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会是诺亚方舟的制造商吗?
一部电影的出现,以及玛雅人的独特历法记载模式,给予全体地球人一个最独特的年份——2012。
戏剧性的电影结局中,中国作为方舟制造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之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以及美、日经济低迷,凸显出中国一枝独秀的经济优势,也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震荡乱象中的唯一福地。
在中国的古老智慧中,壬主水,辰寓意大起大落的改变,龙年则往往成为新旧交替的年份。作为龙的传人,中国人一向对龙年怀有某种特殊感情,因而2012年的到来,照例是用爆竹与美酒拉开序幕的。接踵而来的婴儿潮,也在某种程度上诉说着人们坚定的希望。
而到了2012年年底,年度汉字——“梦”的揭幕,则与这个年度的梦幻色彩相映成趣。
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海权梦、诺奖梦;国产《泰囧》超越《阿凡达》的创纪录12亿元票房;全球运营里程最长和温度最低的高铁,均在中国里程碑式地得以实现;华为在全球电信运营商一片亏损之际创造了高达24亿美元的净利润;联想电脑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次与老大惠普平起平坐,甚至略微反超。在尖端领域,中国独立自主;在传统行业,中国企业也不再亦步亦趋。
中国的强大,基础是市场。放眼全国,高达3060亿元的奢侈品消费额,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而中国电商老大淘宝在2012年岁末公布年度交易额达10000亿元,则说明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微软Surface电脑在中国首发,苹果新CEO库克履新后出现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卖场,这些都说明国际巨头对中国青眼有加。
纵深的市场潜力,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商机,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诞生,以及财税制度的积极调整,都愈发促使中国人在2012年的岁尾,对未来心怀更多的期待。
而且,以上还不是2012年中国商业最具影响力的“好事”。
不过,梦想与雄心之外,诸多中国企业经营者仍无法摆脱面对现实的艰涩感。居高不下的人力和材料成本,风波重重的国际市场,使中国大批外向型企业从微利走向亏损,甚至集体消亡。而毒胶囊与塑化剂,一轮又一轮的质量丑闻,让消费者对某些中国制造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此相反,智能机器人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制造将面对美国制造的强劲挑战。中国有市场,但中国能仅仅靠市场来圆梦吗?
在这一年,中国经济在挥别30年高速增长之后,GDP增长幅度降低到7.8%,为10年来最低。中国制造的辉煌和优势也必将伴随环境危机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消失,成为明日黄花。以往简单的贸易型经济,导致企业以规模效益为重,进而忽视质量和品牌,其恶果在2012年彰显得尤为突出。在全国各大经销商甩卖李宁产品之际,在电商各大品牌价格混战之时,在光伏和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盲目扩展导致危局之刻,2013年到来了。
温故知新。已经消逝的2012年似乎一再提示我们:2013年中国亟待转型,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对于未来的清晰认识,以及对发展渴求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需要告别旧有惯性的新生。
《中外管理》对发生在2012年商业界的事件进行了盘点,以红黑榜的形式给予呈现。排序参照了影响面大小(客观呈现)和本刊视角(主观个性)两个标准。同时对国际层面的红与黑也进行了梳理。期待为读者温故知新提供参考。
(邓纯雅)
红榜
党的十八大提出 “创新驱动”
关键词: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影响指数:★★★★★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党中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世界工厂到中国智造,转型成为党的十八大关注的核心要点。伴随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将更加依靠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建立。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80%以上产业的产能过剩,造成市场需求疲软,变革必须迅速展开。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强调公平,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对于全社会创造透明高效的创新型文化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也为2020年建立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营改增试点全面铺开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启动
影响指数:★★★★★
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会议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8个省直辖市和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中,营业税是比较便于征收的税种,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只要有流转环节就要征税,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而用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抵扣,这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
上海试点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试点纳税人超过15万户,改革累计减税225亿元,减税幅度为40%,其中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受益显著。由此看来,这项举措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减轻了广大老百姓作为最终服务使用者的负担。
从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支情况看,前11个月财政盈余超过4000亿元,而年初的预算是全年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可见中国从2009年开始定位于“积极”财政政策依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合理减税刺激消费,也将对中国经济稳步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近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在2013年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中,营改增再扩范围将被排在首位。 实际上从2011年下半年实施新个税法以来,减税已经成为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提高个税起征点一年多来,绝大多数工薪者已经从中受益:工薪所得税的纳税人数从8400万人降为2400万人,减少了6000万人。工薪阶层的纳税面由28%下降到7.7%,从而对改善民生、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营改增也将继个税起征点提高之后,成为加速结构性减税的最新突破口。
温州金融改革正式启动
关键词:民间资本合法化
影响指数:★★★★★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其实早在30年前,从温州开始建立第一家私人钱庄开始,温州的民间资本就一直在推动着当地的经济迅速发展。然而2011年8月开始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使民间资本的合法化和规范化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众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一方面固有体制使银行倾斜于大企业,由此导致地下融资猖獗,并催生高利贷行业兴起,而一旦企业经营出现暂时性危机,就会如多米诺骨牌般产生恐怖性的连锁反应。
因此,打破金融垄断,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疏通融资渠道,成为当前金融改革进程中最关键的举措。2013年在这些层面是否会获得突破性进展,决定的不仅仅是温州经济的现状,更关乎整个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
社会化营销全面兴起
关键词:平台化重塑品牌思维
影响指数:★★★★★
