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点睛
语文教学,我们惯用的常规手法无非是梳理、整合知识点,然后就是监督学生开始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学生背得头疼,老师忍得牙疼。于是,杨氏秘籍课堂,按班级学情和《故乡》一文中笔记难易不同,归纳出了十多类笔记纲要,随机写在“东南西北”八个方向内侧。之后每个参与者备一小本,用来记录挑战失败后的薄弱知识点,以便课后查漏补缺。
临近月考,部编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是考核重点,不论是试卷中基础部分的重点词汇积累,还是提高部分的阅读理解,这两篇小说中的考点都不少。可长期以来,我们惯用的常规手法无非是梳理、整合知识点,然后就是监督学生开始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这种在有限的时间里强迫实现量的积累看似热火朝天,学生却背得头疼,老师忍得牙疼,于是偷懒耍滑的惰性排挤了当初的积极性,一片蓝图的进展规划败给了搬运知识要点的虚化。时间紧、学科多、任务重,学生被这个老师牵着鼻子念,被那个老师抽着鞭子背,谁若是在此期间能启迪智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率先抢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像李云龙带兵,不按常规出牌却把兵带得嗷嗷叫抢着上战场和鬼子拼,谁就是考试的赢家。
所以,某种出奇制胜的复习识记方法理应横空出世了。
用鼓励奖赏法?家长外援督促法?要不干脆上硬茬儿,恩威并施惩戒法?早OUT了,中学生不吃这一套!急急如律令,山人还有何妙计?
无巧不成书,在品茶休憩的空当儿,我瞟见办公室美术老师桌上交的一堆手工折纸作业,一个其貌不扬的“东南西北”映入眼帘。我心中一亮,该换个手段调教这帮娃娃们了。
事不宜迟,奋袖出臂。我先以小说《故乡》这篇课文为例,列出最基本又有代表性的词汇释义理解,再押出文章会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选段,哪些语句会设计成什么题型,应当怎样活用哪些笔记去回答;此外文章中其他选段的重、难点句的理解,如文尾最后三段“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至少就有近十处的笔记背诵,学生肯定会又懒又怕。另外,小说中的线索情节、人物形象、作者感情、文章主旨等诸多笔记不胜枚举,背诵迫在眉睫。我分门别类逐个归纳整合给学生背,三日为限,到期交账。
三日时限已到,正逢一个55分钟的加长课,学生们早已按帮扶小组就座,摩拳擦掌,聒噪不安地只待我一聲令下。我以惯用的窃笑扫视全场后宣布:做手工!每组折一个“东南西北”。全场哗然,又百思不得其解地干活。“咳、咳,这个东西的玩儿法大家还记得?”
“嗨!这个谁不会呀!”“吹!你小学时老输。”“那是你一直耍赖!”教室里已全然没有了以往抽查笔记时升堂一般的肃杀了。我知道,在放松的激情下这些娃娃们一定会超常发挥的。
考虑到今天这种新抽查法的试行要做到面广、有效,使学困生背诵笔记有信心、成就感,学优生有雄心、敢接受挑战,我给全班七组学习帮扶小组分别调配进去了一名常考不及格的懒人,做“东南西北”游戏的执行者,按班级学情和《故乡》一文中笔记难易不同,归纳出了十多类笔记纲要,随机写在“东南西北”八个方向内侧。之后每个参与者备一小本,用来记录挑战失败后的薄弱知识点,以便课后查漏补缺。
“背诵有风险,押题需谨慎。我自信、我出彩,玩儿转‘东南西北’我最棒!挑战——开始!”
“我要东,八下。”
“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谁怕谁。一、二、三……七、八!请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肖像描写上的变化,并简析原因。”
这个笔记正是昨天辅导练习是用图表点评过的,小A同学顺利答对,用自豪的眼神向我汇报后便欣赏他人龙虎争斗。我笑而不语。
“我要北,三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二、三!‘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请说出这句话的含义?”
“我也要北!先横两下,再竖两下。”
“呵呵,天道酬勤啊!我连赢两局,下周月考定会得心应手!”
