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近日,上海城市科学领域八大学术团体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了“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优化”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就大城市的区域发展格局与目标路径、低碳经济下的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城市交通发展与能源优化升级、交通拥堵引发的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诸多发展难题,积极探询可持续发展的破解思路。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2.022
关键词:高等级航道 铁路物流 综合运输 安全运行
2012年3月7日下午,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办了由上海城市与交通科学促进会(上海城市科学领域八大学术团体组成)组织、上海市水利学会承办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优化”,就目前大城市空间格局的增长趋势与交通运输拥堵等现状,进行了围绕城市转型发展中诸种瓶颈问题的专题研讨。会上,8位专家学者就“十二五”规划中大城市区域发展格局与目标路径、低碳经济下的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城市交通绿色发展与创新能源优化升级、城市交通拥堵引发的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困境与管理劣势,积极探询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破解思路。
一、内河高等级航道的布局与机遇
上海市水利学会的陈道熙作了题为《“十二五”上海市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的学术报告,认为上海市高等级内河航道网是长江三角洲“二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又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内河(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等优势,因此上海内河水运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将迎来一个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新高潮。鉴于目前内河水运的滞后状况,陈道熙提出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可以着力于七个方面,即:及早落实“十二五”项目土地指标和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实施;抓紧内河集约化港区建设,改善内港与外港衔接条件;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和大型化,推进内河集装箱船运输;制定内河航运发展扶持政策;加强部门协调力度,缩短内河航道建设前期办证时间;加强航道整治项目的前期研究,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抓紧内河港区的规划落地工作和配套规划工作。
二、内河集疏运体系的目标与建设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的陈秀平作了题为《打造“四型”内河集疏运体系 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学术报告,认为上海位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运输节点上,是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而内河集疏运体系的完善,将直接拉动航运业、造船工业、水上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对于拉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效果,因此长江经济带的崛起和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后全线复苏的内河航运,在实现上海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中担负着重任。由于内河航运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因此上海未来通过四个发展目标,打造“四型”内河集疏运体系:一是打造安全型内河航运,逐步建立起报港签证、巡航检查、行政执法、应急处置等一套完整的安全监管流程,构筑立体化安全监管体系。二是打造集约化内河运输,尽快建成连接江浙两省和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的Ⅲ级(1000吨级)航道。三是打造旅游型内河航线,探索如何使这些分散的水上旅游景点实现水陆互动。四是打造智能化港航管理,培育高水平港航人才梯队,建设并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
三、公路行业综合管理的机遇与途径
上海市公路学会的王维凤作了题为《上海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学术演讲,认为“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管理与发展必须抓住两大机遇:一是结合燃油税费改革,抓住深化公路管养经费分配方式改革的机遇,提高行业长效管理水平;二是结合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深化完善,抓住促进高速公路管理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机遇,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服务水平。因此在行业管理上,要抓住养路费改革、高速公路国有化成分增加等有利契机,加强对高速公路、区管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行业监管和指导力度;在设施管理上,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实现预防性、周期性、专业化和机械化养护,高速公路优良率保持96%,确保公路桥梁状态受控;在路政管理上,通过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行为依法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确保公路安全和畅通;在运行管理上,大力扩展ETC覆盖范围,完善公路网管理中心监控手段,并推进长三角信息联动;在应急保障上,不断加强设施运行动态管理,完善应急体系,提高公路的畅通能力、服务能力和抗灾能力。
四、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失衡与对策
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的孙斌栋作了题为《城市交通政策与空间策略》的学术汇报,就我国城市交通严峻的拥堵问题指出,种种改善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花费数亿代价拓宽几百米道路的有之,立交、高架叠床架屋的有之,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系统的做法也方兴未艾,但带来的却是事倍功半,根源在于道路交通供给满足不了交通需求。孙斌栋因此认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关注三个策略:一是供给策略。主要包括道路增加、路网完善和智能化交通信号管理等措施。二是需求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引导性的公共交通优先策略,包括轨道交通建设、地面公交信号优先、公交专用道、公交一票制以及票价优惠等措施;另一类是限制性的个体交通控制策略,包括中心区交通拥堵收费、停车位数量控制和高收费、汽车拥有量控制等措施。三是空间策略。主要是通过卫星城、新城或新市镇的建设来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压力,或者通过职住平衡来降低通勤。
五、开拓铁路物流市场的视角与思路
