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漫长的铁路旅行,我们的启蒙大概都来源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尤其是当电影将所有场景具象化之后,迥异于我们永远拥挤的铁路列车的东方快车,那么舒适,那么优雅。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在旅行的时候,人生的地平线移近;坐汽车只几个钟点,而乘客仿佛下半世全在车里消磨的,只要坐定了,身心像得到归宿,一劳永逸地看书、看报、抽烟、吃东西、瞌睡,路程以外的事暂时等于身后身外的事。”而若像东方快车那样旅途漫长,不是几个钟点而是几天,那么身心便可以得到更久的归宿。甚至不愿结束。
当我们可以走出去的时候,东方快车早已结束营运,那种工业时代的旅行方式,再也无法在欧洲大陆体验。还好,在无尽的西伯利亚,还有一条更加漫长的铁路线,西伯利亚铁路,我们还可以在那里重温漫长的旅行,把一切路程以外的事情抛于身后。甚至可以七天七夜。
晚点的207次列车
若干世纪之前风格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看起来不像是西去遥远的西伯利亚铁路的起点,更像是通往过去某个世纪的、关于时间旅行的火车站。
在电子公告板上看到人类共通的数字,我才明白傍晚开往哈巴罗夫斯克的俄罗斯铁路207次列车,笃定地晚点三个半小时。这样开始我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实在令人沮丧。延至午夜的发车时间,会让我错过原本可以看见的9288公里西伯利亚铁路最初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风景。
如果我能未卜先知,就不应当早早离开旅馆,不应当早早坐在这里,应当在外面的哪里,看路过的行人微笑或者吵架。比如,清晨的俄罗斯岛桥。北桥堍不远,苏汉诺夫大街路旁,阿穆尔斯基伯爵正站在他自己的坟墓之后,远眺着他的金角湾。阿穆尔斯基伯爵是俄国人的英雄,刻着东正教十字架浮雕的大理石棺上满是花串,他是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的册封,奖赏其为俄国开疆拓土的功绩—1858年的《瑷珲条约》。
晚点到令人绝望的207次列车终于进站了,我像是一个困极了的溃兵,被裹挟在难民之中,找到我的车厢—三号二等卧铺36号上铺,安置行李,铺上床垫,甚至等不及乘务员送上干净的被单被罩,在开始西伯利亚铁路的第一公里之前,我已经彻底昏迷。
醒来的时候,身上落着清晨的阳光,窗外的西伯利亚一片浓雾,太阳在浓雾之外,阳光被漫射到每个角落。昨夜我独自昏迷的车厢,已经铺无虚席。对面上铺坐着两个不丁点儿大的小姑娘,散落满铺的小人偶,认真而美丽儿过家家,边铺下铺躺着的女人,在自己的手臂与腿上敷满了浸有某种药膏的纱布,也晒伤了吧?
