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呢?我是通过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走进文本内核的。
一、创设情境,初识诺贝尔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要想让学生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先要对诺贝尔有所了解。为此,我从创设情境入手,拉近学生和诺贝尔的距离。通过播放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盛况,让学生感受这一奖项的世界影响,知道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领域有很大影响的奖项,许多科学家都为获得这一殊荣而引以自豪。形象化的情境,激起学生对诺贝尔探究的强烈愿望,为亲近伟人、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对话文本,走进诺贝尔
1.整体感知,作圈画,说印象
在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我首先从整体感知入手,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诺贝尔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并出示“从‘’(要求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可以看出诺贝尔是个 的人”来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交流对诺贝尔的初步印象,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对诺贝尔有了总体上的印象,也是为后面深入对话、细致品读作铺垫。
2.细致品读,作批注,写感受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及时把对话引向深入,让学生潜心会文,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边默读边写批注,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仔细阅读课文,在让你感动的句子旁边,写出感动的理由。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解读由肤浅走向深刻,使学生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上了一个台阶。我主要抓住下面三个重点句子引领学生细致品读,深入对话的。
(1)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毫不气馁”进行探究,体会诺贝尔的执着。“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诺贝尔在什么情况下“毫不气馁?”如果你是诺贝尔,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还知道哪些人“毫不气馁”?然后让学生借助朗读感受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2)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体会诺贝尔的锲而不舍。“四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多少个白天黑夜,诺贝尔一次又一次地实验着,你体会到了什么?“几百次”的失败,一次,两次,五次,十次,几百次的失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终于”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一步步走进文本内核,走进人物内心。
(3)出示“有一次,……他,就是诺贝尔”这些文字实际上是诺贝尔献身科学、追求成功的一个特写镜头。在自由品读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亲自点燃”“双眼紧盯着”“心怦怦直跳”引导学生感悟。“亲自点燃”意味着什么?“双眼紧盯着”又看出什么?“心怦怦直跳”,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诺贝尔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3.用心赏读,作评价,谈感悟
在细致品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和诺贝尔心相连,情相通。此时,通过用心赏读,升华学生的感受,水到渠成。“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使你感动的句子,好好用心体会。”让学生的心贴近诺贝尔的心,把诺贝尔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师生互动评价的基础上,学生对诺贝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聆听遗嘱,敬佩诺贝尔
通过出示遗嘱、播放录音,让学生充分感知遗嘱内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趋之若骛,透过这份遗嘱,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通过解读遗嘱,让学生对诺贝尔的形象丰富起来,对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精神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使学生对诺贝尔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撰写小传,怀念诺贝尔
通过撰写小传,让学生在和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回顾内容,抓住重点,提炼要点,在写的过程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深刻了解诺贝尔精神,深切缅怀伟人往事,整体把握伟人形象,学生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上了一个台阶。撰写小传,把对话再次引向深入,也把语文学习落到了实处。
一、创设情境,初识诺贝尔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要想让学生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先要对诺贝尔有所了解。为此,我从创设情境入手,拉近学生和诺贝尔的距离。通过播放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盛况,让学生感受这一奖项的世界影响,知道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领域有很大影响的奖项,许多科学家都为获得这一殊荣而引以自豪。形象化的情境,激起学生对诺贝尔探究的强烈愿望,为亲近伟人、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对话文本,走进诺贝尔
1.整体感知,作圈画,说印象
在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我首先从整体感知入手,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诺贝尔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并出示“从‘’(要求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可以看出诺贝尔是个 的人”来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交流对诺贝尔的初步印象,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对诺贝尔有了总体上的印象,也是为后面深入对话、细致品读作铺垫。
2.细致品读,作批注,写感受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及时把对话引向深入,让学生潜心会文,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边默读边写批注,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仔细阅读课文,在让你感动的句子旁边,写出感动的理由。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解读由肤浅走向深刻,使学生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上了一个台阶。我主要抓住下面三个重点句子引领学生细致品读,深入对话的。
(1)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毫不气馁”进行探究,体会诺贝尔的执着。“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诺贝尔在什么情况下“毫不气馁?”如果你是诺贝尔,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还知道哪些人“毫不气馁”?然后让学生借助朗读感受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2)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体会诺贝尔的锲而不舍。“四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多少个白天黑夜,诺贝尔一次又一次地实验着,你体会到了什么?“几百次”的失败,一次,两次,五次,十次,几百次的失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终于”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一步步走进文本内核,走进人物内心。
(3)出示“有一次,……他,就是诺贝尔”这些文字实际上是诺贝尔献身科学、追求成功的一个特写镜头。在自由品读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亲自点燃”“双眼紧盯着”“心怦怦直跳”引导学生感悟。“亲自点燃”意味着什么?“双眼紧盯着”又看出什么?“心怦怦直跳”,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诺贝尔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3.用心赏读,作评价,谈感悟
在细致品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和诺贝尔心相连,情相通。此时,通过用心赏读,升华学生的感受,水到渠成。“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些使你感动的句子,好好用心体会。”让学生的心贴近诺贝尔的心,把诺贝尔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师生互动评价的基础上,学生对诺贝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聆听遗嘱,敬佩诺贝尔
通过出示遗嘱、播放录音,让学生充分感知遗嘱内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趋之若骛,透过这份遗嘱,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通过解读遗嘱,让学生对诺贝尔的形象丰富起来,对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精神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使学生对诺贝尔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四、撰写小传,怀念诺贝尔
通过撰写小传,让学生在和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回顾内容,抓住重点,提炼要点,在写的过程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深刻了解诺贝尔精神,深切缅怀伟人往事,整体把握伟人形象,学生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上了一个台阶。撰写小传,把对话再次引向深入,也把语文学习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