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否认识瘟疫的真面目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一位中医友人曾对我说:“明年是脾土失调年,可能会有大瘟疫,应做些准备!”如今话犹在耳,甲型H1N1流感已传遍全球,这令我不禁对中医背后的宇宙性哲理再一次陷入思索。
  考证历史上的大瘟疫记录,中国未在其册,为什么?因为中国对瘟疫的研究,从《黄帝内经》时期就已进入理论层面,汉代的《伤寒论》更是在长期对抗瘟疫的实践中诞生的。中医史上还有《伤寒温疫条辨》、《广温疫论》等瘟病八大名著。也就是说,西医未引入前,我国发生疫情都是靠中医药治疗的,并且很有效。
  《黄帝内经·素问》中探讨了五运六气与瘟疫的关系,指出瘟疫是源于天地间上下气运位置相错,“地不奉天”,导致气候异常而生。“五运六气学说”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季节,来判断疾病病因病机转归及治疗的一门学问,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可对瘟疫的流行年月有所预估。所以我在想,当今中医专家积极参与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这是好事,但还不够,如果能精研“五运六气”,将瘟疫的预测及预防方案呈报政府,进而上报世界卫生组织,造福于全人类,那该是多么有气魄的事啊。
  对于甲型H1N1流感,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它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古人认为,一年之中,有两个日子是“瘟疫”的分水岭。若是大的疫病流行,上半年应该以端午节为结束,而下半年则以重阳节为结束,这在许多历史记录中都得到了佐证。大概很多人疑心这是“伪科学”的,但中国的古人终究是这样地信而用之,可能是有其道理的。巧合的是,2003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的时候,恰恰就是在端午节前后,看来,古人的经验在那一年也是得到了验证的。
  中国的很多民俗、文化现象浸润着瘟疫的印迹。从文字、舞祭乃至民俗节日,许多都与瘟疫有关。从端午节的悬艾叶、饮雄黄酒,到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和饮菊花酒的习俗,都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古人认为逢端午重阳瘟疫渐退的经验,能否始终保持效验?恐怕当代的中医专家也不敢断言。因为时代、环境变了,全球化前提下,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前所未有的强悍。现在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担忧的就是病毒的回归。在1918年的流感中,病毒开始温和,然而在六个月中以更致命的形式卷土重来;在1957年的流感中也有类似行为。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中医应有所作为,如能跳出局部,领悟经典中自然之理,则有可能获得新的突破。
其他文献
有句民间谚语:“立秋之日凉风至。”在人们的印象中,从立秋这天开始,炎热的暑气将离我们远去,秋高气爽的秋季将渐渐来到。在各地还有很多这样的谚语,比如:“立秋,把扇子丢。
1.要去郊外探亲,这两条路你会选哪条?a.比较方便的近路→2b.舒适并且有美丽风景的远路→32.休假时,你觉得怎样的生活更舒适?a.拿着相机在野外一边散步一边拍照→4b.躺在家里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原则任务确定之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文化教育工作队伍就成为决定的因素。六中全会《决议》中简明扼要地阐述
考虑一个多阶段生产系统,在每个阶段上生产批量被分成若干个子批量进行加工,子批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同时每个阶段上在相邻子批量之间可以有空闲。每个阶段上子批量的数
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是1996年由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兴办的一所九年制民办学校。学校目前有在校学生1200名,除了来自上海市和其他省市的学
’98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于10月5日~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81名代表与会。(其中含外国学者10人,我国在海外研修学者3人)代表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45人,占
这些年来,我国的电信事业迅猛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也大大方便了百姓生活。这期间,群众对电信业也有一些意,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和话费过高这两点上。
眼下,宽带网正热浪灼人。行家指出,全球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高、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资金,人才、行业都在迅速地聚集
新疆精神文明的窗口□文铭乌鲁木齐火车站是新疆铁路最大的客货运综合站,担负着18对旅客列车、22对货物列车的到发任务,年发送旅客300万人次以上。多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