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中洞”生活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29岁的王东灵已经在三门峡市的一家医院里当了十年化验员。工作按部就班,生活平平淡淡。有一天,她从电视上看到贵州省西南部深山里的一个名为“中洞”的“穴居”山洞的村落,那里有一个“山洞小学”和一群缺少师资、生活艰苦的孩子的镜头。从看到这些镜头以后,她就萌生了到那里去当老师和义务“支教”的念头。这念头很快就付诸的实施——考虑到父母的担心和阻拦,她并没有向父母打招呼,只是向她的所在单位请了一个长假。临行时,她只给家里留下了一封说明去向的信,让父母放心。
  从三门峡到贵州省的省会贵阳,然后辗转长途汽车,王东灵终于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贵州西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她找到了当地的教育局,出示了身份证之后,说明了自己要去“中洞”支教的心愿。教育局的干部惊讶地看着这个不远千里而来的女孩,说那里条件太艰苦,建议她去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但王东灵执意到“中洞”去。教育局的干部见劝说不动,只好答应了。见她衣装单薄,教育局的干部要她一定要多带上一床被子。炎夏虽然并未完全过去,但山里的夜晚还是很冷的。
  “中洞”,在远离县城的水塘镇深山里。那座山的山脚下有一个水库,从水库沿着陡峭的山坡攀走,王东灵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这一天,是2003年9月2日,距她离家已有整整一个星期。
  好大的一个洞,足有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王东灵虽然在电视里见过,但眼前的景象依然让她感到十分新奇。山洞的各个高低不一的角落里,散建着“中洞村”村民居住的“房子”。这房子是用竹、木围成的,没有屋顶,就像四周围了篱笆墙的院子一样。初来乍到,王东灵并没有受到洞中人的欢迎,她见到的只是远处投来的打量着的疑问目光。甚至有一个小孩子,见了王东灵竟然哇地一下哭了,让她好生尴尬。
  王东灵的住处被安排在一位大婶家的旁边,自然也是一个没有屋顶的“房子”。饭也是需要自己做的,锅灶都是借用大婶家的。大婶把一家的饭做完以后,就轮到王东灵做饭了。她自小在城里长大,用灶火还是第一次。山洞里湿漉漉的,柴草也是湿漉漉的,用火柴一点只是冒烟,熏得她两眼流泪。点了好半天,冒烟的柴草就是着不起火苗来。她赌气不做了,愣是饿了一顿。洞里没有通电,太阳还没落山就黑糊糊的了。摸着黑什么也干不了,只好睡觉。但这时候,她才感觉到洞中的潮湿和阴冷。县教育局的干部为她置办的那条被子派上了用场,但她还是睡不着,不仅是因为寒冷,还有跳蚤,整个晚上,王东灵都是在饥饿、瘙痒和轰赶跳蚤中度过的。
  这一带的山区只出产玉米、红薯和土豆,山民们吃的多是“苞谷饭”,玉米晒干,磨碎,蒸熟,就成了“苞谷饭”。对于从吃惯了大米白面的王东灵来说,苞谷饭有点难以下咽。中洞人在山洞外边的地里种了一些小白菜,几乎是这里唯一的蔬菜。邻居大婶在锅里滴上几滴油,先把小白菜炒一下,再放半锅水去煮。煮菜连汤就包谷饭吃,基本是顿顿如此,偶尔换一个花样,也只是一个炒土豆。如果遇上家务繁忙,大婶就连青菜都不做了,一家人只是干吃苞谷饭。这样不仅省油,还可以把小白菜留下来喂猪吃。王东灵刚进洞的前几天没吃上几顿饱饭。点不好火灶也就做不成苞谷饭;邻居冷眼旁观,她也不愿去求助于人。
  洞里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王东灵这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原本以为“义务支教”只是教孩子们读书,现在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够度过这“生活关”。后来她才知道,中洞的人都属于苗族,大多不会说汉语。解放前,他们生活在山上,因为有土匪出没,扰得他们不得安生,于是躲进洞里。长时间住在山洞里,也就习惯了。又因是偏僻的深山,很少有外人进来,洞里的人大多是文盲,不懂普通话。封闭的生活环境,使这里的人很少外出打工;交通不便,他们连走出山都很困难,基本上与世隔绝。山里有“下蛊”的传说,所以苗族人说笑话时总会说:“小心人家给你下蛊。” 所谓的“蛊”是一种毒虫,传说取百虫于皿中,使之互相蚕食,最后所剩的一虫则为“蛊”。在吃饭或饮酒里被下了蛊,就会中毒,甚至不治而亡。解了这些,王东灵也就理解了他们对陌生人的冷漠和远离了。
  这个海拨1800米的“中洞”,洞深215米,宽115米,高50米,洞内居住有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苗族,共有19户人家,50多口人。中洞小学校就设在洞里。学生有的家在洞里,有的家在洞外的山上。学校的教师原本有四名,除了校长和一位男教师外,还有两个女老师。老师的月薪是400元,条件艰苦,工薪低少,后来那位男老师外出去打工了。王东灵属于“义务支教”,不领工资,一切费用自理。中洞人说苗语,初入学的孩子根本听不懂普通话了。还好校长的普通话还算流利,是“中洞”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们根本不懂普通话,王东灵被分配到四年级任教,同时,王东灵也开始学习苗语。