上海市铁道学会的田宝华作了题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与思考》的学术报告,认为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铁路运输行业相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表现滞后,市场份额越来越少。为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实现铁路的科学发展,借鉴和依托现代物流理论,加快铁路运输自身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促进铁路运输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为此田宝华建议,铁路运输必将融合到社会化现代物流体系中来,成为集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六、航空替代能源技术的曙光与难题
上海市航空学会的李军作了题为《通用航空替代能源技术路线》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国际航协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的三大承诺目标,即到2020年每年燃油效率提高1.5%,从2020年起稳定碳排放量,到2050年碳的净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0%。在石油紧缺枯竭的严峻能源危机面前,航运企业纷纷寻找替代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源、风能、核能、水电、太阳能等。从目前燃料的使用趋势上看,生物质能源作为“普适性”燃料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机遇。鉴于替代能源动力飞机的研究,各国基本处于相近的起跑线上,李军希望这项研究要关注三个方面的技术难题:一是生物质燃料主要障碍在于生物质燃料的大规模培育和提取上;二是高压电子调速器是发展更高效率和更轻量化电池的技术瓶颈;三是太阳能和燃料电池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必须关注生命周期的环保问题。
七、地铁建设运营管理的风险与监控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的傅德明作了题为《上海地铁的建设运营与安全管理》的学术演讲,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安全事故主要有十四类,即地铁纵火及火灾、地铁爆炸、地铁投毒、地铁水灾灾害、地铁地震灾害、列车撞车、列车脱轨、地铁供电系统故障、地铁信号系统故障、其他技术故障、地铁拥挤踩踏、跳轨自杀、治安事件与其他意外事故。由于地铁具有快捷、舒适与安全的特性,在我国发展迅速,客运量从1995的0.65亿人次增至2011年的20亿人次,在城市公交运输中的分担率也由2000年的5%增至2009年的35%,但快速发展也带来运行中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若干较严重的运营事故。傅德明因此认为,要强化大客流预警预判与应急疏散预案,要完善维护与移交管理,要强化站台巡视管理,要提升地铁防护技术、提升安防安检标准,强化全方位、全时段、全天候的实时监控。
八、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上海市航道学会的汤磊作了题为《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内河水域的综合运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广泛使用于船舶系统的自动识别系统(AIS)的三大作用,包括:船舶之间相互识别,起到避碰作用;AIS自身连接GPS,起到本船导航作用;AIS在VHF频道采用广播发送船舶信息的通信方式,岸台也可以接收到,起到监控监管作用。此外AIS已在航运中被广泛应用,如对航标位置实施监控,航标灯等设施监控,查找损坏航标的肇事船,在船舶电子海图上显示电子航标,标示水源地、施工地、桥梁,围栏跟踪水上油污,实时监控水上比赛现场。AIS系统目前在内河水域运用广泛,对陆上用户、水上船舶起到各种监控作用,提供有效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安全信息和航次数据。
上海市水利学会理事长刘晓涛最后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学术论坛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主题,进行了以政策为导向的专题研讨,对交通运输占用资源大、不利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及对策研究,将有助于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助于对目前城市低水平交通拥堵缓解手段的科学破解,有助于设计快速城市化时代的高效规划思路及安全运行策略。
责任编辑:张 炜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2.022
关键词:高等级航道 铁路物流 综合运输 安全运行
2012年3月7日下午,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办了由上海城市与交通科学促进会(上海城市科学领域八大学术团体组成)组织、上海市水利学会承办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优化”,就目前大城市空间格局的增长趋势与交通运输拥堵等现状,进行了围绕城市转型发展中诸种瓶颈问题的专题研讨。会上,8位专家学者就“十二五”规划中大城市区域发展格局与目标路径、低碳经济下的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城市交通绿色发展与创新能源优化升级、城市交通拥堵引发的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困境与管理劣势,积极探询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破解思路。
一、内河高等级航道的布局与机遇
上海市水利学会的陈道熙作了题为《“十二五”上海市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的学术报告,认为上海市高等级内河航道网是长江三角洲“二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又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内河(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等优势,因此上海内河水运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将迎来一个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新高潮。鉴于目前内河水运的滞后状况,陈道熙提出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可以着力于七个方面,即:及早落实“十二五”项目土地指标和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实施;抓紧内河集约化港区建设,改善内港与外港衔接条件;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和大型化,推进内河集装箱船运输;制定内河航运发展扶持政策;加强部门协调力度,缩短内河航道建设前期办证时间;加强航道整治项目的前期研究,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抓紧内河港区的规划落地工作和配套规划工作。
二、内河集疏运体系的目标与建设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的陈秀平作了题为《打造“四型”内河集疏运体系 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学术报告,认为上海位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运输节点上,是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而内河集疏运体系的完善,将直接拉动航运业、造船工业、水上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对于拉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效果,因此长江经济带的崛起和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后全线复苏的内河航运,在实现上海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中担负着重任。由于内河航运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因此上海未来通过四个发展目标,打造“四型”内河集疏运体系:一是打造安全型内河航运,逐步建立起报港签证、巡航检查、行政执法、应急处置等一套完整的安全监管流程,构筑立体化安全监管体系。二是打造集约化内河运输,尽快建成连接江浙两省和外高桥内河集装箱港区的Ⅲ级(1000吨级)航道。三是打造旅游型内河航线,探索如何使这些分散的水上旅游景点实现水陆互动。四是打造智能化港航管理,培育高水平港航人才梯队,建设并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
