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四维情境化路径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的课程性质具备德育基础,承载着德育任务。以情境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寻求小学语文德育的情景化路径,实施办法包括创设和体验情境的四条情景化路径:其一,教师作为情境;其二,教材创设情境;其三,角色体验情境;其四,故事感悟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情境;渗透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地位突出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小学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进行道德的培养具有必要性。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课程性质以及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语言的培养、文化的传递,也要进行德行的教育。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德育融入小学课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结合情境教学法提出了具体的渗透方法。
  一、 德育渗透小学语文的必要性
  (一)教育目标定位
  我国经典著作《大学》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思想,突出了德育的重要性。2018年,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以上观点共同体现了我国从古至今对于德育的追求和重视,同时目前我国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了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基于从古至今我国对德育的推崇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要求,德育在任意学科的渗透都是必要的。
  (二)“学科德育”概念的提出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学科德育。文件指出要将德育结合不同学科,贯穿教学的不同环节。突出了德育在小学阶段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特别指出,要统筹各学科,尤其是语文课程的独特育人优势。此次发布不仅指出要将德育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相结合更指出了要将德育与语文课程结合。
  (三)小学阶段在德育中的作用
  个体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社会化的发展过程。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正处于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的阶段,道德认知难以结合具体情境。这一阶段的儿童如果缺乏关于社会规则、社会经验知识的积累,容易导致道德认知与情感的偏差。因此,小学阶段是个体形成道德认知,体会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习惯的基础阶段。这在一阶段,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式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认知,形成道德习惯。
  二、 语文课程蕴含的德育因素
  (一)课程性质蕴含德育思想
  语文课程既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中课程编排的体现,又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因其课程定位的特殊性,语文学科性质本身是文道统一的,既有人文性,又有丰富的道德意蕴。首先,文字本身带有感情熏陶的特性。其次,文学作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道德熏陶。我国向来具有崇德向善的文化传统,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以文化人”,是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语文教材编写渗透德育
  在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影响下,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都反映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国家意志的体现之一就是德育的教材渗透。在当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上,对德育从选文、板块设计等角度进行了全方位渗透。
  首先,在选文上,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入选篇目具有丰富正确的思想内涵是教材选编的基本原则。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章以文字的形式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赞颂不同道德榜样的选文成为自然的德育材料。其次,在板块设计上,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篇章页以及教材的口语交际板块以不同的方式和教学活动渗透了德育的要素。从以上内容来看,语文课程的教材编写也渗透了德育的要求。
  三、 情境教学法指导下的渗透路径分析
  (一)利用情景教学法渗透的原理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学生处于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抽象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其道德认知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生活背景。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应该利用情景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赋予德育鲜活的情境背景。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和体验情境的过程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联起来,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是德育谋求新发展的基本诉求。
  道德认知与情感的发展与个体的情感生活相联系,传统的德育教學将德育作为知识性内容进行传导教育,其行为脱离了学生的情感感知,是一种去情景化的知识教学,无法真正落实德育的目标。道德品质的发展总是与具体的情境相关。以情境教学法进行德育的渗透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经验的基本诉求。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意味着德育的教育不是传统的知识性教学,也就是不将德育完全看作客观的知识进行教学。这一观点并不是批判德育知识教学的意义,而是基于小学阶段现实情况进行方法的选择。
  (二)渗透原则
  1. 人在情境中原则
  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构成课堂环境中的两个主体,通过二者的互动完成教学活动。使用情境教学法重视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营造适应于学生感知体会的环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作为自主的参与者、判断者而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教学的旁观者。在情景化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在情境中”,也就是实现主体性的参与。
  让学生作为主体,这要求情境能够使学生卷入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成为体验学习的主体。这种体验情境只有真切展示生活世界,达成生活世界与教育性的融合、才能把握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旨趣。这样学生才能够以自己的眼睛观察,以自己的情感进行体会。
  2. 知情合一原则
  在语文课堂中融入道德教育的内容的最终目标不在于将语文课变成一堂德育知识教学科课,不是进行知性德育的传递,而在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要求渗透德育的小学语文教育要重视两个维度的教学。一个维度是知识的理性角度,另一个是情感的感性角度。教师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从理性的大的知识认识达到感性的道德认同。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作为情境创设的资源链接者,需要选取辅助方法,搭建支架让外在知识嵌入学生的心智模式,实现“内化于心”。   3. 内容依托性原则
