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观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在普遍认为写生是画家以实物为对象来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是绘画学习的重要途径和实践活动。因而,为了更加有效地指导绘画活动,我们有必要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生”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写生观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对绘画写生过程中独具特色的观察方式、造型观念、审美取向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写生 中国传统绘画 写生观念
  
  写生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的训练过程。对于写生的意义,古今中外的画家都有认同。当代普遍认为写生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绘画方式,是一种基于定点观察(焦点透视),并以自然造型和色彩规律为务的写生方式,源自西方“painting from life or nature”,在观念﹑实践上受到了西方科学写实主义的影响。但就中国画这个传统画种而言,真正的中国画写生和西式的一般意义的写生不尽相同。
  中国传统绘画主张“心师造化”,就是指画家进入自然,以自然为师,这种方式一直是我国历代画家身体力行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有关写生的理论记载多如牛毛。早在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写生”一词在绘画理论中就已经出现在彦悰所著《后画录》中,彦悰在评唐代画家殷王府法曹王知慎时说:“(王知慎)受业阎家,写生殆庶,用笔爽利,写生不凡。”①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②之句,给“写生”下了应该说是最早的定义。另外,中国画论中“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理论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的写生观念。那么,传统“写生”的本意是什么?五代山水画家荆浩说:“似者得其形,真者气质俱盛。”③明代莫是龙说:“画品惟写生最难,不特传其形似,贵以神似。”④清代方薰也说:“写生即写物之意。”⑤“生”即“意”,乃生机﹑生意﹑生趣;“写生”就是写物之生趣,为物传神。可见,中国传统的写生并不停留在写实,模仿的层面,而是追求“传神”,写的是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的生机。“生”是生机、生气、生动,是生命和自然万物的活力。从而,这使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实践从一开始便打上物我统一、陶冶性情、不求形似的烙印,表现出亲近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特征。
  据史载,唐前期花鸟画家薛稷(公元649—713年)尤擅画鹤,杜甫曾写诗咏叹其画鹤精妙,有“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之句。另一花鸟画家边鸾亦擅写生,其画用笔虽然不多,但形神全俱,足见其已深得写生之妙。五代画坛显得虽较沉寂,但也有坚持写生之画手,如荆浩就常年定居太行山洪谷对古松“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而西蜀花鸟画家黄荃“家养鹰鹞,以模写之”。到了宋代,“写生”一词更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认可。宋代赵昌“画花卉,每于清晨朝露下,时绕栏谛玩,手中调彩写之”,他自称“写生赵昌”,所画花果,“写生逼真,时未有其比”⑥,因此“写生”一词亦随着“写生赵昌”的名声在宋代扩大开来。王伯敏在《中国绘画史》中这样评价宋代的写生:“北宋的花鸟画,继五代传统,进展较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多数画家特别重视写生。”⑦因而,一方面由于当时画家的勤奋努力,另一方面也因为文人画在两宋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五代两宋时期写生作品特别多,在写生过程中作品也更趋向于表达主体的思想感情。而到了元代,文人画表现的热潮使“尚意”的画风兴起,写生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了作者个人胸臆的表现,至此,水墨山水画大盛,画家们开始提倡笔墨,讲究画的意境,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传达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史称“元四家”的四位画家无一例外,皆注重写生。王蒙隐居黄鹤山,喜摹山中古树奇;黄公望隐居富春山,每携纸笔入山对奇境面写之;倪瓒游太湖舟中摹景;而吴镇居钱塘临江作画。清代在重视写生方面,值得一提的当推清初著名花鸟画大师恽寿平,他作画全以写生为基础,如果画花,必折此花插到瓶中,极力摹写,直到把花画得鲜活生动才罢,并认为“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
  从种种绘画历史记载来看,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观念,各家有各家的解释,而且在古代不同的时期,写生的实践方式亦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发展。但是,总体来说,中国传统绘画写生的重点都在处理写生中笔墨语言与自然的关系。画家通过把大自然“物化”,而后“迁想妙得”,最后写其“生意”。所以传统的绘画写生从不追求真正的写实主义,它的实质乃是“遗去技巧,意冥玄化”的写意形式。基于此,中国古代画家在写生时,便形成了特有的观察方式﹑造型观念以及审美取向。
  在观察方式上,中国画在写生过程中讲究“山行面面观”“山形步步移”采取“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无一固定之视点,总体是运动的,像庄子所说的“游心”,处在移动的空间中,要求整体全面地把握对象;写生对象的位置往往也是非确定的,而是根据画面形式的需要重新取舍组织,用艺术的手段将不同视域之内的对象安排在同一画幅之内。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游遍名山大川,以山川为师,终日写生,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句。这种独特的观察方式也创造了著名的山水画,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气势恢弘的画卷。
  在造型观念上,中国传统绘画写生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把“意”作为最高境界,意是笔墨的灵魂,失去灵魂意味着失去生命力。因而,传统中国画的写生是视觉意象的过程,注重对象的“意似”,是一种文人画的“重表现”的造型方式。另外,中国传统绘画写生不光靠眼的观察,更重要的是用心体验“经营”,用心造型,以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正因为中国传统绘画较早地在理论上系统地、自觉地认识到了写生的这些要求,并且在长期发展中不断沿着这些方面去开拓和加深认识,才使得中国画形成了既非纯客观写实又非凭空想臆造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特征。以“元四家”为例,他们都是在对景作画的写生过程中,一方面创造出众多的皴、擦、点、染等技巧,另一方面也更加注意寻找自然状态下客观对象最佳表现的主观感受,使对象的造型更能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气质。