西伯利亚铁路长途旅客列车,动辄耗时三五天,最长七天的开行时间,一般不会编组硬座车厢,除非生不如死是令人愉悦的。卧铺车厢分为三等,特等豪华双人包间、一等四人隔间、二等六人敞间。每等卧铺票价相差约一倍。二等卧铺类似中国旅客列车的硬卧,区别在于,中国的卧铺是两排三层,而这个是三排两层—对面两排,过道临窗一排,称之为边铺。每排铺位事实上也有三层,不过顶层只是用来安置上铺旅客的行李,并不作为卧铺出售车票,下铺铺位的板子可以向上打开,底部是下铺旅客的行李储存空间。
在远东无尽的晨雾中,我看见西伯利亚铁路的第一株白桦。迷离的、淡淡的,只像是随意涂抹在呵气成霜的车窗玻璃上的轮廓。那时已经在维亚泽姆斯基,片刻之后就是维亚泽姆斯卡娅火车站,又一栋黄色墙体、绿色顶棚的候车楼,以及清冷的弥散着淡淡的雾的月台。
我很难判断列车晚点的利弊。所以,这也是我从来不制订什么该死的旅行计划的原因。无论怎样计划,总会错过些什么;无论怎样没有计划,总也会没错过些什么。
有趣的旅客都在这里
在西伯利亚的列车上,如果试着表现得像一位俄国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向乘务员要一只茶杯—普通的玻璃杯—花上十几卢布买一袋俄国产的便宜袋泡红茶,当然糖是免费的,然后稔熟地泡上一杯红茶。如果是自带的茶杯与茶袋,那简直是毋庸置疑的老俄国。
偏僻的西伯利亚的人们似乎更加友善,或者说,更愿意接近陌生人。周围敞间的人们都在努力尝试着与我聊天,用慢速的俄语、手势以及一切肢体语言。可惜这些语言都是晦涩的,不可能有什么深入的交谈,无非是国别、姓名、年纪、婚姻等等,但是顺理成章的“为什么还没有结婚”这样复杂深奥并且直指人心的问题,已在我们的沟通能力之外。
两个小姑娘和她们的外祖母一同从乌苏里斯克回哈巴罗夫斯克的家,老太太指着窗外愈发浓密的树林,不停尝试着告诉我什么,树林里散落着许多尖顶的木屋,那是她父母的家。她忽然安静下来,注视着窗外,默默回望着,目光慈祥。
边铺上铺的男人面相凶残,其实是典型的面恶心善,在我守在洗手间外的窗户拍照片时,他会比画着跟我聊上几句,告诉我开合窗帘的机关,告诉我将要去的城市乌兰乌德(Ulan-Ude)在俄语的正确发音应为“乌兰奴德”。他说自己是乌克兰人,将前往赤塔。
27号下铺的俄罗斯老头是个酒鬼,上车时依然宿醉未醒,整个上午都在酣睡,直到被暴晒在身上的阳光热醒。与坐在边铺上看风景的我视线相对时,老头鬼鬼祟祟地露出黑色塑料袋里的伏特加,然后向我拍起了喉咙—俄罗斯人独特的表示喝酒的动作。搭乘俄罗斯铁路列车是严禁饮酒的,我果断拒绝。但他并没有放弃寻找一个酒友的企图,先后向乌克兰人和31号下铺的叫亚历克斯的年轻人发出邀请,可惜都被拒绝了。老头无可奈何,挪回小桌前,一口伏特加,一口碎苹果,不胜凄凉。
当我们可以走出去的时候,东方快车早已结束营运,那种工业时代的旅行方式,再也无法在欧洲大陆体验。还好,在无尽的西伯利亚,还有一条更加漫长的铁路线,西伯利亚铁路,我们还可以在那里重温漫长的旅行,把一切路程以外的事情抛于身后。甚至可以七天七夜。
晚点的207次列车
若干世纪之前风格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看起来不像是西去遥远的西伯利亚铁路的起点,更像是通往过去某个世纪的、关于时间旅行的火车站。
在电子公告板上看到人类共通的数字,我才明白傍晚开往哈巴罗夫斯克的俄罗斯铁路207次列车,笃定地晚点三个半小时。这样开始我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实在令人沮丧。延至午夜的发车时间,会让我错过原本可以看见的9288公里西伯利亚铁路最初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风景。
如果我能未卜先知,就不应当早早离开旅馆,不应当早早坐在这里,应当在外面的哪里,看路过的行人微笑或者吵架。比如,清晨的俄罗斯岛桥。北桥堍不远,苏汉诺夫大街路旁,阿穆尔斯基伯爵正站在他自己的坟墓之后,远眺着他的金角湾。阿穆尔斯基伯爵是俄国人的英雄,刻着东正教十字架浮雕的大理石棺上满是花串,他是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的册封,奖赏其为俄国开疆拓土的功绩—1858年的《瑷珲条约》。
晚点到令人绝望的207次列车终于进站了,我像是一个困极了的溃兵,被裹挟在难民之中,找到我的车厢—三号二等卧铺36号上铺,安置行李,铺上床垫,甚至等不及乘务员送上干净的被单被罩,在开始西伯利亚铁路的第一公里之前,我已经彻底昏迷。
醒来的时候,身上落着清晨的阳光,窗外的西伯利亚一片浓雾,太阳在浓雾之外,阳光被漫射到每个角落。昨夜我独自昏迷的车厢,已经铺无虚席。对面上铺坐着两个不丁点儿大的小姑娘,散落满铺的小人偶,认真而美丽儿过家家,边铺下铺躺着的女人,在自己的手臂与腿上敷满了浸有某种药膏的纱布,也晒伤了吧?
