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大时期,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价值的内涵、特点,以及免费开放所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公益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15-02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增大,如何做好县改区后的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县改区带来的优势不言而喻:人口、GDP指数将不断增长,是进一步“城市化”的表现,由此带来的是城区范围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图书馆作为政府重要的公共服务窗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一直起着提高广大群众综合素质的作用,对于打造学习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在撤县改区后的职能拓展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为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颁布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法规,推行了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法》也即将出台,在进一步规范图书馆行业标准的同时,图书馆的职能范围和工作强度无形中增大。
(一)乡镇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变化
首先是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及其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2013年,广西桂林地区开展了首次乡镇文化站的评估定级工作,其中的图书室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含电子阅览室)评分比重约占三分之一,而这块工作基本由县图书馆来负责监督和辅导。由于种种因素,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的业务往来相对脱节,导致部分乡镇此项工作的滞后,甚至出现图书大量流失,电子阅览室无人管理等现象,通过评估定级,以评促建,可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工作标准,从而加强新农村建设,完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区图书馆将从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农家书屋管理的长效性,农家书屋建设在2012年基本完成了各行政村的全覆盖,然而立业容易守业难,要实现农家书屋的常态化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还需花大力气,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首先考核标准要完善,如何让村民愿意甚至喜欢走进书屋,比如结合书屋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阅读推广,增加图书种类和数量,改善借阅环境和服务等等应对措施。
(二)社区文化的兴起
县改区另一方面带来的是土地性质的改变,大量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相当大的部分则用于房地产开发。社区逐年增多,人口居住范围和密度急速上升,原来的乡村在此趋势下也兴建为“农民城”,农民过城市生活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居住社区化已是普遍现象。城乡一体化构成了社区成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此带来的是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同一社区可能出现市区人口、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各年龄层次,建设图书馆恰恰能解决各种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但在社区建设计划中,很少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其中,绝大多数社区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盲区”。
二、区图书馆的优势作用和发展新思路
(一)县改区图书馆的优势
1、地理优势
县区图书馆大多位于城区的中心地段,交通便利,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便捷、可选择性服务。同时,开展各种服务和宣传活动较为便利。在服务人群的角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文优势
作为今后的城区图书馆,对于本地区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文更为了解,特别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众多的县,地方文献收集尤为重要,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新城区图书馆的使命之一。
(二)区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
县改区必将导致图书馆发展战略、工作方式、思维观念的一系列变化。首先要做好图书馆自身改革和建设,以此为基础发展社区图书馆,继续指导和完善乡镇文化工作,利用好自身优势,努力构成“一体两翼”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新格局。
1、地方文献保护与现代技术革新齐头并进
地方文献是突出本地特色的区域性文献,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存地方史料、提供乡土教材、凝聚地方意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撤县改区的城区,保护和传承当地文献尤其重要,保护收集的范围包括地方史志、古籍图书、地方资料、革命文献、家谱族谱、非图书资料、人士著述等。通过本地政府下文的方式进行宣传,落实各单位征集职责,确保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连续性。县图书馆要主动与捐献单位、个人建立联系,建立健全地方文献接受、整理、保存制度,对有一定价值的古籍或资料,可给予捐助者通报表彰或适当的物质奖励。
县改区的地域人才相对密集,图书馆应将提供各种科技、经济资料和技术信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现代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以满足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可利用电子载体,建立馆藏数据库目录,同时做好电子书库和视频信息库的建设;另外,通过自动化集群系统,共享系统内各图书馆馆藏及信息资源,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到所需的资料。
2、与时俱进办好社区和基层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根据国际图联的标准,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应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如果对照这个标准,我们还差得很远。政府要把创办市民身边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运动的一个基本执政理念,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图书馆可以先从培训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入手,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业务工作,就目前社区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人才十分奇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开展,县区图书馆要切实把这些人员的培训提到议事日程。其次,为了更好地发挥居民的积极性,社区居委会可把居民手中散落的、有价值的图书集中起来,采取捐赠居民可免费看书的方式进行募集。县区图书馆也可采用“延伸”和“共建”模式建设社区图书馆,所谓的“延伸”,就是把社区图书馆作为县区图书馆的一个窗口,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服务,或是开展流动服务,送书进社区;“共建”即与社区或其他单位联合办,调动各方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建设,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采用“延伸”的方法,而缺乏资金的地区和图书馆,可用“共建”模式,但需付出较大的协调力,各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运用。