  由于本身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承载着前人思想的综合,体现不同的文化积淀。在我国的教材选编制度下,课本呈现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殊意义。因此,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文的在情感道德价值观这一层面的目标。立足文本,加强自身教材分析的能力,深度挖挖掘文本蕴含的德育价值,寻找渗透的结合点。在此需要强調的是,立足文本内容是主要的,在寻找结合点的时候应该基于现实情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既要实现能够渗透的内容的挖掘,又要使德育内容与实现形式统一。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做好分析,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在何处渗透,以何种形式渗透。
  (三)渗透方法
  利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德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需要理解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与情境体验方法,创设和体验是情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本节内容主要探讨在语文课堂环境的情境创设和体验方法。在情境创设中可以通过教师和教材创设情境。在体验情境的策略上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故事体验中体验情境。
  1. 教师作为情境
  古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课堂情境中,教师是外在于学生的环境因素之一,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境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在这一概念解释下,教师的思想和行为都能够成为影响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的隐性课程。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道德认知发展还不完整,道德习惯还未养成。这一阶段学生的道德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进行行为和习惯的社会学习。教育者的身教和学校德育文化都作为隐性德育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受教育者,且隐性德育更强调个体潜在的主动感悟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学家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会选择自己身边的重要他人进行行为模仿。教师是学生接触较多的重要他人,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作为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2. 教材创设情境
  语文教材本身存在能够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是如何将这种客观事转化为学生主观的道德认知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任务。当前的语文教材编写特色以人文要素为单元组文的主题线索之一,部分人文要素直接体现了德育的要求与价值。
  有学者指出,将情境与单元主题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语文课程渗透德育的系统性。落实这一统合的方式,一方面,需要强化德育内容的主题性。可以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曲挖掘单元德育主题的内容,如在歌颂英雄的单元人文主题中可以结合道德评价的德育主题。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德育内容的情境性。从单元的导语开始进行情境的创设。首先,单元导语的叙述要为德育主题的引入提供有效的铺垫;其次,插图的使用既要紧扣主题,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贴近,联系生活情境;再次,课文内容的呈现应该符合学生生活经验。
  3. 角色体验情境
  角色扮演对德育的情境化渗透产生作用的机制在于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对课文人物的整体感知并将这种感知通过自身的表演展示出来,这种方式与“出声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难以产生联系或者某种观点与学生观点有较大的冲突时,可以采用表演体会的方法。
  角色表演作为一种合作体验的方式,是当前中美两国在实行德育常用的一种方式,受到广泛推崇的原因在于方法的趣味性和普适性。角色体验方法具体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过程赋予学生角色意识,把学生由旁观者转化为一个主角,通过相应的角色责任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思考。通过移情,学生能够生动的感知角色并把角色思想与自我思想融合,将角色思想品质转化为自身品质。
  4. 故事感悟情境
  故事型德育情境是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进行思考。故事型德育情境中的情境并不是将故事与学生本身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而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吧,作为参与者进行判断与思考。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渗透中使用故事进行德育是十分有效且科学的。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对故事有自然的偏好和兴趣。因此,故事型德育模式不但能够增强德育方式自身的内在吸引力,保证正面价值引导的效果,而且能摆脱强制灌输的传统德育弊端,自然融通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就存在大量的故事。可以直接作为教育的材料。同时针对没有故事原型的课文,教师可以在结合自身对课文道德情感教育内容的挖掘基础上结合生活故事或其他相关故事创设情境。
  参考文献:
  [1]李西顺.试论故事型德育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2(9):78-81.
  [2]王洪杰.我国中小学隐性德育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9):91-94.
  [3]王加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S2):103-104.
  [4]夏惠贤,李国栋.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94-105.
  [5]杨金华.生活德育论的理论隐忧与现实困境:对近年来“生活德育热”的冷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8):70-76.
  [6]赵飞.德育课体验情境如何回归生活世界[J].当代教育科学,2010(22):50-51.
  [7]郑航.基于情境的道德教学及其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9):74-79.
  作者简介:
  董卓,陈唯,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医院统计年报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数据质量。方法通过制定审核流程,对医院年报数据质量进行详细审核,了解医院统计数据质量存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本实验采用改良栓线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 (Middlecerebralartery ,MCA)缺血再灌注模型 ,腹腔注射阈下剂量 (35mg/kg·2d)戊四唑 (pentylenetetrazol,PTZ)制备慢性癫痫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现状的不容乐观,多种新教改模式相继出现,其中以云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法迅速扩展到教育的各个领域。本文研究了云课堂的
以太原市迎泽公园中各类园林建筑为倒,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园林建筑与园林的关系,旨在探讨园林建筑在今后园林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河北省保定市妇联十分关注家庭生活困难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状况,通过内引外联,使助学工作取得成效。其中2012年筹集助学款85.8万元,物品合计53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目的通过对网络直报可疑肺结核患者的信息与追踪方式进行整理与分析,探索信息不全患者的追踪方式,总结有效的追踪策略,提高追踪到位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患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的关注其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对其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举办宗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讲授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定期举办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确保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初中生;实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