2012年中国网民达到5.8亿,而4亿以上的主流网民均分布在微博、SNS、个人空间以及购物分享网站等多个社交平台上,其中微博独占鳌头获得一半左右的份额。新浪凭借其在微博领域的领先战略得以在后门户时代获得自己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已经凭借QQ拥有7亿用户的腾讯则后来者居上,凭借微信的熟人网络力量迅速绑定了2亿国人的手机,而刚刚翻过2012年,微信用户更是再次突破3亿大关,使得中国人真正迈入移动互联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的APP应用正在迅速涌现,并充分聚拢人气。
如果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中国网民聚集和分享信息感受的核心平台,社会化营销则必然成为企业推广品牌的首选。在分享和传播的基础上,社会化营销本质上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人绝妙地比喻,传统营销是让顾客知道你,而社会化营销则是为了让受众喜欢你,并成为品牌发展的自动传播者和推广者。
不要以为社交平台只是新兴行业在独创和独享,海尔、苏宁、万达等传统商业大鳄均在不约而同地酝酿和实践打通线上线下、实现平台化运营的庞大商业计划。从直接推广到一起分享共同建设,品牌的含义再次被刷新,无论对于成熟品牌还是新晋品牌,社交化平台都成为其了解消费者,挖掘潜在市场的利器。
李嘉诚高调完成财产分割
关键词:让公众见证“家务事”
影响指数:★★★★★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出席旗下公司股东会后,主动向媒体揭晓了他的财产分配计划。
一直中规中矩跟随父亲多年的长子李泽钜将掌管长和系资产,此举让李泽钜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亿港元、涉及22家公司的上市王国,并成为华人新首富。另一方面,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喜欢自主创业特立独行的次子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但新业务将不涉及公司的六大板块。李嘉诚视他的“李嘉诚慈善基金”为“第三个儿子”,将由两子共同管理。
在发表完分产计划后,李嘉诚再次强调暂时没有退休计划。这个分产规划有三个亮点:一是让公众见证“家务事”;二是给公司长远发展建立了一个稳定框架;三是让股民放心,尽到了公众公司的责任。
这些年豪门争产案不断上演,从澳门赌王的四房争产案到霍英东家族的遗产纠葛,让李嘉诚很早就看到了制定公开透明合理的财产分配案的必要性,在自己可以把控局面之际完成这一切,再次证明华人首富的确有着不一般的战略远见。
事实证明了一切。84岁的李嘉诚在2012年连续六年蝉联香港首富,而且财富“逆市”增加80亿美元,总财产达到300亿美元,增幅36.36%。对于广大家族企业来说,良性的传承安排和继承机制是企业长青的第一生产力。
方洪波全面接手美的
关键词:“东家”式传承
影响指数:★★★★
2012年8月25日,美的帝国创始人、70岁的何享健交出手中的接力棒,年仅45岁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小心接过。此外,何享健45岁的独子何剑锋也首次进入美的董事会,并将代表大股东的权益参与核心决策。
尽管何剑锋之前创办盈锋集团已经获得不错口碑,但在接班人的位置上,何享健依然选择与儿子同龄却已经操盘美的多年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同时,由方洪波牵头的六人管理团队也已经确定,用经理人集体接棒来形容此次美的接班更为恰切。
在何享健看来,选择自己一手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接棒,是美的继续壮大以及摆脱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弊端,进行集团整体上市的必然举措。如今,中国众多的民营企业老板面临棘手的接班问题。之所以棘手,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股东思维,把股东权力、经营权力、监管权力全部紧紧抓在手里,可是连续两代都有这样全面管理能力的情况,少之又少。而把日常经营管理权力放给优秀且可更换的经理人手中,企业传承人专心行使股东和监管权力,做个好“东家”,才是更有借鉴意义的“二代传承”。何享健以开阔的胸襟和非凡的勇气,为中国式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的合作进行了耳目一新的新探索。
阿里巴巴主动退市 关键词:“上市”不是创业唯一归宿
影响指数:★★★★
2012年6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旗下B2B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1688,HK)于6月8日停止交易,6月20日正式退出香港联交所。对于此次私有化,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将阿里巴巴私有化,可让公司免于承受拥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临的压力,能够制订对客户最有利的长远规划。私有化也可为股东提供一次具有吸引力的变现机会,不必用较长时间等待公司完成转型。”
长久以来,中国众多高科技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资本市场,上市带来的一夜暴富的神话一度让人们感到目眩神迷。但随着近年来海外资本市场动荡不定,所谓的中国概念股也从最开始的价值百倍不断下探。以阿里为例,其B2B业务的下滑,直接导致资本市场表现欠佳,股票价格一路下降,此时主动退市的确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但从长远看来,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表现而非仅仅是股票市场的涨跌,才是许多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最该考虑的核心问题。
上市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缘何许多国外知名老牌企业经过百年沉淀依然远离资本市场?他们正是为了给自己的业务发展制定更加长远的目标规划,不受分散性市场以及投机分子的影响。上市梦,不该是中国创业者的唯一梦想。
小米神话打破“山寨”咒语
关键词:苹果式营销的中国版
影响指数:★★★★
两年712万台的销量,2亿美元的利润,小米手机可谓创造了神话。早在2012年1月4日首次销售就在3个小时售罄10万台,此后销售量一直在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攀升。最惊人的记录是在10月23日,小米手机1S标准版、电信版和青春版三版共计35万部同时开放销售,仅4分05秒就售罄。
小米手机诞生以来,以豪华配置、超低定价,吸引了年轻族群的狂热追捧,而一直坚持分批次互联网预订销售的模式,则最大限度地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想象空间。
雷军表示:小米饥饿营销借鉴于苹果,却有自己的特色——每年只推一款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节约昂贵的线下成本,通过手机配件以及周边衍生品增加利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营造所谓的“米粉文化”,让人们在等待中依然感受到希望和快乐。同时,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小米成功,一举把中国手机从山寨时代引入品牌创新时代,以小米为领军的一批本土品牌,使国际大牌在中国市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给中国制造带来难得的新气象。
三一与“大象”起舞
关键词:从投资中国到“中国投资”
影响指数:★★★★
三一重工在龙年春节后宣布收购号称德国大象的全球混凝土泵第一品牌——普茨迈斯特,上演了一曲龙象共舞的开年戏。三一旗下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基金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收购90%,中信基金收购10%。三一德国的出资额为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
与以往收购不同的是,三一此次不仅留用了德国的管理层,还承诺绝不裁员,因此很快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
除了三一的收购,2012年中国企业还有许多强强联合的大手笔。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中信收购里昂证券,都是收购对方100%股权。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收购是必然之举,但如何以包容的心态收购同行业强手,则是目前中国企业出海需要完成的必修课。在巩固中国市场之余,从对手那里获得海外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准入证,需要的不仅仅是庞大的资金,还考验着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包容心态。
这一轮走出去,已从以往的弱势并购到如今的强势整合,中国企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和管理实力的增强,也使中国企业的海外之路不再荆棘遍地。而欧债危机的扩大化,使中国企业可作为输血救星的形象进行多起并购,正是这种局势变化最好的证明。
优酷与土豆合并
关键词:“冤家”联手
影响指数:★★★★
