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子、小毛驴和铁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52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冠礼随着社会历史发展不断演变。比较《仪礼》《朱子家礼》《司马氏书仪》等史籍中记载的冠礼仪式可知,冠礼从早期面向贵族的成人礼,逐渐发展成适用于士庶两族通用的礼仪。这一变化是唐宋以来门阀贵族衰落,庶族与市民阶层兴起导致的。同时,冠礼中的“家族”元素也不断增強,这反映了宋明以来近世社会思想文化的演变潮流。  关键词:冠礼;变化;宋明社会  作者简介:王艺然(2002.9-),汉族,黑龙江大庆人,
“司马懿和猪哥亮都是那个时代里最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两个人的博弈在我们心中不存在厚此薄彼,而是双峰对峙的顶级对决。”  《军师联盟》收官时,不少观众都对下线的曹操恋恋不舍,更怀疑第二部《虎啸联盟》能否再次勾起自己追剧的兴致。如今,吴秀波、刘涛、张钧甯等携刘欢、王洛勇等卷土重来,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教科书级对决、曹叡懂权谋却又在情感上肆意妄为的狠辣,丰满立体的人物、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等,很快就让观众沉
“高山之巅无美树,多伤于阳。”在高山的顶端,阳光充沛,本应该是树木喜爱生长的地方,但只要人们登上山顶,便会发现目光所及之处仅是光秃秃的岩石,半山腰上那些令人流连忘返的花草树木往往不复存在。山顶上的阳光虽然充足,但几日的“阳光浴”之后,树木的水分也就缺乏了,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了水分,生命也就必将走向了终结。言外之意是指太过优越的环境往往使人精神涣散,而逆境往往才是人走向成功的跳板。此时的阳光对于树
摘 要:东汉译经作为译经的初始时期,在文献、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的翻译佛经和本土著述在辨伪和辞书编纂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译经;安世高;词汇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2  汤用彤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曾论证,东汉时期为佛教初传时期,被视为道术的一种,中土接受度
摘 要:对文学的讨论已有很多,80年代围绕着文学的各种问题,例如文学的社会功能、创作范式、技巧等都有非常热烈的讨论,文学长久以来被视作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在经历了80年代的“纯文学”创作后,90年代中国学界对文学的讨论又重新放置在了对“文学性”问题的回顾和思考之上。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文学创作更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向,文学/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呈现,文学可以如何干预社会现实,本文试
摘 要:长篇小说《奇幻山谷》是著名美国华裔文学作家谭恩美在沉寂八年之后的经典力作。小说延续谭恩美轻车驾熟的华裔母女关系主题,讲述了清末民初母女三代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爱恨情仇和心路历程。小说中“母爱缺失”是母女三代身体与心理创伤的来源。本文借助创伤理论并结合《奇幻山谷》中母女相似的艰难命运,分别从创伤理论,创伤再现与创伤治愈三个方面探讨并分析个体所遭受的创伤以及创伤治愈的过程,进而提高对华裔女性心
摘 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被誉为“通俗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大多是社会言情小说,以低姿态的创作方式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本文主要以其代表作《金粉世家》为例,从语言的平民化、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沿用与创新及其作品对广大市民意识形态的引领三个层面探讨张恨水的创作姿态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平民化;才子佳人;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刘雨洁(1997.8-),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时代背景、文体及内容的分析,浅析了文学与文化的动态和谐关系,即文学与文化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关键词:《少年维特之烦恼》;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2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范畴。
摘 要:在赫斯顿的长篇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这一黑人姑娘随着她缔结的三次婚姻亲密关系的变化而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性伴侣形象。本文从凡勃伦的有闲阶级概念入手,通过对珍妮的有闲阶级身份,及其与时俱化的“有闲阶级”欲求的解析,呈现出珍妮的立体化性伴侣形象。经历了三次婚姻之后,珍妮的与时俱化的“有闲阶级地位”欲求在孤独中暂时进入潜伏期,但终究不会消亡。  关键词: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珍
青骢当感风尘远,秋水瞳人问谁剪?  素衣香绡人立单,情味缄来泪也咸。  鲛珠凝想憎此似,沧海是说月婵娟;  一轮海上胜何夕?却恁时亦满人间。  锣鼓六朝喜喧腾,饮散歌阑总离散;  虽皆合是同林鸟,分飞各另实一般。  抽身抛躲怯离怨,一襟秋风孰劈寒?  两地清宵谙谁远?不识何地秋娘院。  不经酸甜苦辣咸,谁谙滋味尽品检?  风老鸳侣待对看,更诉风雨在人间。  作拜别是辞非愿,将心事与恐难全;  嘶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