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得特级教师周一贯说过:“课堂教学不仅要把学生看成认知体,也是‘生命体’,更要唤起这些生命体进入状态,而不能还在‘沉睡’或者‘昏迷’之中……”那么,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呢?
关键词:关注 发展 个体 成长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我们农村的大班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看看他们在做什么,问问还有什么问题,想想他们为什么学不会?学生每个细微的进步,你都能给他微笑或赞赏的眼神……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邀请羞于举手的同学第一个发言,不管发言是否正确,我都会赞赏他。因为他思考了,表达了,对他来说,这就是勇气。然后,我再叫敢于举手的学生来发言,之后,我再叫那些积极思考又善于表达的学生来回答。最后,我再次请第一类学生来回答,谈一谈自己新的感受。这样,一堂课下来,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正如多元智慧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命题,学生作业……一句话,学生必须亦步亦趋,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无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具体表现。试想,学生的一切课堂学习行为都得听命于教师,又哪里会有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的能力,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价值。
在检查学生是否读通课文时,可让他们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来读,有时让学生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或者找出自己的阅读难点,请同学读给自己听,找出好词佳句反复品读等;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只要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一部分或文章所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行理解,有独到的见解,教师都要充分肯定,让他们有选择学习的权利;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所以,我们应以变化、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观点来关注,从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充分预设,生成课堂
我以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悉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的,有利于促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资源,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课堂必将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
2、平等对话,“互动”课堂
文本是一种交流的平台,是一种载体,当中蕴涵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包容着作者的思想境界,囊括了作者的情感历练。在于老师的教学片段中,学生感受到的己不再是“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本身,而是诗句中所蕴涵着的生命的涌动。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 只有引领学生潜心體会文本,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语文课堂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着有文化馨香的意境,语文课堂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3、适度拓展,“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有位老师在让学生自学《万里长城》后,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鸭绿江”在哪里?“结晶”是什么意思?“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一问一答逐个解决的话,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同时造成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又挤掉了一部分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于是老师就选择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结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结晶”这个原本较难解释的物理名词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心句的字面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四、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它充满着灵性,充斥着智慧、灵感的碰撞。所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创造。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
课堂让我们关注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觉得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绿荫来。”用我们的心打动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火点燃孩子们的火,关注孩子们!关注课堂!
关键词:关注 发展 个体 成长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我们农村的大班教学中,我们可以多看看他们在做什么,问问还有什么问题,想想他们为什么学不会?学生每个细微的进步,你都能给他微笑或赞赏的眼神……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邀请羞于举手的同学第一个发言,不管发言是否正确,我都会赞赏他。因为他思考了,表达了,对他来说,这就是勇气。然后,我再叫敢于举手的学生来发言,之后,我再叫那些积极思考又善于表达的学生来回答。最后,我再次请第一类学生来回答,谈一谈自己新的感受。这样,一堂课下来,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正如多元智慧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命题,学生作业……一句话,学生必须亦步亦趋,不折不扣地应命行事,无任何可供选择的余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具体表现。试想,学生的一切课堂学习行为都得听命于教师,又哪里会有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的能力,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价值。
在检查学生是否读通课文时,可让他们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来读,有时让学生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或者找出自己的阅读难点,请同学读给自己听,找出好词佳句反复品读等;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只要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一部分或文章所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行理解,有独到的见解,教师都要充分肯定,让他们有选择学习的权利;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所以,我们应以变化、动态、生成而不是静止、僵化、一成不变的观点来关注,从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充分预设,生成课堂
我以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悉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的,有利于促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鲜活资源,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课堂必将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
2、平等对话,“互动”课堂
文本是一种交流的平台,是一种载体,当中蕴涵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包容着作者的思想境界,囊括了作者的情感历练。在于老师的教学片段中,学生感受到的己不再是“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本身,而是诗句中所蕴涵着的生命的涌动。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 只有引领学生潜心體会文本,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语文课堂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着有文化馨香的意境,语文课堂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3、适度拓展,“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有位老师在让学生自学《万里长城》后,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鸭绿江”在哪里?“结晶”是什么意思?“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一问一答逐个解决的话,势必影响了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同时造成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又挤掉了一部分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于是老师就选择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结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结晶”这个原本较难解释的物理名词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心句的字面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四、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它充满着灵性,充斥着智慧、灵感的碰撞。所以,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创造。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
课堂让我们关注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觉得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绿荫来。”用我们的心打动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火点燃孩子们的火,关注孩子们!关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