2012年8月20日,古永锵生日之际,优酷与土豆正式合并,新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终于有了绝对的霸主,占有整个行业超过30%的份额,30亿美元的市值,以及上下游资源的积累都使此次合并让新的公司在未来有了最大的胜算。合并不足半年,2012年年底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合并之后,优酷、土豆两个品牌依然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分别有50.5%和30.7%的视频用户经常使用优酷和土豆。在视频用户喜欢的视频网站中,优酷、土豆分别以42.9%、21.6%的比例遥遥领先。同样在年底,作为优酷和土豆网合并后的第一份财报新鲜出炉,财报显示:优酷和土豆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5.022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于优酷的净营收为4.835亿元人民币,可以说两者整合之后的效应已经开始发酵。
2011年酷六遭遇清洗式收购之后,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一直遭到诟病,购买带宽的昂贵成本以及长期免费模式积累的用户习惯,都一度让这个从2006年开始喧嚣的行业变得前景渺茫。土豆和优酷,作为行业中最早也最为终端认可的视频网站,从劲敌变成自己人,走的的确是对抗行业严冬的最佳道路。
更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是,二者合并之后形成合中有分的新商业模式,并制定了“优酷更优酷,土豆更土豆”的双品牌战略。具体而言就是,在一些可以追求规模和平台效应的领域实施整合,比如打通优酷土豆广告投放系统,能够帮助广告主实现广泛覆盖和合理到达,同时也解决了跨平台投放的重叠度的问题。分的方面则更加针对既有的网站内容,以及双方不同的用户特性和品牌文化,为优酷和土豆分别量身定制了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其中优酷更针对精品化产品,而土豆则强调个性化和创新。从这个角度看,1+1绝对大于2,这是一种真正的超越。
责任编辑:李 靖
黑榜
中国股市一枝独“谢”
关键词:机制扭曲 影响指数:★★★★★
据路透调查显示,在2012年亚洲股市表现排行中,中国股市位居倒数第一。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股市可谓乱象丛生:这边厢,股市接连下挫;那边厢,企业排队上市。A股市场造假,层出不穷;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上市公司“圈钱”,业绩一路下行;财报不佳,高管却屡屡套现。
反观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股市的“天天向上”,中国股市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可以说,国人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基本认知充其量就停留在融资上,这毫无疑问地将企业带上了上市圈钱的“创富捷径”。而这种非理性的繁荣,只会孕育更多的泡沫。那么,病态百出的中国股市,何时能摆脱逐利性的投机取向?
是时候理性思考了。
中国股市必须正视一个真理:真正的资本市场运作,唯有强化市场机制。这需要管理层在制度上“纠偏”。值得欣喜的是,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多个利好政策鱼贯而出,已经传递出新一轮改革的信号。
“毒胶囊”丑闻爆发
关键词:行业监管
影响指数:★★★★★
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企业用生石灰加工处理皮革废料,再熬制成工业明胶,由药企制成药用胶囊,最终进入我们的胃。令人触目惊心的“毒胶囊”由此被揭密。
国人还未走出“毒奶粉”的阴影,又为“毒胶囊”这颗重磅炸弹而震怒。而某专家“一天吃6个胶囊没事”的言论,更让公众感到哭笑不得。“毒胶囊”曝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但是,这次官方的“淡定处理”仍然延续了“中国式危机公关”的惯例,除了事后一些涉案人员被警方控制以外,至今鲜有令人信服的说法公布于众,更未见监管人员被问责。
就在“毒胶囊”继续发酵时,食品行业的“毒酸奶”也被“挖”了出来,并且丑剧一直延续到年末——白酒“塑化剂风波”以及肯德基“速成鸡”丑闻的诞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企业的诚信危机。
不要指望涉案企业会检讨自己的商业道德!真正对公众负责的应是监管机构。“毒胶囊”事件再次佐证了监管部门的责任缺失。
尚德危机
关键词:产能过剩
影响指数:★★★★★
中国光伏企业遭遇欧美双反限制后,整个行业哀鸿遍野,陷入空前危机。昔日的光伏“先驱”尚德电力也顺理成章地变成“先烈”。
尚德之所以走到今天,公认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在政策导向之下,尚德从2002年首次投入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到2007年达到了企业3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大肆扩张产能成就了尚德的高速发展。到了2010年,尚德的出货量已居全球第一。
企业在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速度往往将一切危机掩盖。但是,2011年四季度36亿美元的负债总额及79%负债率,最终将“尚德神话””拉下神坛。这一次岂止是尚德,目前50%以上光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同样身为新能源的风能行业,在2012年也失去了以往的欣欣向荣!
一边是产能压顶,另一边是市场需求不给力,新兴产业的春天在哪里?近期一个700亿元的“光伏政策”正在释放救市的能量,但最终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一个产业的有序发展,乃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足够预期之上;而不是政策一招呼,企业就一哄而上。
电商价格战
关键词:营销骗局
影响指数:★★★★★
2012年,最具闹剧的莫过于由京东商城挑起的电商价格战了。8月14日,京东CEO刘强东以两条微博发起“挑战书”,掀起了电商价格战的序幕。苏宁、国美随之应战,当当、易迅相继跟进,一时间硝烟弥漫,并迅速演变为整个国内电商界的一场混战。
明察秋毫的消费者很快发觉,这是一场虚张声势的价格战:不是缺货,就是偷涨,而可比价的商品并不多。喧嚣的背后,其实暗藏巨大的玄机。除了天猫以外,对于多数企业不赚钱的电商行业,京东所抛出的“零毛利”不过是一个赚流量不赚利润的噱头。价格战的表象,掩饰不了电商巨头争霸、行业粗放竞争的本质。
随着发改委的介入调查,这场价格战最终成了一场涉嫌欺诈的营销骗局,完全透支了用户的信任度。许多消费者在年末的“双11”促销战中已显消费疲态,而到了“双12”更是力不从心——这对于商家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新商业文明崛起的进程中,蓄意破坏商业环境和商业秩序无异于自毁长城。电商真正的赢家则须在提升用户体验上下足工夫,而不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
关键词:品牌“国进民退”
影响指数:★★★★★
2012年5月9日,耗时一年多的王老吉商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按照相关裁决,“王老吉”商标由广东国资委下属的广药集团如愿以偿收回,加多宝集团被判停止使用。
看似是一个物归原主的结果,实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这场官司伤害的不是企业利益,而是一个民族品牌的价值与尊严。
十余年前,加多宝通过品牌租赁模式取得王老吉凉茶的经营权,以定位理论的营销攻势牢牢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将王老吉打造成价值超千亿元的民族品牌。而在王老吉红火之际,见利眼红的广药半路杀出,彻底改变了王老吉品牌的命运。
以往,加多宝凭借自身强大的渠道能力,让王老吉凉茶横扫大江南北,这个优势是广药无可比拟的。对于以营销见长的加多宝,失去王老吉商标无疑是重大损失。但“回”到了广药的王老吉,在2012年下半年中的碌碌无为,已和依旧风生水起的加多宝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轮你死我活的品牌争夺,已大大稀释“王老吉”的品牌价值。世界上没有事实能证明,一个民族品牌只有收归国有才会发扬光大。而反例,倒比比皆是。 雷士风波
关键词:中国式管理危机
影响指数:★★★★
几乎2012年整个夏天,雷士照明都被“三剑客”(吴长江、阎炎、朱海)的火药味包围着。直至9月29日三人“握手言和”,吴长江也于近日重回雷士,这场风波终于稍许平息。
作为雷士的创始人,吴长江在雷士及其经销商面前是掌握话语权的人物,其用“文化高于制度”的管理作风将雷士塑造成东方企业的典型。然而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创始人不能把个人效应凌驾于公司管理之上,这与投资人的公司治理规则将产生制衡性冲突。尽管在某种程度上,雷士存在着“创”与“投”之间的控股权之争,但仍然不难想象,雷士内部的危机,根源上是双方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的分歧。
对于企业而言,控股权的问题可以由数字来解决,但管理矛盾的纠结就相当纷繁复杂了。这从企业上市之前,创始人和投资人必须就战略投资、公司治理、管理文化等核心问题达成一致,尤其是理念上的契合。
雷士照明风波,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创业型企业管理危机的样本。管理不好“家事”,企业的未来便不可控。
归真堂想上市
关键词:商道危机
影响指数:★★★★
谁也不曾想到,一家从事活熊取胆的企业居然大胆地谋求创业板上市!