三、公路行业综合管理的机遇与途径
上海市公路学会的王维凤作了题为《上海公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学术演讲,认为“十二五”期间公路行业管理与发展必须抓住两大机遇:一是结合燃油税费改革,抓住深化公路管养经费分配方式改革的机遇,提高行业长效管理水平;二是结合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深化完善,抓住促进高速公路管理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机遇,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服务水平。因此在行业管理上,要抓住养路费改革、高速公路国有化成分增加等有利契机,加强对高速公路、区管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行业监管和指导力度;在设施管理上,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实现预防性、周期性、专业化和机械化养护,高速公路优良率保持96%,确保公路桥梁状态受控;在路政管理上,通过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行为依法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确保公路安全和畅通;在运行管理上,大力扩展ETC覆盖范围,完善公路网管理中心监控手段,并推进长三角信息联动;在应急保障上,不断加强设施运行动态管理,完善应急体系,提高公路的畅通能力、服务能力和抗灾能力。
四、大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失衡与对策
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的孙斌栋作了题为《城市交通政策与空间策略》的学术汇报,就我国城市交通严峻的拥堵问题指出,种种改善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花费数亿代价拓宽几百米道路的有之,立交、高架叠床架屋的有之,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系统的做法也方兴未艾,但带来的却是事倍功半,根源在于道路交通供给满足不了交通需求。孙斌栋因此认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关注三个策略:一是供给策略。主要包括道路增加、路网完善和智能化交通信号管理等措施。二是需求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引导性的公共交通优先策略,包括轨道交通建设、地面公交信号优先、公交专用道、公交一票制以及票价优惠等措施;另一类是限制性的个体交通控制策略,包括中心区交通拥堵收费、停车位数量控制和高收费、汽车拥有量控制等措施。三是空间策略。主要是通过卫星城、新城或新市镇的建设来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压力,或者通过职住平衡来降低通勤。
五、开拓铁路物流市场的视角与思路
上海市铁道学会的田宝华作了题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认识与思考》的学术报告,认为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铁路运输行业相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表现滞后,市场份额越来越少。为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实现铁路的科学发展,借鉴和依托现代物流理论,加快铁路运输自身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促进铁路运输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为此田宝华建议,铁路运输必将融合到社会化现代物流体系中来,成为集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六、航空替代能源技术的曙光与难题
上海市航空学会的李军作了题为《通用航空替代能源技术路线》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国际航协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的三大承诺目标,即到2020年每年燃油效率提高1.5%,从2020年起稳定碳排放量,到2050年碳的净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0%。在石油紧缺枯竭的严峻能源危机面前,航运企业纷纷寻找替代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源、风能、核能、水电、太阳能等。从目前燃料的使用趋势上看,生物质能源作为“普适性”燃料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机遇。鉴于替代能源动力飞机的研究,各国基本处于相近的起跑线上,李军希望这项研究要关注三个方面的技术难题:一是生物质燃料主要障碍在于生物质燃料的大规模培育和提取上;二是高压电子调速器是发展更高效率和更轻量化电池的技术瓶颈;三是太阳能和燃料电池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必须关注生命周期的环保问题。
七、地铁建设运营管理的风险与监控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的傅德明作了题为《上海地铁的建设运营与安全管理》的学术演讲,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安全事故主要有十四类,即地铁纵火及火灾、地铁爆炸、地铁投毒、地铁水灾灾害、地铁地震灾害、列车撞车、列车脱轨、地铁供电系统故障、地铁信号系统故障、其他技术故障、地铁拥挤踩踏、跳轨自杀、治安事件与其他意外事故。由于地铁具有快捷、舒适与安全的特性,在我国发展迅速,客运量从1995的0.65亿人次增至2011年的20亿人次,在城市公交运输中的分担率也由2000年的5%增至2009年的35%,但快速发展也带来运行中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若干较严重的运营事故。傅德明因此认为,要强化大客流预警预判与应急疏散预案,要完善维护与移交管理,要强化站台巡视管理,要提升地铁防护技术、提升安防安检标准,强化全方位、全时段、全天候的实时监控。
八、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上海市航道学会的汤磊作了题为《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内河水域的综合运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广泛使用于船舶系统的自动识别系统(AIS)的三大作用,包括:船舶之间相互识别,起到避碰作用;AIS自身连接GPS,起到本船导航作用;AIS在VHF频道采用广播发送船舶信息的通信方式,岸台也可以接收到,起到监控监管作用。此外AIS已在航运中被广泛应用,如对航标位置实施监控,航标灯等设施监控,查找损坏航标的肇事船,在船舶电子海图上显示电子航标,标示水源地、施工地、桥梁,围栏跟踪水上油污,实时监控水上比赛现场。AIS系统目前在内河水域运用广泛,对陆上用户、水上船舶起到各种监控作用,提供有效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安全信息和航次数据。
上海市水利学会理事长刘晓涛最后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学术论坛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主题,进行了以政策为导向的专题研讨,对交通运输占用资源大、不利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及对策研究,将有助于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助于对目前城市低水平交通拥堵缓解手段的科学破解,有助于设计快速城市化时代的高效规划思路及安全运行策略。
责任编辑:张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