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听了一节三年级的综合实践课——“周长是多少?”(国标版三年级上册)。执教的叶老师根据教材的安排实施了“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共三个环节的教学,在刚准备实施第四、五个环节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叶老师只能遗憾地要求学生收好学具,下了课。课后,笔者参与与该校的数学老师就这一节课展开了交流。
贡老师:叶老师的课没有完成教材中安排的内容,还有“量一量”、“估一估”两个环节没有落实。
叶老师:实在没有时间啊,其实,从第一环节开始,我就开始赶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问,反馈时也只是让学生说说一般的方法,但时间还是不够。
石老师:那教材中这一内容是怎样安排的呢?
叶老师:五个环节,可用一课时教学完成。但我之前试教过了,时间不够,现在又上了一次,时间还是不够,我该怎么办呢?
李老师:其实,在“摆一摆”时,你可以规定学生在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到了时间就强制让学生停下来,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技巧,让学生说其他学生没有说过的答案,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孙老师:学生的合作操作还不够熟练,四人一组,组问学生交流、达成共识、学具操作等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能在这方面多训练训练,相信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
严老师:五个环节,不可贪多求全。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独立的目标,学生达到了就快速地过渡到下一目标,你看,“围一围”主要是在动手的过程中渗透周长的概念,课堂达到这个目标时就行了。不要浪费时间周旋在无足轻重的地方,下面几个环节同样如此。这样的话,教学就能顺利完成教学了。
教师们各抒己见,都在为“怎样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五个内容的教学”而出谋划策。他们的交流,引起了我的思考。
五个环节的内容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是不可能的。教材中安排的五个环节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具,如一根线、8根小棒、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即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单单操作完这些教具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此外,还有涉及多种摆法,每一种方法的周长计算;多种的拼法,从中发现、归纳出规律……即便学生个个聪明,单单一节课的时问怎么能够完成呢?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教师们在评课的时候个个都变着法子一定要求完成呢?
教材规定好了五个环节,教参中说可用1课时完成。每一天都有规定的内容,每一内容都配有详细的教参说明,每一节课都应该完成既定的教学……在一系列的要求之下,教师们习惯于执行教材中的规定,习惯于依照教参中的述说,当遇到诸如上面所说的问题时,都认为必须完成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教师是让学生依照指令麻木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还是去思考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学科的宏大背景下究竟应该让学生获得怎样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呢?教师是忽视学生课堂生活感受,强行令学生参与数学的学习之中,还是在诸多环节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建立情感、丰富感受、获得知识呢?答案不言而喻。学科、学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在教学中必须首先考虑的,之后才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切不可眼中只有限定好的教学内容,其他一概让路。同时,也不可时时关注“应该”教学的内容并形成教学中的习惯,日常教学天天如此,日日按部就班,令教学臣服于诸多不理性的习惯之中。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被习惯所束缚,不应该被规定所限制,我们需要批判,需要突破,需要跳出问题看问题,需要站在学科的特质,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考虑每一次的教学,只有这样,当教学中遭遇如上难题时,大胆、有根有据地对教学进行改善才有可能,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回到教师们交流的话题中,我认为完全不必在乎“一课时内完成”这个限定,选择一个环节,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讨论,扎扎实实地掌握概念获得能力即可,至于剩下的环节,有时间的话也可让学生练一练。
贡老师:叶老师的课没有完成教材中安排的内容,还有“量一量”、“估一估”两个环节没有落实。
叶老师:实在没有时间啊,其实,从第一环节开始,我就开始赶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问,反馈时也只是让学生说说一般的方法,但时间还是不够。
石老师:那教材中这一内容是怎样安排的呢?
叶老师:五个环节,可用一课时教学完成。但我之前试教过了,时间不够,现在又上了一次,时间还是不够,我该怎么办呢?
李老师:其实,在“摆一摆”时,你可以规定学生在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到了时间就强制让学生停下来,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技巧,让学生说其他学生没有说过的答案,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孙老师:学生的合作操作还不够熟练,四人一组,组问学生交流、达成共识、学具操作等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能在这方面多训练训练,相信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
严老师:五个环节,不可贪多求全。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独立的目标,学生达到了就快速地过渡到下一目标,你看,“围一围”主要是在动手的过程中渗透周长的概念,课堂达到这个目标时就行了。不要浪费时间周旋在无足轻重的地方,下面几个环节同样如此。这样的话,教学就能顺利完成教学了。
教师们各抒己见,都在为“怎样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五个内容的教学”而出谋划策。他们的交流,引起了我的思考。
五个环节的内容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是不可能的。教材中安排的五个环节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具,如一根线、8根小棒、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即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单单操作完这些教具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此外,还有涉及多种摆法,每一种方法的周长计算;多种的拼法,从中发现、归纳出规律……即便学生个个聪明,单单一节课的时问怎么能够完成呢?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教师们在评课的时候个个都变着法子一定要求完成呢?
教材规定好了五个环节,教参中说可用1课时完成。每一天都有规定的内容,每一内容都配有详细的教参说明,每一节课都应该完成既定的教学……在一系列的要求之下,教师们习惯于执行教材中的规定,习惯于依照教参中的述说,当遇到诸如上面所说的问题时,都认为必须完成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教师是让学生依照指令麻木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还是去思考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学科的宏大背景下究竟应该让学生获得怎样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呢?教师是忽视学生课堂生活感受,强行令学生参与数学的学习之中,还是在诸多环节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建立情感、丰富感受、获得知识呢?答案不言而喻。学科、学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在教学中必须首先考虑的,之后才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切不可眼中只有限定好的教学内容,其他一概让路。同时,也不可时时关注“应该”教学的内容并形成教学中的习惯,日常教学天天如此,日日按部就班,令教学臣服于诸多不理性的习惯之中。很多时候,我们不应该被习惯所束缚,不应该被规定所限制,我们需要批判,需要突破,需要跳出问题看问题,需要站在学科的特质,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去考虑每一次的教学,只有这样,当教学中遭遇如上难题时,大胆、有根有据地对教学进行改善才有可能,教学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回到教师们交流的话题中,我认为完全不必在乎“一课时内完成”这个限定,选择一个环节,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讨论,扎扎实实地掌握概念获得能力即可,至于剩下的环节,有时间的话也可让学生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