此消息一出,这家谋求上市的企业——福建归真堂药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遭到社会各方力量的阻击。先是2012年2月8日“中国SOS”向归真堂发出1.2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函,后是2月14日由72位社会名人向证监会提交的“吁请函”,两份函以强大的舆论压力,将归真堂推到了IPO门外。
这时,唯一力挺归真堂的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却还能泰然地说出“活熊取胆自然无痛很舒服”的话,让公众大为错愕。毕竟,活熊取胆无异于对生命尊严的践踏,并被视为对社会文明的挑战。
显然,归真堂的上市计划演变成了一场道德阻击战。即使归真堂上市无违规缺陷,但在舆论与道德的“牵制”下,仍然面临社会的指责和行业的挑战。在上市面前,归真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当资本遭遇社会文明,企业该如何作出抉择?或许,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坚持不上市”的原则而同样能够保持企业业绩增长的效率,可以为归真堂所借鉴。
道德不应成为阻碍资本的力量,但资本会更加疯狂地刺激市场对熊胆的需求,无疑将会加剧资本与社会文明的冲突。但中国社会的一大隐忧是,如果归真堂真的上市了,大众真的不看好它的股价吗?
工程机械“逾贷门”
关键词:财务风险
影响指数:★★★★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终于开始显山露水。2012年,国内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出现大面积贷款逾期,银行对此十分焦虑。
2004年,美国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第一次将融资租赁业务带入中国,迅速成为国内工程机械生产企业销售产品的主流模式。其下游客户购买挖掘机、起重机、搅拌机等大型基建机器设备,多数采用按揭贷款形式,甚至以“零首付”或“后付款”取得提货权,贷款由生产企业担保。
这种销售模式在行业下行期就会使风险加剧。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房地产调控收紧的情况下,基建工程开工状态已大不如从前,由此生发的资金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客户回款困难,还款普遍延期。贷款一旦发生风险,引发坏账倒不是最大的问题,糟糕的将是融资租赁模式带来的信用危机向其它行业蔓延。
在商业信用不佳的环境下,唯有做到财务风险可控,融资租赁模式才能常态化运营。
李宁的“冬天”
关键词:定位陷阱
影响指数:★★★★
2012年对于运动品牌李宁,可真是坎坷的一年:高管离职,品牌转型失误,库存积压……由此带来其上市8年来首次大幅预亏,股价亦随之大跌。难以想象,奥运之后短暂的品牌升温后,李宁又迅速转入迷途。
焦虑的不止李宁公司一家。国内几大运动品牌在这个冬天均无一例外地尝到了业绩严重下滑的苦头。以往风光无限的开店扩张,现在则开始疯狂打折和大肆关店——盲目地快速扩张,再次验证了中国企业的致命缺陷。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库存高达10亿元之多的困境,正在使李宁陷入从未走过的谷底。李宁公司显然也认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一个18亿元的渠道复兴计划已经出炉,但并未见到豪迈的解决方案。复兴需要良好的时机和足够的耐力,而眼下李宁迫切需要的是反思以往“过失”,重新审视将来。
品牌重塑不能只是“Make the change”一句纯粹的口号,更重要的是基于专业化市场的战略转型,找准自己真正的定位,品牌才不会大打折扣。这对集体陷入瓶颈期的国内运动品牌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巨头裁员潮
关键词:本能求存
影响指数:★★★★
2012年,众多巨头掀起的又一轮裁员潮,犹如一场十级寒潮风暴。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无不将裁员作为恶劣经营环境下企业“瘦身”的一种手段。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惠普、宝洁、百事可乐、花旗银行等多家国际一流企业,包括在中国市场,均不同程度地展开了裁员行动,数量多者达万人。
如果说,诺基亚手机帝国坍塌导致大量裁员尚在情理之中,那日化行业顶天立地的宝洁进行8000人的大幅裁员,则难免让人生疑:难道“大日化”也陷入了衰退?不可避免的,这股来势凶猛的裁员潮也波及如三一重工、比亚迪、中兴等国内知名企业。
对很多企业来说,裁员是战略调整的本能举措,尤其是在经济黯淡的年月。不管是由业绩惨淡导致不得不裁的无奈之举,抑或是因收缩战线而主动削减人员的权宜之计,都是企业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开源节流的一种对策。
但是,经济低迷期的企业疲弱不能单靠突袭式的裁员来挽救。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未雨绸缪及早做出结构性的战略调整,包括人才战略。2012年重新缔造家电市场格局的格力电器,就做出了“宁可减薪也不裁员”的好榜样。而此前,稻盛和夫的两家500强公司京瓷和KDDI,也已经证明了:裁员不是必然要做的,而必然要做的其实是在裁员之前。真正的卓越,不会诞生于本能。
责任编辑:焦 晶
一部电影的出现,以及玛雅人的独特历法记载模式,给予全体地球人一个最独特的年份——2012。
戏剧性的电影结局中,中国作为方舟制造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之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以及美、日经济低迷,凸显出中国一枝独秀的经济优势,也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震荡乱象中的唯一福地。
在中国的古老智慧中,壬主水,辰寓意大起大落的改变,龙年则往往成为新旧交替的年份。作为龙的传人,中国人一向对龙年怀有某种特殊感情,因而2012年的到来,照例是用爆竹与美酒拉开序幕的。接踵而来的婴儿潮,也在某种程度上诉说着人们坚定的希望。
而到了2012年年底,年度汉字——“梦”的揭幕,则与这个年度的梦幻色彩相映成趣。
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海权梦、诺奖梦;国产《泰囧》超越《阿凡达》的创纪录12亿元票房;全球运营里程最长和温度最低的高铁,均在中国里程碑式地得以实现;华为在全球电信运营商一片亏损之际创造了高达24亿美元的净利润;联想电脑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次与老大惠普平起平坐,甚至略微反超。在尖端领域,中国独立自主;在传统行业,中国企业也不再亦步亦趋。
中国的强大,基础是市场。放眼全国,高达3060亿元的奢侈品消费额,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而中国电商老大淘宝在2012年岁末公布年度交易额达10000亿元,则说明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微软Surface电脑在中国首发,苹果新CEO库克履新后出现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卖场,这些都说明国际巨头对中国青眼有加。
纵深的市场潜力,城镇化带来的巨大商机,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诞生,以及财税制度的积极调整,都愈发促使中国人在2012年的岁尾,对未来心怀更多的期待。
而且,以上还不是2012年中国商业最具影响力的“好事”。
不过,梦想与雄心之外,诸多中国企业经营者仍无法摆脱面对现实的艰涩感。居高不下的人力和材料成本,风波重重的国际市场,使中国大批外向型企业从微利走向亏损,甚至集体消亡。而毒胶囊与塑化剂,一轮又一轮的质量丑闻,让消费者对某些中国制造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此相反,智能机器人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制造将面对美国制造的强劲挑战。中国有市场,但中国能仅仅靠市场来圆梦吗?
在这一年,中国经济在挥别30年高速增长之后,GDP增长幅度降低到7.8%,为10年来最低。中国制造的辉煌和优势也必将伴随环境危机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消失,成为明日黄花。以往简单的贸易型经济,导致企业以规模效益为重,进而忽视质量和品牌,其恶果在2012年彰显得尤为突出。在全国各大经销商甩卖李宁产品之际,在电商各大品牌价格混战之时,在光伏和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盲目扩展导致危局之刻,2013年到来了。