  那个一见王东灵就哭的5岁孩子叫罗海忠,在此之前,罗海忠从没有见过外面的人。王东灵见到他就笑着招招手,用刚学的苗语和罗海忠打招呼。时间长了,罗海忠见到王东灵不哭了,而是悄悄地跑到王东灵的住处外面偷偷地好奇地看她。王东灵还是向他招招手,小孩子不好意思地走进来,看了看这个外面来的人似乎与自己也没啥两样,又跑走了,但过了一会儿他又跑回来。王东灵发现罗海忠的眼睛在盯着她从城里带来的皮球,便示意他可以拿走去玩。罗海忠高兴地把球拿走了。从那以后,好像每天报到一样,罗海忠都要到王东灵的住处来看看。
  王东灵慢慢地融入“中洞”的生活,洞里的乡亲们也接受了王东灵。房东大婶不再把她当外人,于是王东灵开始在大婶家“入伙”,大婶做什么她就吃什么。
  中洞小学的孩子们,没有写作业的习惯,因为放学后他们要帮助家里放牛、捡柴禾、割猪草。干完这些活,天也就黑了。住在洞外山上的孩子,更是辛苦,有的学生每天都要赶两个小时的山路来学校上学。在这种条件和环境下,王东灵觉得自己不能去责备孩子们不完成作业,只能用理解和耐心辅导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时候,她也会随孩子们去山上放牛,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山里土质贫瘠,中洞人依靠种植苞谷和土豆很难改变贫穷的生活。于是王东灵利用休假日跑县城,找到了县“扶贫办”。几次奔波没有白费,“扶贫办”决定为扶助中洞人养牛。但资金有限,第一批资助款只能扶助四户人家。扶贫办的干部来到中洞,找王东灵商量发放资金的人选。王东灵根据自己了解的各家情况,一连提了三户,就在这时候,她发现房东大叔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她这才想到,房东家也是洞里的困难户之一。帮助“扶贫办”选择资助对象,竟成了王东灵疼头的一件事!
  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间,王东灵在贵州西部乌营蒙山脉腹地的高原威宁自治县山顶苗寨、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切学乡、贵州省紫云县板当镇帮助修建了三所小学。
  2007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见到了王东灵。当时,我并不知道她荣获了团中央颁发的2004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召开过事迹报告大会,是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之一。
  我面前的王东灵斯文、礼貌,不善言谈。她的所作所为,多数都是由她的朋友和那位引荐我们相识的朋友代劳讲述和介绍的。她的话语中,几乎没有“我”这个字,说的最多的词是“他们”,那些远方的孩子。在“中洞”支教的时候,王东灵的哥哥曾经爬到洞里来看她。哥哥看到妹妹工作和生活在一个如此艰苦的地方,七尺男儿忍不住落下了眼泪。儿行千里母担忧,王东灵一个弱女子,怎么不让远在河南的父母亲人担心?异乡的王东灵遇到的艰难险阻让人替她揪着心,但是王东灵只有淡淡地一句话:“不能有挨(在)家待着的孩子。”
  万丈红尘,名牌林立,物欲横流的大都市里,许多人一张嘴就“我、我、我”地说个不停。王东灵的言语中没有多少“我”,只有“他们”。与东灵交谈后,我反思着自己的生活,不能再去问,这个把如花美眷的青春奉献到偏僻山村的姑娘,为什么?她本身告诉了我,什么叫做“人类的慈善”。
其他文献
12月22日,石家庄市慈善总会和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小吴帮忙》栏目共同发起了以“为慈善保温、为爱心加热、为环保助力”为主题的公益慈善行动8.18帮一帮”爱心保温杯首站发放仪式在裕华区希望绿洲公园举行。活动旨在倡导大家更多地关注那些为我们的城市辛勤劳动的人们。用自己的举手之劳,为环卫工人送去一份爱心,让这个冬季不再寒冷。市慈善总会将陆续向市内四区的6500多名一线环卫工人分区分批发放爱心保温杯。  市
2016年3月15日,贵州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贵阳召开。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映祥、副会长覃祖祥、陈梅琳、张长明出席会议。  会议由陈梅琳副会长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贵州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工作报告》和《贵州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财务工作报告》。发布了《贵州省慈善总会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捐赠活动的倡议书》。会上省慈善总会向铜仁市惠民医院捐赠彩超、心电监护
