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电阻率变化成因分析r——以宝昌台为例

来源 :地震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88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震台网地电观测以对称四极装置的地电阻率观测为主,其观测曲线通常存在长期变化、年变、日变和阶跃等,文中以宝昌台为例,通过反演、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上述变化成因.宝昌台地电布极区地下的电阻率基本呈现水平分布,电测深曲线类型属于KH型.该台NS、EW测向的地电阻率自1993年至今一直存在长期下降变化,且变化速率存在显著的各向异性,主要是台站所在区域的应力对第3层电阻率持续作用的结果.该台NS、EW测向的地电阻率均存在冬春高、夏秋低的正向年变形态和凌晨及上午高、下午及晚间低的正向日变形态.其中,年变主要是温度、降雨量季节性变化对第1层电阻率作用的结果,日变主要是温度日变对第1层电阻率作用的结果.该台地电阻率阶跃存在冬春频次低、夏秋频次高的特点,且多与降雨、抽水和埋设钢绞线等在时间上吻合,实验、数值模拟等结果证实上述因素是引起地电阻率阶跃的主要干扰源.
其他文献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特征明显的断裂段,曾发生70BC安丘7级地震,对该地震的同震位错量和该断裂的长期活动习性开展研究,有助于理解郯庐断裂带的构造活动。然而一直以来,安丘—莒县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并不理想,没有很好的同震位移量证据。文中利用高分辨率的无人机Sf M摄影测量技术提取了大量冲沟的右旋水平位错量,对安丘-莒县段断裂安丘—孟瞳段和青峰岭段的走滑运动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随之蓬勃发展,现在学校和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方面也是铆足了劲,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压得许多学生喘不过来气。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最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来讲正是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愈发重要。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接下来笔者将从学校心理健康的概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
近EW向的口镇-关山断层斜切了NEE向的渭河盆地北缘活动断裂带。文中基于野外补充调查结果,结合跨断层水准和蠕变仪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现今的活动性,补充了该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的证据,分析了东、西2个断层段现今的活动特征与差异,获得以下新认识:1)口镇-关山断层为S倾的正-左旋斜滑断层,也是为调节渭河盆地不同段落非均匀拉张而形成的斜向调节断层,其晚第四纪垂直错断地层8.8m,左旋错断冲沟约34
摘 要:化学中考考查双基的同时,又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复习课如何重新审视与扬弃长期在课堂中形成的教学思想和经验呢?文章的中心以落实化学学科素养为前提,畅谈优化初中化学复习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复习课、新、美、巧  一、 探讨中考复习  (一)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复习方向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难度、题型基本保持不变,学科热点、联系生活实际年年必考,科学探究仍是考查的重点
苏典断裂呈近SN向延伸,跨越中缅边境,长约100km,历史上沿断裂多有地震发生。但受交通、气候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有关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几乎没有研究。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和年代学测试结果,文中对此断裂的晚第四纪运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进行分析。苏典断裂的新构造活动明显,沿断裂发育有苏典、勐典、黄草坝、陇中等串珠状第四纪盆地,南段户勐一带有多个沸泉和气泉呈线状分布,断裂对腊马河、盏达河具有明显的
依据山前洪积扇顶部的扇形地形和向下游方向逐渐降低的地形特征,文中首先分析了断层面直立、向河流上游倾斜、向河流下游倾斜3种条件下左旋走滑断层错动在洪积扇顶部形成的断
掌握青藏高原的高程演化历史对检验高原边界的变形机制和理解深部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囊谦盆地、贡觉盆地、芒康盆地、黎明-剑川-兰坪盆地、洱源盆地、怒河盆地和岔科-小龙潭盆地等不同区域的典型新生代盆地的古高度重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以及部分重新计算后,恢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隆升过程的时空分布历史,讨论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期间的主要隆升阶段与幅度。综合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北段—中段地区存在始新世—渐新世准高原,而南段地区的地势相对较低。中新世期间,南段地区呈现出差异化的
摘 要:在学校中班级是最基层的单位,班主任则是学校对学生品德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担负着班集体中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身份,可以完全说是学生成长道路的指引者。作为班主任,笔者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在进行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上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面对着自身思想意识觉醒的黄金阶段,因此,他们相对比较逆反,同时也极易被不良的恶劣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 are universally mutualistic symbionts that colonize the fine roots of most vascular plants. However, the biogeographic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AMF diversity
Land use/cover change(LUCC)is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According to the LUCC of the Loess Plateau from 2005 to 2015,the LUCC 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