温故知新。已经消逝的2012年似乎一再提示我们:2013年中国亟待转型,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有对于未来的清晰认识,以及对发展渴求的智慧,更重要的是,需要告别旧有惯性的新生。
《中外管理》对发生在2012年商业界的事件进行了盘点,以红黑榜的形式给予呈现。排序参照了影响面大小(客观呈现)和本刊视角(主观个性)两个标准。同时对国际层面的红与黑也进行了梳理。期待为读者温故知新提供参考。
(邓纯雅)
红榜
党的十八大提出 “创新驱动”
关键词: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影响指数:★★★★★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党中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世界工厂到中国智造,转型成为党的十八大关注的核心要点。伴随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将更加依靠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建立。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80%以上产业的产能过剩,造成市场需求疲软,变革必须迅速展开。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强调公平,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对于全社会创造透明高效的创新型文化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也为2020年建立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营改增试点全面铺开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启动
影响指数:★★★★★
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会议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8个省直辖市和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中,营业税是比较便于征收的税种,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只要有流转环节就要征税,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而用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抵扣,这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
上海试点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试点纳税人超过15万户,改革累计减税225亿元,减税幅度为40%,其中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受益显著。由此看来,这项举措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减轻了广大老百姓作为最终服务使用者的负担。
从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支情况看,前11个月财政盈余超过4000亿元,而年初的预算是全年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可见中国从2009年开始定位于“积极”财政政策依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而合理减税刺激消费,也将对中国经济稳步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近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在2013年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中,营改增再扩范围将被排在首位。 实际上从2011年下半年实施新个税法以来,减税已经成为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提高个税起征点一年多来,绝大多数工薪者已经从中受益:工薪所得税的纳税人数从8400万人降为2400万人,减少了6000万人。工薪阶层的纳税面由28%下降到7.7%,从而对改善民生、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营改增也将继个税起征点提高之后,成为加速结构性减税的最新突破口。
温州金融改革正式启动
关键词:民间资本合法化
影响指数:★★★★★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其实早在30年前,从温州开始建立第一家私人钱庄开始,温州的民间资本就一直在推动着当地的经济迅速发展。然而2011年8月开始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使民间资本的合法化和规范化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众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一方面固有体制使银行倾斜于大企业,由此导致地下融资猖獗,并催生高利贷行业兴起,而一旦企业经营出现暂时性危机,就会如多米诺骨牌般产生恐怖性的连锁反应。
因此,打破金融垄断,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疏通融资渠道,成为当前金融改革进程中最关键的举措。2013年在这些层面是否会获得突破性进展,决定的不仅仅是温州经济的现状,更关乎整个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
社会化营销全面兴起
关键词:平台化重塑品牌思维
影响指数:★★★★★
2012年中国网民达到5.8亿,而4亿以上的主流网民均分布在微博、SNS、个人空间以及购物分享网站等多个社交平台上,其中微博独占鳌头获得一半左右的份额。新浪凭借其在微博领域的领先战略得以在后门户时代获得自己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已经凭借QQ拥有7亿用户的腾讯则后来者居上,凭借微信的熟人网络力量迅速绑定了2亿国人的手机,而刚刚翻过2012年,微信用户更是再次突破3亿大关,使得中国人真正迈入移动互联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的APP应用正在迅速涌现,并充分聚拢人气。
如果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中国网民聚集和分享信息感受的核心平台,社会化营销则必然成为企业推广品牌的首选。在分享和传播的基础上,社会化营销本质上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人绝妙地比喻,传统营销是让顾客知道你,而社会化营销则是为了让受众喜欢你,并成为品牌发展的自动传播者和推广者。
不要以为社交平台只是新兴行业在独创和独享,海尔、苏宁、万达等传统商业大鳄均在不约而同地酝酿和实践打通线上线下、实现平台化运营的庞大商业计划。从直接推广到一起分享共同建设,品牌的含义再次被刷新,无论对于成熟品牌还是新晋品牌,社交化平台都成为其了解消费者,挖掘潜在市场的利器。
李嘉诚高调完成财产分割
关键词:让公众见证“家务事”
影响指数:★★★★★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出席旗下公司股东会后,主动向媒体揭晓了他的财产分配计划。
一直中规中矩跟随父亲多年的长子李泽钜将掌管长和系资产,此举让李泽钜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亿港元、涉及22家公司的上市王国,并成为华人新首富。另一方面,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喜欢自主创业特立独行的次子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但新业务将不涉及公司的六大板块。李嘉诚视他的“李嘉诚慈善基金”为“第三个儿子”,将由两子共同管理。
