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淮安工业园区发展大道景观设计为例,着重从植物要素角度出发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文章以淮安工业园区发展大道为背景结合植物的空间结构、形态、色彩等方面来探究如何通过植物造景将城市道路景观打造成富有特色且生态宜人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工业园区
  道路是城市的动脉,它对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交通、城市景观、城市空间组成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途径[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道路视觉美学和景观质量变得尤为重要[2] ,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的道路景观格局千篇一律,缺乏城市自身的景观特色。在本次案例中,通过对地块所处地域气候、自然环境、城市文化等剖析,提取出适于地块本身的植物景观营造氛围,将植物要素与道路景观融为一体,努力打造坏境优美、生态宜人的道路景观空间。
  一、项目概述
  淮安工业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中心城区南部、楚州區西部,淮河入海水道的北侧,是淮安城市结构中南部组团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汇集居住、商业、行政、娱乐等众多功能。淮安工业园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兼有南北气候特征,受地理气候影响,方案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其次为常绿针叶树种,还有少数常绿阔叶树种分布。如今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环境及政策优势,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的城市化,提出建设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产业氛围浓厚、投资环境优越的淮安市南部新型产业园区的目标。
  本案在淮安工业园区绿地系统内的主要景观轴线——发展大道上,靠近淮安工业园区核心地段,全长约2.9公里,是园区内重要的公共设施带和景观轴。发展大道与淮安市重要主干道淮海南路及工业园区主干道昆仑路形成两个重要节点也是园区中两个主要街旁绿地。淮海南路以东路段为绿化新建片区,仅在侧分带种有香樟,淮海南路以西路段为老片区,现状有一定绿化基础,大乔木较多,但层次较为杂乱,缺少季相变化和植物空间营造。
  二、规划构思
  (一)设计思路
  1.整体性设计:将淮海南路以东的新建地段和淮海南路以西的已建地段整体考虑,将新建路段的风格延续向西,加强发展大道的整体印象感。2.减少功能植入:减弱不必要的人流停顿游憩功能,暂时不设人行道,但考虑预留空间。3.统一空间形态:自然生态的植物空间布置贯穿全区,岛状式植物布局加强特征感,强化生态廊道特征。4.丰富植物空间:在统一的空间形态中,增加植物空间构成,丰富植物多样性,植物品种选择要体现地域特色。5.适度文化表达:在发展大道的设计中,体现适度的文化因子,以隐形的符号来体现场地的文化内涵,主要在两个重要节点上加以考虑。6.减少造价投入:植物品种的选择更乡土化,地形造坡更合理化,不用修建模纹,减少未来养护成本,淮海南路以西的大乔木尽量保留,融入新设计中。
  (二)主题定位
  淮安因处于南北交汇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特征,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安文化。工业园区经长期文化培育也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定位。水源文化——绿水之滨,饮水思源;淮安水系众多,有“运河之都”之称。在园区内有历史悠久的永济河、淮河入海河道等。生态文化——生态绿地,宜居园区;生态文化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发展大道的生态表达主要体现在绿地率指标的实施、绿地自然式群落配置、景观要素的生态性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园区文化——加快产业集聚,争创国家园区。为凸显盐河之畔工业园区自然连续的生态绿廊,提出以“花海绿廊”作为植物景观主题。“花海”主要设置在中分带、侧分带以及花岛;“绿廊”是绿色背景林带,作为两侧绿地的绿屏。
  三、植物景观详细设计
  工业园区道路植物景观区别于其他生活性街道。工业园区集聚了众多产业,为平衡生态环境,需利用植物材料来弱化并减少大块面的硬质铺装带来的生硬感。在植物选种上选有一定滞尘及净化空气能力的树种。植物配置上注重多重植物层次,形成自然生态群落。原有香樟、雪松等大乔木进行保留,原有斜向模纹灌木可与小乔木、灌木、地被类、置石重新组合打造出别样小景。
  (一)景观结构分析
  发展大道两侧环境主要以工厂、农田为主。在景观结构设计上以绿屏、绿浪、花岛、树岛为四大要点。绿屏——以常绿树种为主体,作为道路景观的屏障与背景,可遮蔽工厂围墙,掩映于绿意之下。绿浪——常绿落叶间隔种植,增加绿色背景层次。花岛、树岛间隔布置,树岛纯净大气,花岛鲜艳悦目。
  (二)植物色彩分析
  植物色彩以“花海绿廊”为基调。花海——中分带、侧分带、花岛;绿廊——绿色背景林带。对于已建路段建议保留大乔木,其他与新建路段风格衔接一致,凸显色彩配置,表达“花海”主题。以花岛和中分带、侧分带的色彩变化为主体,营造花海的氛围;以绿色为基底,黄色为主要镶嵌色,粉、白、红为点缀色,突显春、夏、秋三季植物景观。春季突显粉白色、嫩绿色(白玉兰、大叶女贞开白色花,红叶李开粉色花,地被、灌木类开花以粉白色花为主体,落叶树种新叶以嫩绿色为主体);夏季突显黄色、红色(木槿、花石榴、各类地被灌木);秋季突显黄色(各类落叶乔木、木芙蓉等)。
  (三)节点设计分析
  道路景观节点主要位于道路交叉口、交通路线变化的地方,具有多种空间视线焦点(如图1)。道路节点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到车辆驾驶人员的心理状态,还要考虑行人的视线覆盖范围的景观空间感受。因此,在植物配置上,风格要整体协调,又需各自出彩。
  1.昆仑路大节点
  昆仑路大节点在植物配置上采用日本早樱群植做视线连廊,增银杏与白玉兰为主干乔木,原有香樟、雪松保留,与大叶女贞构成背景林。常绿与落叶的搭配、乡土树种的使用,使植物群落能在四季都能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营造出春花烂漫、落英缤纷的氛围。中分带岛头的原有大乔木无患子保留,增加红枫、红叶石楠球、金森女贞、春鹃、美女樱等植被,构成多重绿化。植物层次较多,且有丰富的色相变化,点缀于道路岛头,醒目而热烈,景观识别性较强。
  2.淮海南路大节点
  淮海南路四个广场组成了发展大道淮海南路大节点。四个广场的主干树种是银杏、无患子,季相变化明显,并搭配金桂、垂丝海棠。保留了香樟、女贞、雪松,以及少数泡桐、合欢、乌桕、五角枫、红枫等乔木,搭配其他树种自然式种植,营造出秋色宜人、叶落归根的收获的氛围。背景林以大叶女贞、广玉兰、水杉、黄山栾树、无患子等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种植,既丰富了植物的色彩,也丰富了天际线的变化。中分带岛头以增添丛生香樟作为岛头骨架,金桂、红枫、红叶石楠球、金叶女贞、玉簪、宿根福禄考等构成多重绿化,层次、色彩较为丰富。
  3.小节点
  小节点植物配置是自然式,大叶女贞、广玉兰、苦楝、银杏等常绿与落叶搭配种植,形成自然群落。中分带岛头以白玉兰、金桂与红枫为主干树种,搭配红叶石楠球、金森女贞球、南天竹、春鹃等构成多重绿化。掉头处岛头植物配置要考虑行车掉头安全,因此保留原有斜向灌木形式,增添鸡爪槭、红枫为主干小乔木,搭配红叶石楠球、南天竹、春鹃等植物层次,既不影响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又能丰富岛头的形式变化。
  四、结语
  道路作为城市景观的骨架,道路植物景观反映着城市特有的人文内涵,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核心。淮安工业园区的道路景观设计重点在于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道路不再只以交通运输使用性为主要目的,更要考虑美学性、文化性、生态性,构成综合景观效果,在满足人们的使用及审美需求的同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吕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1.
