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以情境式培训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学习为主体、以集中培训和网络支持相融合,以增强培训效果,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激起了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浪潮。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我校2006年6月份开始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作为进修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参与了这次培训工作。我们一改以往培训讲座化、学习行为个体化、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化、培训后续支持中断化等形式,摸索出了一种新的培训模式——以情境式培训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学习为主体、集中培训和网络支持相融合。
一、 情境式培训为导向
有效的教师培训是那些关注于课堂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不能脱离教师的课堂现实这样一个情境,必须与他们学校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联系起来,并且这种联系维持的时间越长,培训就越有效。把课堂实践情境注入到培训过程中,促进教师把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具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教育技术的魅力所在。
我市教师参加过新课改培训和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等级考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培训之前先准备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这堂课你想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2)在利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你用到哪些软件,如何运用;(3)如何准备教学素材;(4)利用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优势何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每位教师都能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参加培训,那么在培训之前,他们在内心深处已经对教育技术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 活动为载体
教育技术不是空中楼阁,它的生命之源在教育的实践领域。如果能够设计大量面向应用的实践活动,无疑会促进教师的积极应用。通过活动,确实把教师的学习热情从内心深处调动起来,把教师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教师用自己的双手在短时间内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让教师打心眼里认识到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实际内涵和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个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具体应用中,我们要做到三个一致:
1. 与标准相一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依据,但如果脱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各科课程标准,培训就有可能会脱离实践。
2. 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场景一致:培训中设计的大量实践活动应该和教师的常规工作结合起来,让学员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后,还能够真正从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发现其应用价值,做到学即有用,用即有效。
3. 培训者的言行一致:在许多培训中,常常会发现培训者讲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自己的理论自己不能实践。这样,不仅达不到培训效果,还会对培训的实施起到负面影响。为此,主讲教师应当努力探索,自我率先垂范,从实践活动中为学习者提供范例,推动培训效果的提高。
三、 团队学习为主体
教育技术培训是以团队学习为主体,这样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产生新思想和纠正错误的认识,通过讨论加深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在开展培训的第一天,培训教师收集参培教师的教学设计,根据任教学科的相同和相近性分为6至8个小组,每小组不超过6人为宜。这样,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无时不在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教材,还有培训同伴。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都可能成为培训的资源。通过适当的活动设计,激发教师广泛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彼此提供智力和集体支持。通过培训让他们真正能够主动地、深入地去学,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
四、 集中培训和网络支持相融合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奏效。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能等同于对某几个应用软件的掌握。整合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入往复的过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教师通常要经过如下5个实践阶段:“对于技术逐渐熟悉和了解——开始使用新技术,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尝试整合,形成习惯,主动思考应用技术的有效方法——对原有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再定位——达到运用自如、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境地”。短期的集中培训不可能达到最终效果,所以我们建立一种由网络支持的长效的学习机制。
教师在参加教育技术集中培训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理论,基本掌握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但是,集中培训结束后,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由于环境和教学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或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放弃主动应用教育技术的信念。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督促和支持教师的继续学习:
第一,建立参培教师的通讯录。公布每个参培教师的E-mail或QQ、MSN等,或者建立学习小组BLOG,方便大家及时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长远应用。
第二,每位主讲教师建立个人的BLOG,参培教师可以随时访问。同时要依托此平台,及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
第三,对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优先展开培训。要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把自己成功的经验通过现场和网络向大家进行交流;让教师体会和熟悉新型的教学模式,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恰当应用所产生的真正效果。
五、 结束语
21世纪的教育必定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引导他们深入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工作,不断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最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对学生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希望这种以情境式培训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学习为主体、集中培训和网络支持相融合的培训模式,能给一线的培训者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游泽清.实效:需要有多少环节来保证.中国教育报,2006-6-26.
(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激起了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浪潮。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我校2006年6月份开始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作为进修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参与了这次培训工作。我们一改以往培训讲座化、学习行为个体化、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化、培训后续支持中断化等形式,摸索出了一种新的培训模式——以情境式培训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学习为主体、集中培训和网络支持相融合。
一、 情境式培训为导向
有效的教师培训是那些关注于课堂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不能脱离教师的课堂现实这样一个情境,必须与他们学校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联系起来,并且这种联系维持的时间越长,培训就越有效。把课堂实践情境注入到培训过程中,促进教师把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具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教育技术的魅力所在。
我市教师参加过新课改培训和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等级考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培训之前先准备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这堂课你想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2)在利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你用到哪些软件,如何运用;(3)如何准备教学素材;(4)利用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优势何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每位教师都能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参加培训,那么在培训之前,他们在内心深处已经对教育技术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 活动为载体
教育技术不是空中楼阁,它的生命之源在教育的实践领域。如果能够设计大量面向应用的实践活动,无疑会促进教师的积极应用。通过活动,确实把教师的学习热情从内心深处调动起来,把教师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教师用自己的双手在短时间内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让教师打心眼里认识到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实际内涵和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个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具体应用中,我们要做到三个一致:
1. 与标准相一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依据,但如果脱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各科课程标准,培训就有可能会脱离实践。
2. 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场景一致:培训中设计的大量实践活动应该和教师的常规工作结合起来,让学员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后,还能够真正从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发现其应用价值,做到学即有用,用即有效。
3. 培训者的言行一致:在许多培训中,常常会发现培训者讲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自己的理论自己不能实践。这样,不仅达不到培训效果,还会对培训的实施起到负面影响。为此,主讲教师应当努力探索,自我率先垂范,从实践活动中为学习者提供范例,推动培训效果的提高。
三、 团队学习为主体
教育技术培训是以团队学习为主体,这样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产生新思想和纠正错误的认识,通过讨论加深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在开展培训的第一天,培训教师收集参培教师的教学设计,根据任教学科的相同和相近性分为6至8个小组,每小组不超过6人为宜。这样,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无时不在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教材,还有培训同伴。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都可能成为培训的资源。通过适当的活动设计,激发教师广泛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彼此提供智力和集体支持。通过培训让他们真正能够主动地、深入地去学,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
四、 集中培训和网络支持相融合
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奏效。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能等同于对某几个应用软件的掌握。整合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入往复的过程。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教师通常要经过如下5个实践阶段:“对于技术逐渐熟悉和了解——开始使用新技术,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尝试整合,形成习惯,主动思考应用技术的有效方法——对原有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再定位——达到运用自如、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境地”。短期的集中培训不可能达到最终效果,所以我们建立一种由网络支持的长效的学习机制。
教师在参加教育技术集中培训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理论,基本掌握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但是,集中培训结束后,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由于环境和教学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或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放弃主动应用教育技术的信念。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督促和支持教师的继续学习:
第一,建立参培教师的通讯录。公布每个参培教师的E-mail或QQ、MSN等,或者建立学习小组BLOG,方便大家及时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长远应用。
第二,每位主讲教师建立个人的BLOG,参培教师可以随时访问。同时要依托此平台,及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
第三,对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优先展开培训。要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把自己成功的经验通过现场和网络向大家进行交流;让教师体会和熟悉新型的教学模式,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恰当应用所产生的真正效果。
五、 结束语
21世纪的教育必定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引导他们深入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工作,不断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最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对学生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希望这种以情境式培训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团队学习为主体、集中培训和网络支持相融合的培训模式,能给一线的培训者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游泽清.实效:需要有多少环节来保证.中国教育报,2006-6-26.
(新密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