在发表完分产计划后,李嘉诚再次强调暂时没有退休计划。这个分产规划有三个亮点:一是让公众见证“家务事”;二是给公司长远发展建立了一个稳定框架;三是让股民放心,尽到了公众公司的责任。
这些年豪门争产案不断上演,从澳门赌王的四房争产案到霍英东家族的遗产纠葛,让李嘉诚很早就看到了制定公开透明合理的财产分配案的必要性,在自己可以把控局面之际完成这一切,再次证明华人首富的确有着不一般的战略远见。
事实证明了一切。84岁的李嘉诚在2012年连续六年蝉联香港首富,而且财富“逆市”增加80亿美元,总财产达到300亿美元,增幅36.36%。对于广大家族企业来说,良性的传承安排和继承机制是企业长青的第一生产力。
方洪波全面接手美的
关键词:“东家”式传承
影响指数:★★★★
2012年8月25日,美的帝国创始人、70岁的何享健交出手中的接力棒,年仅45岁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小心接过。此外,何享健45岁的独子何剑锋也首次进入美的董事会,并将代表大股东的权益参与核心决策。
尽管何剑锋之前创办盈锋集团已经获得不错口碑,但在接班人的位置上,何享健依然选择与儿子同龄却已经操盘美的多年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同时,由方洪波牵头的六人管理团队也已经确定,用经理人集体接棒来形容此次美的接班更为恰切。
在何享健看来,选择自己一手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接棒,是美的继续壮大以及摆脱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弊端,进行集团整体上市的必然举措。如今,中国众多的民营企业老板面临棘手的接班问题。之所以棘手,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股东思维,把股东权力、经营权力、监管权力全部紧紧抓在手里,可是连续两代都有这样全面管理能力的情况,少之又少。而把日常经营管理权力放给优秀且可更换的经理人手中,企业传承人专心行使股东和监管权力,做个好“东家”,才是更有借鉴意义的“二代传承”。何享健以开阔的胸襟和非凡的勇气,为中国式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的合作进行了耳目一新的新探索。
阿里巴巴主动退市 关键词:“上市”不是创业唯一归宿
影响指数:★★★★
2012年6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旗下B2B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1688,HK)于6月8日停止交易,6月20日正式退出香港联交所。对于此次私有化,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将阿里巴巴私有化,可让公司免于承受拥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临的压力,能够制订对客户最有利的长远规划。私有化也可为股东提供一次具有吸引力的变现机会,不必用较长时间等待公司完成转型。”
长久以来,中国众多高科技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资本市场,上市带来的一夜暴富的神话一度让人们感到目眩神迷。但随着近年来海外资本市场动荡不定,所谓的中国概念股也从最开始的价值百倍不断下探。以阿里为例,其B2B业务的下滑,直接导致资本市场表现欠佳,股票价格一路下降,此时主动退市的确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但从长远看来,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表现而非仅仅是股票市场的涨跌,才是许多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最该考虑的核心问题。
上市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缘何许多国外知名老牌企业经过百年沉淀依然远离资本市场?他们正是为了给自己的业务发展制定更加长远的目标规划,不受分散性市场以及投机分子的影响。上市梦,不该是中国创业者的唯一梦想。
小米神话打破“山寨”咒语
关键词:苹果式营销的中国版
影响指数:★★★★
两年712万台的销量,2亿美元的利润,小米手机可谓创造了神话。早在2012年1月4日首次销售就在3个小时售罄10万台,此后销售量一直在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攀升。最惊人的记录是在10月23日,小米手机1S标准版、电信版和青春版三版共计35万部同时开放销售,仅4分05秒就售罄。
小米手机诞生以来,以豪华配置、超低定价,吸引了年轻族群的狂热追捧,而一直坚持分批次互联网预订销售的模式,则最大限度地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想象空间。
雷军表示:小米饥饿营销借鉴于苹果,却有自己的特色——每年只推一款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节约昂贵的线下成本,通过手机配件以及周边衍生品增加利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营造所谓的“米粉文化”,让人们在等待中依然感受到希望和快乐。同时,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小米成功,一举把中国手机从山寨时代引入品牌创新时代,以小米为领军的一批本土品牌,使国际大牌在中国市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给中国制造带来难得的新气象。
三一与“大象”起舞
关键词:从投资中国到“中国投资”
影响指数:★★★★
三一重工在龙年春节后宣布收购号称德国大象的全球混凝土泵第一品牌——普茨迈斯特,上演了一曲龙象共舞的开年戏。三一旗下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基金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收购90%,中信基金收购10%。三一德国的出资额为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
与以往收购不同的是,三一此次不仅留用了德国的管理层,还承诺绝不裁员,因此很快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
除了三一的收购,2012年中国企业还有许多强强联合的大手笔。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中信收购里昂证券,都是收购对方100%股权。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收购是必然之举,但如何以包容的心态收购同行业强手,则是目前中国企业出海需要完成的必修课。在巩固中国市场之余,从对手那里获得海外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准入证,需要的不仅仅是庞大的资金,还考验着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包容心态。
这一轮走出去,已从以往的弱势并购到如今的强势整合,中国企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和管理实力的增强,也使中国企业的海外之路不再荆棘遍地。而欧债危机的扩大化,使中国企业可作为输血救星的形象进行多起并购,正是这种局势变化最好的证明。
优酷与土豆合并
关键词:“冤家”联手
影响指数:★★★★
2012年8月20日,古永锵生日之际,优酷与土豆正式合并,新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终于有了绝对的霸主,占有整个行业超过30%的份额,30亿美元的市值,以及上下游资源的积累都使此次合并让新的公司在未来有了最大的胜算。合并不足半年,2012年年底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合并之后,优酷、土豆两个品牌依然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分别有50.5%和30.7%的视频用户经常使用优酷和土豆。在视频用户喜欢的视频网站中,优酷、土豆分别以42.9%、21.6%的比例遥遥领先。同样在年底,作为优酷和土豆网合并后的第一份财报新鲜出炉,财报显示:优酷和土豆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5.022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于优酷的净营收为4.835亿元人民币,可以说两者整合之后的效应已经开始发酵。
