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保健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意识。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中职生的身体素质又是如何的呢?身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越来越差,肥胖病越来越多,近视率越来越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得从目前体育课的现状说起。
一、学生上体育课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
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多数体育教师上课热情不高,加上“放羊式”教学的副作用,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部分热情高的学生因长期得不到肯定而丧失上进心。
二、体育设施更换不及时,新器材没有及时添置
占地几百亩的学校,抬眼望去,就只有十几副篮球架,一副足球架,几个篮球、排球,还没有居民小区的体育娱乐设施多。一个5000多人的学校,设施少怎么能行呢?
三、体育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由于条件有限,体育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得过且过。天热不上、天冷不上、阴雨天气更不用说。即便上,多数也是放羊式:一上课,操场绕两圈,然后排球、足球或篮球往操场上一扔,就是体育课。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针对上述现状,下文谈谈改进体育教学的措施。
1.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高中学生的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体育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差,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也影响到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优秀的新生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劳动后备力量。首先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念,重视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动机、兴趣。常言道:“人以上百,形形色色。”学生多,而且基础条件不一样,体育教师要摸清每一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做到寓教于乐。
2.教学目标明确,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调查发现,学生从小兴趣最浓的课就是体育课。在体育课上,他们玩的一个个团体小游戏、一个个小插曲,都会成为他们眉飞色舞地向家长诉说的部分,十分希望他们的父母也能亲临现场,分享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的吸引力丧失殆尽,体育课越上越简单,快乐越来越少。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任务,重视学生合理的要求和兴趣,让他们尽情发挥,教师只是评价即可,当然还要提倡学生的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中领略体育课的无穷魅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创设适合学生展现自己内心深处本真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融入生产劳动中,因为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是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这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良好的体育教学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的发展。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4.加强常规教学,培养纪律性行为习惯
课堂常规教学的实施,是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作风、安全卫生等教育的过程,也是形成课堂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而有秩序地锻炼的过程。集队要求快、静、齐,上课点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服装鞋帽的要求,要达到安全卫生教育的目的;上课师生问好,下课师生说再见,培养了学生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优良作风;课中听从老师和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课前集队讲评小结,以及做好器材收送等,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和热爱劳动的习惯,从而让接受常规教学成为学生的习惯。
5.建立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首先,制定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评估方案。其次,建立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通过考核、评优等手段激励广大教师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工作。同时增加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为改善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提供物质基础,让师生手中的教学手段多起来。另外多参加重大活动,让师生在其中得到质的升华,用成绩说话。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面对现实,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提高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体育课的魅力才会充分展现在你我他的面前。
(责任编辑 谭有进)
一、学生上体育课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
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多数体育教师上课热情不高,加上“放羊式”教学的副作用,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部分热情高的学生因长期得不到肯定而丧失上进心。
二、体育设施更换不及时,新器材没有及时添置
占地几百亩的学校,抬眼望去,就只有十几副篮球架,一副足球架,几个篮球、排球,还没有居民小区的体育娱乐设施多。一个5000多人的学校,设施少怎么能行呢?
三、体育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由于条件有限,体育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得过且过。天热不上、天冷不上、阴雨天气更不用说。即便上,多数也是放羊式:一上课,操场绕两圈,然后排球、足球或篮球往操场上一扔,就是体育课。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针对上述现状,下文谈谈改进体育教学的措施。
1.明确体育课的目的,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高中学生的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体育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差,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也影响到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优秀的新生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劳动后备力量。首先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念,重视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动机、兴趣。常言道:“人以上百,形形色色。”学生多,而且基础条件不一样,体育教师要摸清每一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握好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做到寓教于乐。
2.教学目标明确,尊重学生主体意识
调查发现,学生从小兴趣最浓的课就是体育课。在体育课上,他们玩的一个个团体小游戏、一个个小插曲,都会成为他们眉飞色舞地向家长诉说的部分,十分希望他们的父母也能亲临现场,分享快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的吸引力丧失殆尽,体育课越上越简单,快乐越来越少。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任务,重视学生合理的要求和兴趣,让他们尽情发挥,教师只是评价即可,当然还要提倡学生的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中领略体育课的无穷魅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创设适合学生展现自己内心深处本真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融入生产劳动中,因为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是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这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良好的体育教学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的发展。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4.加强常规教学,培养纪律性行为习惯
课堂常规教学的实施,是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作风、安全卫生等教育的过程,也是形成课堂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而有秩序地锻炼的过程。集队要求快、静、齐,上课点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服装鞋帽的要求,要达到安全卫生教育的目的;上课师生问好,下课师生说再见,培养了学生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优良作风;课中听从老师和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课前集队讲评小结,以及做好器材收送等,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和热爱劳动的习惯,从而让接受常规教学成为学生的习惯。
5.建立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首先,制定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评估方案。其次,建立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通过考核、评优等手段激励广大教师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工作。同时增加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为改善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提供物质基础,让师生手中的教学手段多起来。另外多参加重大活动,让师生在其中得到质的升华,用成绩说话。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面对现实,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提高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体育课的魅力才会充分展现在你我他的面前。
(责任编辑 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