2013年1月11日,贵州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慈善工作交流会在贵阳召开。  会议由省慈善总会会长杨序顺主持,副省长慕德贵、省政协副主席、省慈善总会顾问武鸿麟,省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王朝文,省慈善总会顾问肖永安出席会议,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及相关单位和志愿者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副会长兼秘书长覃祖祥所作的《贵州省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工
他是黄土高原上的普通农民,却经历了人生的艰难曲折;  他打拼创业,资产过亿,却一心想着回报家乡,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他就是陕西省劳动模范、延安市人大代表、农民企业家、田崂村党支部副书记郝成斌。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郝成斌出生于绥德,幼时恰逢大旱,为了活命,随父母逃荒落户到宝塔区川口乡田崂村,那时村里真穷,地少、产量低、日子过得很艰难,郝成斌从懂事起就暗下决心,要奋发学习
“收脏钱更容易做坏事”“宅着更节能”“菠菜探测爆炸物”……2018菠萝科学奖4月13日晚在杭州为一批想象力丰富的科学成果和科学家颁出奖项。这些有趣的科学研究,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让创新精神走近大众。褒奖“有趣”的科学  “相比2003年,2012年美国人宅在家里的时间增加了近8天。因为减少使用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资源,美国人消耗的总能量减少了相当于5000亿度电。”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
在来这里之前,老师曾给我们说过:“这里的孩子大多是从山里来的,有的孩子甚至一周只有五块钱的伙食费,还要从家里带馍吃。”我们都对这样的生活报以质疑,以致不敢想象。的确,从小生活在城市里,被父母当作掌中宝的我们,怎么能体会到“贫穷”二字所带来的艰辛?  车缓缓地驶出市区,窗外的风景渐由高楼大厦变为了低矮的平房和一望无际的田野。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一个漂亮的学校拔地而起,上面金灿灿地写着“阳郭中学”。老
自从《慈善读本》走进校园,我的儿子马浩瑜认真阅读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总是展开行善的翅膀播撒善举。  在家,他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妈妈下班回来晚了,他会静静地先写作业,还会为妈妈递上一杯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她会为奶奶拿来拐杖,为爷爷端来一杯热茶水。每次吃饭他都会主动拿碗筷、搬凳子。吃完饭,他会帮妈妈收拾碗筷、擦桌子、挪椅子等。他还会帮家里做一些小家务,比如
这个冬季,我翻开了溢满爱的《慈善读本》。  在许多爱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搜救人员发现了一名妇女,但遗憾的是这名妇女已经死亡了。她双膝跪下,双手死死护着身体下面,就在这时,搜救人员发现了一个婴儿,他安详地睡着,毫发无损,旁边放着手机,里面有一条短信:孩子,我爱你!  多么感人肺腑啊!多么令人感动啊!我被这个故事震撼了。母爱多么伟大啊!它能创造一个个奇迹!  我听我妈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名言让我感悟到非常多的哲理:做人就要多做慈善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内心的快乐。  虽然我才10岁,接触的人不多,可是在我身边,确实有很多很多助人为乐的人。比如热心为亲戚朋友排忧解难的爸爸妈妈、主动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的同学们、捐钱修路建学校、医院的慈善家、施舍向残疾乞丐的路人……只要留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好人。  我现在向大家介绍我爸爸的朋友李杰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建构我国社会的人文秩序和人们的心灵秩序,正在推动中国人民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以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代是信息社会,多元多样的社会价值观无孔不入地影响着我们,因此进行价值比较,明辨是非、分清利害,乃是当务之急。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屈服于西方武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常常受西方老师欺骗,其中包括为西方鼓吹的“自由”“民主”“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