乡镇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共性,而且在“城市化”的趋势下,乡镇的社区建设将会逐渐出现和增多,不同的是乡镇文化站中的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建设是国家的硬性指标,考核标准逐步完善,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公益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15-02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增大,如何做好县改区后的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县改区带来的优势不言而喻:人口、GDP指数将不断增长,是进一步“城市化”的表现,由此带来的是城区范围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图书馆作为政府重要的公共服务窗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一直起着提高广大群众综合素质的作用,对于打造学习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在撤县改区后的职能拓展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为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颁布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等法规,推行了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法》也即将出台,在进一步规范图书馆行业标准的同时,图书馆的职能范围和工作强度无形中增大。
(一)乡镇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变化
首先是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及其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2013年,广西桂林地区开展了首次乡镇文化站的评估定级工作,其中的图书室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含电子阅览室)评分比重约占三分之一,而这块工作基本由县图书馆来负责监督和辅导。由于种种因素,县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的业务往来相对脱节,导致部分乡镇此项工作的滞后,甚至出现图书大量流失,电子阅览室无人管理等现象,通过评估定级,以评促建,可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工作标准,从而加强新农村建设,完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区图书馆将从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农家书屋管理的长效性,农家书屋建设在2012年基本完成了各行政村的全覆盖,然而立业容易守业难,要实现农家书屋的常态化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还需花大力气,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首先考核标准要完善,如何让村民愿意甚至喜欢走进书屋,比如结合书屋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阅读推广,增加图书种类和数量,改善借阅环境和服务等等应对措施。
(二)社区文化的兴起
县改区另一方面带来的是土地性质的改变,大量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相当大的部分则用于房地产开发。社区逐年增多,人口居住范围和密度急速上升,原来的乡村在此趋势下也兴建为“农民城”,农民过城市生活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居住社区化已是普遍现象。城乡一体化构成了社区成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此带来的是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同一社区可能出现市区人口、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各年龄层次,建设图书馆恰恰能解决各种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但在社区建设计划中,很少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其中,绝大多数社区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盲区”。
二、区图书馆的优势作用和发展新思路
(一)县改区图书馆的优势
1、地理优势
县区图书馆大多位于城区的中心地段,交通便利,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便捷、可选择性服务。同时,开展各种服务和宣传活动较为便利。在服务人群的角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文优势
作为今后的城区图书馆,对于本地区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文更为了解,特别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众多的县,地方文献收集尤为重要,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新城区图书馆的使命之一。
(二)区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
县改区必将导致图书馆发展战略、工作方式、思维观念的一系列变化。首先要做好图书馆自身改革和建设,以此为基础发展社区图书馆,继续指导和完善乡镇文化工作,利用好自身优势,努力构成“一体两翼”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新格局。
1、地方文献保护与现代技术革新齐头并进
地方文献是突出本地特色的区域性文献,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存地方史料、提供乡土教材、凝聚地方意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撤县改区的城区,保护和传承当地文献尤其重要,保护收集的范围包括地方史志、古籍图书、地方资料、革命文献、家谱族谱、非图书资料、人士著述等。通过本地政府下文的方式进行宣传,落实各单位征集职责,确保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连续性。县图书馆要主动与捐献单位、个人建立联系,建立健全地方文献接受、整理、保存制度,对有一定价值的古籍或资料,可给予捐助者通报表彰或适当的物质奖励。
县改区的地域人才相对密集,图书馆应将提供各种科技、经济资料和技术信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现代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以满足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可利用电子载体,建立馆藏数据库目录,同时做好电子书库和视频信息库的建设;另外,通过自动化集群系统,共享系统内各图书馆馆藏及信息资源,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到所需的资料。
2、与时俱进办好社区和基层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是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根据国际图联的标准,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应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如果对照这个标准,我们还差得很远。政府要把创办市民身边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运动的一个基本执政理念,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图书馆可以先从培训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入手,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业务工作,就目前社区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人才十分奇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开展,县区图书馆要切实把这些人员的培训提到议事日程。其次,为了更好地发挥居民的积极性,社区居委会可把居民手中散落的、有价值的图书集中起来,采取捐赠居民可免费看书的方式进行募集。县区图书馆也可采用“延伸”和“共建”模式建设社区图书馆,所谓的“延伸”,就是把社区图书馆作为县区图书馆的一个窗口,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服务,或是开展流动服务,送书进社区;“共建”即与社区或其他单位联合办,调动各方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建设,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采用“延伸”的方法,而缺乏资金的地区和图书馆,可用“共建”模式,但需付出较大的协调力,各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运用。乡镇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共性,而且在“城市化”的趋势下,乡镇的社区建设将会逐渐出现和增多,不同的是乡镇文化站中的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建设是国家的硬性指标,考核标准逐步完善,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