2011年酷六遭遇清洗式收购之后,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一直遭到诟病,购买带宽的昂贵成本以及长期免费模式积累的用户习惯,都一度让这个从2006年开始喧嚣的行业变得前景渺茫。土豆和优酷,作为行业中最早也最为终端认可的视频网站,从劲敌变成自己人,走的的确是对抗行业严冬的最佳道路。
更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是,二者合并之后形成合中有分的新商业模式,并制定了“优酷更优酷,土豆更土豆”的双品牌战略。具体而言就是,在一些可以追求规模和平台效应的领域实施整合,比如打通优酷土豆广告投放系统,能够帮助广告主实现广泛覆盖和合理到达,同时也解决了跨平台投放的重叠度的问题。分的方面则更加针对既有的网站内容,以及双方不同的用户特性和品牌文化,为优酷和土豆分别量身定制了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其中优酷更针对精品化产品,而土豆则强调个性化和创新。从这个角度看,1+1绝对大于2,这是一种真正的超越。
责任编辑:李 靖
黑榜
中国股市一枝独“谢”
关键词:机制扭曲 影响指数:★★★★★
据路透调查显示,在2012年亚洲股市表现排行中,中国股市位居倒数第一。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股市可谓乱象丛生:这边厢,股市接连下挫;那边厢,企业排队上市。A股市场造假,层出不穷;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上市公司“圈钱”,业绩一路下行;财报不佳,高管却屡屡套现。
反观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股市的“天天向上”,中国股市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可以说,国人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基本认知充其量就停留在融资上,这毫无疑问地将企业带上了上市圈钱的“创富捷径”。而这种非理性的繁荣,只会孕育更多的泡沫。那么,病态百出的中国股市,何时能摆脱逐利性的投机取向?
是时候理性思考了。
中国股市必须正视一个真理:真正的资本市场运作,唯有强化市场机制。这需要管理层在制度上“纠偏”。值得欣喜的是,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多个利好政策鱼贯而出,已经传递出新一轮改革的信号。
“毒胶囊”丑闻爆发
关键词:行业监管
影响指数:★★★★★
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企业用生石灰加工处理皮革废料,再熬制成工业明胶,由药企制成药用胶囊,最终进入我们的胃。令人触目惊心的“毒胶囊”由此被揭密。
国人还未走出“毒奶粉”的阴影,又为“毒胶囊”这颗重磅炸弹而震怒。而某专家“一天吃6个胶囊没事”的言论,更让公众感到哭笑不得。“毒胶囊”曝光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但是,这次官方的“淡定处理”仍然延续了“中国式危机公关”的惯例,除了事后一些涉案人员被警方控制以外,至今鲜有令人信服的说法公布于众,更未见监管人员被问责。
就在“毒胶囊”继续发酵时,食品行业的“毒酸奶”也被“挖”了出来,并且丑剧一直延续到年末——白酒“塑化剂风波”以及肯德基“速成鸡”丑闻的诞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企业的诚信危机。
不要指望涉案企业会检讨自己的商业道德!真正对公众负责的应是监管机构。“毒胶囊”事件再次佐证了监管部门的责任缺失。
尚德危机
关键词:产能过剩
影响指数:★★★★★
中国光伏企业遭遇欧美双反限制后,整个行业哀鸿遍野,陷入空前危机。昔日的光伏“先驱”尚德电力也顺理成章地变成“先烈”。
尚德之所以走到今天,公认的原因是产能过剩。在政策导向之下,尚德从2002年首次投入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到2007年达到了企业3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大肆扩张产能成就了尚德的高速发展。到了2010年,尚德的出货量已居全球第一。
企业在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速度往往将一切危机掩盖。但是,2011年四季度36亿美元的负债总额及79%负债率,最终将“尚德神话””拉下神坛。这一次岂止是尚德,目前50%以上光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同样身为新能源的风能行业,在2012年也失去了以往的欣欣向荣!
一边是产能压顶,另一边是市场需求不给力,新兴产业的春天在哪里?近期一个700亿元的“光伏政策”正在释放救市的能量,但最终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一个产业的有序发展,乃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足够预期之上;而不是政策一招呼,企业就一哄而上。
电商价格战
关键词:营销骗局
影响指数:★★★★★
2012年,最具闹剧的莫过于由京东商城挑起的电商价格战了。8月14日,京东CEO刘强东以两条微博发起“挑战书”,掀起了电商价格战的序幕。苏宁、国美随之应战,当当、易迅相继跟进,一时间硝烟弥漫,并迅速演变为整个国内电商界的一场混战。
明察秋毫的消费者很快发觉,这是一场虚张声势的价格战:不是缺货,就是偷涨,而可比价的商品并不多。喧嚣的背后,其实暗藏巨大的玄机。除了天猫以外,对于多数企业不赚钱的电商行业,京东所抛出的“零毛利”不过是一个赚流量不赚利润的噱头。价格战的表象,掩饰不了电商巨头争霸、行业粗放竞争的本质。
随着发改委的介入调查,这场价格战最终成了一场涉嫌欺诈的营销骗局,完全透支了用户的信任度。许多消费者在年末的“双11”促销战中已显消费疲态,而到了“双12”更是力不从心——这对于商家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新商业文明崛起的进程中,蓄意破坏商业环境和商业秩序无异于自毁长城。电商真正的赢家则须在提升用户体验上下足工夫,而不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王老吉商标争夺战
关键词:品牌“国进民退”
影响指数:★★★★★
2012年5月9日,耗时一年多的王老吉商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按照相关裁决,“王老吉”商标由广东国资委下属的广药集团如愿以偿收回,加多宝集团被判停止使用。
看似是一个物归原主的结果,实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这场官司伤害的不是企业利益,而是一个民族品牌的价值与尊严。
十余年前,加多宝通过品牌租赁模式取得王老吉凉茶的经营权,以定位理论的营销攻势牢牢占据消费者的心智,将王老吉打造成价值超千亿元的民族品牌。而在王老吉红火之际,见利眼红的广药半路杀出,彻底改变了王老吉品牌的命运。
以往,加多宝凭借自身强大的渠道能力,让王老吉凉茶横扫大江南北,这个优势是广药无可比拟的。对于以营销见长的加多宝,失去王老吉商标无疑是重大损失。但“回”到了广药的王老吉,在2012年下半年中的碌碌无为,已和依旧风生水起的加多宝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轮你死我活的品牌争夺,已大大稀释“王老吉”的品牌价值。世界上没有事实能证明,一个民族品牌只有收归国有才会发扬光大。而反例,倒比比皆是。 雷士风波
关键词:中国式管理危机
影响指数:★★★★
几乎2012年整个夏天,雷士照明都被“三剑客”(吴长江、阎炎、朱海)的火药味包围着。直至9月29日三人“握手言和”,吴长江也于近日重回雷士,这场风波终于稍许平息。
作为雷士的创始人,吴长江在雷士及其经销商面前是掌握话语权的人物,其用“文化高于制度”的管理作风将雷士塑造成东方企业的典型。然而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创始人不能把个人效应凌驾于公司管理之上,这与投资人的公司治理规则将产生制衡性冲突。尽管在某种程度上,雷士存在着“创”与“投”之间的控股权之争,但仍然不难想象,雷士内部的危机,根源上是双方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的分歧。
对于企业而言,控股权的问题可以由数字来解决,但管理矛盾的纠结就相当纷繁复杂了。这从企业上市之前,创始人和投资人必须就战略投资、公司治理、管理文化等核心问题达成一致,尤其是理念上的契合。
雷士照明风波,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创业型企业管理危机的样本。管理不好“家事”,企业的未来便不可控。
归真堂想上市
关键词:商道危机
影响指数:★★★★
谁也不曾想到,一家从事活熊取胆的企业居然大胆地谋求创业板上市!
