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昼夜节律对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指导的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能够延缓靶器官损伤[1-4]。因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5],清晨高血压成为24 h血压管理的突破口,是目前研究热点,然而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同样可导致或加重靶器官的损伤[6]。有研究报道,血压昼夜节律无杓型变化高血压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比杓型者心脑血管偏高[7]。一般认为,昼夜血压水平下降的理想幅度为10%~20%,即杓型血压对正常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就目前,高血压治疗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药物治疗为主,为了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各国指南目前均推荐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制剂,即24 h服用1次。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重要治疗策略。现就血压昼夜节律与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脉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ies)是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瘤或畸形。可分为脉管肿瘤(vascular tumor)或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1],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血液病之一,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老年人多见,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有提前趋势[1]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所致的严重慢性传染病。因各类原因,艾滋
Kupffer细胞是存在于肝脏组织中一种特殊的巨噬细胞,也是肝细胞生长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表明Kupffer 细胞在肝脏慢性炎性反应、脂肪性肝病、肝纤维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据报道我国每年有10~15万CHD新生儿出生,其中1/3~1/2的CHD患儿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期即处于危重状态[1],这类患儿极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少见而危险的特殊类型异位妊娠,其发病率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长而逐年升高。英国及一些拉丁美
肝脏长期接受一个或多个刺激作用,会出现慢性肝病,而慢性肝病不解除病因则会进展至肝硬化。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腺,在三大营养物质及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的合成代谢中起着举足轻
经颅磁刺激治疗(transcranial mage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且现已较为成熟的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其主要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刺激
头痛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而偏头痛(migraine)是其最常见的原因。据统计,大约有4%的儿童患偏头痛,其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正确的治疗对于患儿本身、家庭、学校及社会有重要意义
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e sophageal atresia,CEA)和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是新生儿期严重先天畸形,在新生儿中发生率为1/3000~1/4000[1]。CEA 和 TEF 在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