西伯利亚铁路长途旅客列车,动辄耗时三五天,最长七天的开行时间,一般不会编组硬座车厢,除非生不如死是令人愉悦的。卧铺车厢分为三等,特等豪华双人包间、一等四人隔间、二等六人敞间。每等卧铺票价相差约一倍。二等卧铺类似中国旅客列车的硬卧,区别在于,中国的卧铺是两排三层,而这个是三排两层—对面两排,过道临窗一排,称之为边铺。每排铺位事实上也有三层,不过顶层只是用来安置上铺旅客的行李,并不作为卧铺出售车票,下铺铺位的板子可以向上打开,底部是下铺旅客的行李储存空间。
在远东无尽的晨雾中,我看见西伯利亚铁路的第一株白桦。迷离的、淡淡的,只像是随意涂抹在呵气成霜的车窗玻璃上的轮廓。那时已经在维亚泽姆斯基,片刻之后就是维亚泽姆斯卡娅火车站,又一栋黄色墙体、绿色顶棚的候车楼,以及清冷的弥散着淡淡的雾的月台。
我很难判断列车晚点的利弊。所以,这也是我从来不制订什么该死的旅行计划的原因。无论怎样计划,总会错过些什么;无论怎样没有计划,总也会没错过些什么。
有趣的旅客都在这里
在西伯利亚的列车上,如果试着表现得像一位俄国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向乘务员要一只茶杯—普通的玻璃杯—花上十几卢布买一袋俄国产的便宜袋泡红茶,当然糖是免费的,然后稔熟地泡上一杯红茶。如果是自带的茶杯与茶袋,那简直是毋庸置疑的老俄国。
偏僻的西伯利亚的人们似乎更加友善,或者说,更愿意接近陌生人。周围敞间的人们都在努力尝试着与我聊天,用慢速的俄语、手势以及一切肢体语言。可惜这些语言都是晦涩的,不可能有什么深入的交谈,无非是国别、姓名、年纪、婚姻等等,但是顺理成章的“为什么还没有结婚”这样复杂深奥并且直指人心的问题,已在我们的沟通能力之外。
两个小姑娘和她们的外祖母一同从乌苏里斯克回哈巴罗夫斯克的家,老太太指着窗外愈发浓密的树林,不停尝试着告诉我什么,树林里散落着许多尖顶的木屋,那是她父母的家。她忽然安静下来,注视着窗外,默默回望着,目光慈祥。
边铺上铺的男人面相凶残,其实是典型的面恶心善,在我守在洗手间外的窗户拍照片时,他会比画着跟我聊上几句,告诉我开合窗帘的机关,告诉我将要去的城市乌兰乌德(Ulan-Ude)在俄语的正确发音应为“乌兰奴德”。他说自己是乌克兰人,将前往赤塔。
27号下铺的俄罗斯老头是个酒鬼,上车时依然宿醉未醒,整个上午都在酣睡,直到被暴晒在身上的阳光热醒。与坐在边铺上看风景的我视线相对时,老头鬼鬼祟祟地露出黑色塑料袋里的伏特加,然后向我拍起了喉咙—俄罗斯人独特的表示喝酒的动作。搭乘俄罗斯铁路列车是严禁饮酒的,我果断拒绝。但他并没有放弃寻找一个酒友的企图,先后向乌克兰人和31号下铺的叫亚历克斯的年轻人发出邀请,可惜都被拒绝了。老头无可奈何,挪回小桌前,一口伏特加,一口碎苹果,不胜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