此消息一出,这家谋求上市的企业——福建归真堂药业立刻成为众矢之的,遭到社会各方力量的阻击。先是2012年2月8日“中国SOS”向归真堂发出1.2亿元人民币的收购函,后是2月14日由72位社会名人向证监会提交的“吁请函”,两份函以强大的舆论压力,将归真堂推到了IPO门外。
这时,唯一力挺归真堂的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却还能泰然地说出“活熊取胆自然无痛很舒服”的话,让公众大为错愕。毕竟,活熊取胆无异于对生命尊严的践踏,并被视为对社会文明的挑战。
显然,归真堂的上市计划演变成了一场道德阻击战。即使归真堂上市无违规缺陷,但在舆论与道德的“牵制”下,仍然面临社会的指责和行业的挑战。在上市面前,归真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当资本遭遇社会文明,企业该如何作出抉择?或许,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坚持不上市”的原则而同样能够保持企业业绩增长的效率,可以为归真堂所借鉴。
道德不应成为阻碍资本的力量,但资本会更加疯狂地刺激市场对熊胆的需求,无疑将会加剧资本与社会文明的冲突。但中国社会的一大隐忧是,如果归真堂真的上市了,大众真的不看好它的股价吗?
工程机械“逾贷门”
关键词:财务风险
影响指数:★★★★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终于开始显山露水。2012年,国内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出现大面积贷款逾期,银行对此十分焦虑。
2004年,美国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第一次将融资租赁业务带入中国,迅速成为国内工程机械生产企业销售产品的主流模式。其下游客户购买挖掘机、起重机、搅拌机等大型基建机器设备,多数采用按揭贷款形式,甚至以“零首付”或“后付款”取得提货权,贷款由生产企业担保。
这种销售模式在行业下行期就会使风险加剧。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房地产调控收紧的情况下,基建工程开工状态已大不如从前,由此生发的资金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客户回款困难,还款普遍延期。贷款一旦发生风险,引发坏账倒不是最大的问题,糟糕的将是融资租赁模式带来的信用危机向其它行业蔓延。
在商业信用不佳的环境下,唯有做到财务风险可控,融资租赁模式才能常态化运营。
李宁的“冬天”
关键词:定位陷阱
影响指数:★★★★
2012年对于运动品牌李宁,可真是坎坷的一年:高管离职,品牌转型失误,库存积压……由此带来其上市8年来首次大幅预亏,股价亦随之大跌。难以想象,奥运之后短暂的品牌升温后,李宁又迅速转入迷途。
焦虑的不止李宁公司一家。国内几大运动品牌在这个冬天均无一例外地尝到了业绩严重下滑的苦头。以往风光无限的开店扩张,现在则开始疯狂打折和大肆关店——盲目地快速扩张,再次验证了中国企业的致命缺陷。
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库存高达10亿元之多的困境,正在使李宁陷入从未走过的谷底。李宁公司显然也认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一个18亿元的渠道复兴计划已经出炉,但并未见到豪迈的解决方案。复兴需要良好的时机和足够的耐力,而眼下李宁迫切需要的是反思以往“过失”,重新审视将来。
品牌重塑不能只是“Make the change”一句纯粹的口号,更重要的是基于专业化市场的战略转型,找准自己真正的定位,品牌才不会大打折扣。这对集体陷入瓶颈期的国内运动品牌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巨头裁员潮
关键词:本能求存
影响指数:★★★★
2012年,众多巨头掀起的又一轮裁员潮,犹如一场十级寒潮风暴。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无不将裁员作为恶劣经营环境下企业“瘦身”的一种手段。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惠普、宝洁、百事可乐、花旗银行等多家国际一流企业,包括在中国市场,均不同程度地展开了裁员行动,数量多者达万人。
如果说,诺基亚手机帝国坍塌导致大量裁员尚在情理之中,那日化行业顶天立地的宝洁进行8000人的大幅裁员,则难免让人生疑:难道“大日化”也陷入了衰退?不可避免的,这股来势凶猛的裁员潮也波及如三一重工、比亚迪、中兴等国内知名企业。
对很多企业来说,裁员是战略调整的本能举措,尤其是在经济黯淡的年月。不管是由业绩惨淡导致不得不裁的无奈之举,抑或是因收缩战线而主动削减人员的权宜之计,都是企业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开源节流的一种对策。
但是,经济低迷期的企业疲弱不能单靠突袭式的裁员来挽救。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未雨绸缪及早做出结构性的战略调整,包括人才战略。2012年重新缔造家电市场格局的格力电器,就做出了“宁可减薪也不裁员”的好榜样。而此前,稻盛和夫的两家500强公司京瓷和KDDI,也已经证明了:裁员不是必然要做的,而必然要做的其实是在裁员之前。真正的卓越,不会诞生于本能。
责任编辑:焦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