成功者开始有恃无恐,出局者还在骚动,几个聪明的侥幸者明显沾沾自喜开来。是时候调整方案了,因为更聪明的人竟然通过旁观几个回合,掌握了‘东南西北’八个方向的内容规律,准确地要出了他背诵中最拿手的一个笔记提问,轻易过关。
用杨氏秘籍创意的一节考前复习课效果很好,临下课时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在背诵表上骄傲地画上了红旗,这个效率远超过平常讨债要账的苦恼,学生们复习的主动性和表现欲极大地被调动起来了。
最后,我又明白了一点,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总抱怨老师教得太累,学生学得太苦?因为牛儿本会吃草,只是我们太固守包办地摁住了他们的头而已。
有时候,回到本真也好。
语文教学,我们惯用的常规手法无非是梳理、整合知识点,然后就是监督学生开始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学生背得头疼,老师忍得牙疼。于是,杨氏秘籍课堂,按班级学情和《故乡》一文中笔记难易不同,归纳出了十多类笔记纲要,随机写在“东南西北”八个方向内侧。之后每个参与者备一小本,用来记录挑战失败后的薄弱知识点,以便课后查漏补缺。
临近月考,部编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是考核重点,不论是试卷中基础部分的重点词汇积累,还是提高部分的阅读理解,这两篇小说中的考点都不少。可长期以来,我们惯用的常规手法无非是梳理、整合知识点,然后就是监督学生开始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这种在有限的时间里强迫实现量的积累看似热火朝天,学生却背得头疼,老师忍得牙疼,于是偷懒耍滑的惰性排挤了当初的积极性,一片蓝图的进展规划败给了搬运知识要点的虚化。时间紧、学科多、任务重,学生被这个老师牵着鼻子念,被那个老师抽着鞭子背,谁若是在此期间能启迪智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率先抢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像李云龙带兵,不按常规出牌却把兵带得嗷嗷叫抢着上战场和鬼子拼,谁就是考试的赢家。
所以,某种出奇制胜的复习识记方法理应横空出世了。
用鼓励奖赏法?家长外援督促法?要不干脆上硬茬儿,恩威并施惩戒法?早OUT了,中学生不吃这一套!急急如律令,山人还有何妙计?
无巧不成书,在品茶休憩的空当儿,我瞟见办公室美术老师桌上交的一堆手工折纸作业,一个其貌不扬的“东南西北”映入眼帘。我心中一亮,该换个手段调教这帮娃娃们了。
事不宜迟,奋袖出臂。我先以小说《故乡》这篇课文为例,列出最基本又有代表性的词汇释义理解,再押出文章会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选段,哪些语句会设计成什么题型,应当怎样活用哪些笔记去回答;此外文章中其他选段的重、难点句的理解,如文尾最后三段“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至少就有近十处的笔记背诵,学生肯定会又懒又怕。另外,小说中的线索情节、人物形象、作者感情、文章主旨等诸多笔记不胜枚举,背诵迫在眉睫。我分门别类逐个归纳整合给学生背,三日为限,到期交账。
三日时限已到,正逢一个55分钟的加长课,学生们早已按帮扶小组就座,摩拳擦掌,聒噪不安地只待我一聲令下。我以惯用的窃笑扫视全场后宣布:做手工!每组折一个“东南西北”。全场哗然,又百思不得其解地干活。“咳、咳,这个东西的玩儿法大家还记得?”
“嗨!这个谁不会呀!”“吹!你小学时老输。”“那是你一直耍赖!”教室里已全然没有了以往抽查笔记时升堂一般的肃杀了。我知道,在放松的激情下这些娃娃们一定会超常发挥的。
考虑到今天这种新抽查法的试行要做到面广、有效,使学困生背诵笔记有信心、成就感,学优生有雄心、敢接受挑战,我给全班七组学习帮扶小组分别调配进去了一名常考不及格的懒人,做“东南西北”游戏的执行者,按班级学情和《故乡》一文中笔记难易不同,归纳出了十多类笔记纲要,随机写在“东南西北”八个方向内侧。之后每个参与者备一小本,用来记录挑战失败后的薄弱知识点,以便课后查漏补缺。
“背诵有风险,押题需谨慎。我自信、我出彩,玩儿转‘东南西北’我最棒!挑战——开始!”
“我要东,八下。”
“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谁怕谁。一、二、三……七、八!请比较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肖像描写上的变化,并简析原因。”
这个笔记正是昨天辅导练习是用图表点评过的,小A同学顺利答对,用自豪的眼神向我汇报后便欣赏他人龙虎争斗。我笑而不语。
“我要北,三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二、三!‘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请说出这句话的含义?”
“我也要北!先横两下,再竖两下。”
“呵呵,天道酬勤啊!我连赢两局,下周月考定会得心应手!”
成功者开始有恃无恐,出局者还在骚动,几个聪明的侥幸者明显沾沾自喜开来。是时候调整方案了,因为更聪明的人竟然通过旁观几个回合,掌握了‘东南西北’八个方向的内容规律,准确地要出了他背诵中最拿手的一个笔记提问,轻易过关。
用杨氏秘籍创意的一节考前复习课效果很好,临下课时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在背诵表上骄傲地画上了红旗,这个效率远超过平常讨债要账的苦恼,学生们复习的主动性和表现欲极大地被调动起来了。
最后,我又明白了一点,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总抱怨老师教得太累,学生学得太苦?因为牛儿本会吃草,只是我们太固守包办地摁住了他们的头而已。
有时候,回到本真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