的强弱对比来描写女主人无比痛苦的形象。二是要注意吐字问题,唱出的每一个字都要字正腔圆,更加准确地演唱歌曲的内涵和神韵。在歌剧艺术中,语言的准确性是声乐学习的基础,要想呈现出一首完美的作品,就要做到发音准确、清晰。
  三、结语
  从《为艺术为爱情》的曲式结构来看,普契尼别具匠心,采用严谨细致的旋律结构,它是歌剧艺术中非常优秀的唱段。正是因为它的艺术魅力,世界各地的歌唱家争相演绎它。演唱者要分析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同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自己融入角色中,认真学习和掌握具体的歌唱处理方法,充分地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复杂音乐形象完美地演绎出来,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阮籍不仅是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玄学代表人物,还是“竹林七贤”之一,拥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一生写过许多著作,《乐论》是其最著名的音乐论述作品之一。受到魏晋时期动乱的政治背景、战争背景影响,阮籍常常寓情于酒,创作了著名古琴曲《酒狂》。本文将深入分析《乐论》和《酒狂》,结合阮籍音乐理论和音乐作品,共同探讨阮籍的音乐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的政权争夺最为激烈。由于政治上的分歧,整个天下被封建割据多
期刊
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受封建社会制度所压迫而导致人性扭曲的女性悲剧。在这部作品中,曹七巧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通过她的心理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美丽的小姑娘变成一个丧失人性的疯婆子母亲的过程,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封建婚姻和金钱的诱惑对人的摧残。张爱玲曾说:“我的小说中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  一、形象分析  (一)泼辣美丽的小姑
期刊
康巴藏族作家的汉语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当地的文化和语言色彩,成为独特风格的藏族小说。康巴作家创作的汉语小说在主题、艺术表现、审美意蕴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蕴,本文将对康巴藏族作家汉语小说进行整体剖析。  一、康巴作家群体  康巴作家主要是指四川甘孜、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云南迪庆等地的作家,他们既保持本民族的审美叙事,又融入新的意义思维模式,行走于雪山与城市的边缘。康巴文学作为藏族文学的
期刊
寻觅着,就到了雨中,淋淋漓漓之中,我竟完全失去了自己。  独倚在窗边,听,这雨声为何如此昏沉?这些日子里,消消遣遣度过的再也找不回来了。雨意如此缠绵、风流放荡的少年时代,竟这样匆匆流逝。来不及害怕,来不及抵抗,悠悠步入了中年,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被含蓄地包裹在雨中,一生疾馳而过,萧索、悲凉涌上了心头,就安静地接受这时代带给我的飘零吧!  蒋捷,起初我是不太了解他的。只是因为某个瞬间,心忽然有所一动
期刊
郑浩,襄阳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笔名关水,1954年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20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万余字。著有民间故事集《古城人杰》、报告文学集《愿有情人都成眷属》、散文集《地球村散墨》《古镇·老街·旧事》等多部;主编《襄阳文化简史》,参编襄阳民间传说和故事集多部,多次荣获省市级和全国文艺奖。  一、散文集《地球村散墨》梗概  散文集《地球村散墨》是郑
期刊
《山河故人》是由贾樟柯编剧执导的一部家庭剧情现实题材的电影。2015年,该片入围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奖项并获得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公众大奖。126分钟的影片讲述了汾阳姑娘沈涛一家三代人26年情感、时代变化的故事。本文从叙事学出发,对电影《山河故人》的叙事时间的时序、时长、时频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这部影片的独特魅力,找寻出“山河破碎,故人
期刊
阎连科的《情感狱》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六部中篇小说合成,原先的六部小说篇名中皆无“情感”二字,可见后来书名中“情感”的耐人寻味。因此,笔者对《情感狱》中主人公阎连科的情感世界作一探析,发现小说中的阎连科的情感处于不断变化中。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时期:一是童年的纯真时代,二是少年的怀疑阶段,三是青年的沉沦阶段。人们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的情绪波动、精神状态、思想变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事中
期刊
《伸子》是日本无产阶级女性作家宫本百合子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作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伸子一步步地突破父母与婚姻的枷锁,最终获得独立的坎坷历程。本文立足于女性学的角度,通过分析伸子恋爱、结婚、离婚的经历,得出自我的确立与扩张始终贯穿着伸子这一形象的结论。  一、宫本百合子与《伸子》  宫本百合子本名中条百合,1900年出生于东京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精一郎是大正时代著名的建筑家,母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有关那一次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至今仍然被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纪念、缅怀或者反思。彼时,各种思想浪潮激烈碰撞,法西斯主义无疑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部分欧洲人时至今日谈及纳粹仍是“闻之色变”,但大部分人已经能够相对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过去的几十年里不乏电影对其展开探讨,如《希特勒的男孩》《浪潮》等,这些故事令人唏嘘和乍舌,其背后则是电影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对历史进行
期刊
《费加罗的婚礼》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歌剧之一,在世界歌剧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其中的《你们可知道》是一首非常受欢迎的歌剧唱段,在教学和演出中一直都是声乐学习的教材歌曲。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笔者很喜欢这首声乐作品。笔者分析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和演唱技巧,以确定自己以后演唱歌剧咏叹调时的艺术处理方式,并引用相同的歌唱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水平。  莫扎特根据话剧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