  [2]王云,崔鹏,江玉林,陈学平.道路景观美学研究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6,(02):206-233.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滨海景观带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营造、保护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亲水性设计原则是城市滨海景观的核心和重点,城市滨水景设计观在尊崇亲水性原则下,通过对滨水景观带的道路、驳岸、亲水节点及植物配置的合理设计组合,形成更具有亲水研究性的滨海景观带。但现如今城市滨海景观的亲水性设计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型城市中,发展依然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景观设
期刊
摘 要: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 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特色小镇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全新发展模式。由此,全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迅猛推进。文章将对珠海市金湾区特色小镇建设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以糖文化创意园规划设计为例,结合金湾区的特点,探究糖文化创意园建设的有效建议和策略,为金湾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建议。  关
期刊
摘 要:都市菜市场随着时代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当下许多菜市场面临被拆除的危机,因为传统脏乱差的菜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和城市复兴的发展。在以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复兴中,公共艺术持续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恢复空间活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消费文化和公共艺术介入的研究,探讨生活方式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并结合一些成功的案例,总结出公共艺术的介入如何在空间体验、文化表征等层面推进新的生活方
期刊
摘 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空间中富有活力的场所之一,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探讨了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问题,以巢湖市为例,对其滨水生态观光区项目进行分析,从项目概况和所存在的规划问题出发,提出针对巢湖市滨水区规划的发展策略,为今后巢湖滨水区的发展提供参考,最终促进巢湖市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城市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巢湖;规划设计  从古至今,水一直是人们不可缺
期刊
摘 要: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旅游开发成为许多传统村落的选择。文章通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石洞沟村发展之路进行探究,挖掘石洞沟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资源,分析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探索保护传统建筑、传承民俗文化的方式,为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旅游开发;传统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随
期刊
摘 要:高校的新媒体运营使校园文化的品牌化成为必然,但当前的新媒体宣传仍然不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通过分析高校建设文化品牌的优势和思路,将视觉营销作为创新突破点,全方位体现高校的元素和特色,能够提高高校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知名度。  关键词:视觉营销;文化品牌;信息传播;新媒体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尤其是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互联网宣传变得更为简单,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设上升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兴起,城市工业遗址中遗留的景观资源及改造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保护、改良、创新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理念。  关键字: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保护;改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信息时代和电子时代的到来,许多在特定历史阶段中遗留下来的工业建筑已然不再满足时代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工业遗址是一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环境中洪涝灾害、干旱缺水以及水质污染使得天然状态下水文机制和水文循环被不断破坏。海绵城市概念正是解决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城市滨水景观同样是影响城市生态体系改善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徐州吕梁风景区段黄河故道生态绿道滨水景觀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海
期刊
摘 要:可持续旅游与遗产管理是当前非常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其主要包括两个对立的问题:保存和发展。对很多国家来讲,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遗产并不简单,越南也不例外。对越南世界遗产进行良好管理能给予其可持续发展旅游巨大的动力。由此,我们建议在越南可持续旅游业管理中建设关于国家遗产管理机关机构、旅行社、居民社区和协调机制的相关模型。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旅游;遗产管理;管理模式  可持续旅游与遗产管理是当今
期刊
摘 要:文章回顾了成都乡村建设历程,提炼成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永商镇美丽新村实施规划为例,从土地整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风貌塑造、规划实施五个方面对目前的“小组微生”模式进行阐述,并总结问题。  关键词:乡村建设;实施规划;土地整理;产业发展;基础建设  一、成都市乡村建设发展历程  成都市乡村建设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2003~2007):土地整理及流转,以“三个集中”联动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