  在审美取向上,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有所谓“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内在的融为一体”的审美观念⑧。因而,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是视觉意象、视觉经验的心理整合过程,注重事物的“意似”和“神韵”,贵在“遗貌取神”。在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理论中,谢赫“六法论”中随类赋彩的理论也是在实践写生过程中的经验所得。自从文人参与了绘画,并完成了水墨画的笔墨体系后,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理论中,色彩不再担当画面的主角,而是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往往在水墨完成的情况下,略施色彩,目的是为了让画作的笔墨韵致更富情调,水墨的运用,也不是用水墨去画素描关系,而是追求黑白分布、虚实相生的美以及笔墨的趣味,可以借物抒情,还可以寄情于物,这正符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写生的终极目标:写意、写心,也吻合了中国画的审美标准,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写生更加注重实现我与物的沟通和契合,不受束缚,有着更多的绘画自由。这与西方的写生观念相比,具有很大的相异性。中国绘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说:“中国绘画如果和西洋画差不多了,实无异于中国绘画的自我消亡。”因而,我们必须对中国传统的绘画写生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要长期保持着这种自成一格而又具中国特色的写生观念,保持我们这种富有民族个性的艺术形式。
  注释:
  ①中国历代美学文库·隋唐五代卷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2.
  ②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宋辽金卷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0.
  ③[五代]荆浩.笔法记.中国美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0.
  ④[明]莫世龙.画说.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198.
  ⑤[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580.
  ⑥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311.
  ⑦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309.
  ⑧朱晓红.从中国传统画学“品第”观看审美理想的重建.美术,2002,(8):56.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美学文库·隋唐五代卷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宋辽金卷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4][明]莫世龙.画说.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5][五代]荆浩.笔法记.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朱晓红.从中国传统画学“品第”观看审美理想的重建[J].美术,2002,(8).
  [7]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其他文献
摘 要: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三平”精神。本文从“三平”精神与道德建设整合的现象意义与实践操作角度,阐释和探寻“三平”精神在中原崛起发展中的作用与路径。  关键词: “三平”精神 道德建设 整合 现实意义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既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到登记管理和行政执法,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干部的职业形象
高校的学业考试具有检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功能。教学要运用考试手段,考试能优化教学效果,因而,教考良性互动可以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学质量。
形体渗透于空间,并在自身的变化中不断创造着新的空间,使形体与空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空间与形体的交叉渗透,空间的无限延展,使产品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自身,
摘 要: 高中语文课程应为造就新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有:激发兴趣,培养思维主动性;创设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励质疑,培养求异思维;探究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的这一则名言启示我们:人类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普
铜离子由金属蒸汽真空弧(MEVVA)离子注入机引出注入AISI 304不锈钢,采用100keV的能量、(1.0~8.0)×1017ions/cm2的注入剂量.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铜离子注入试样具有良好的抗
摘 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及时、有效地纠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据义定音,纠正错误读音;咬文嚼字,纠正错误用词;联系生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品词析句,纠正常识性错误;进入情境,纠正不合理的想象这五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错误 纠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若能捕捉到
简要介绍了弛豫铁电陶瓷的有序-无离结构及其对材料相组成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市场经济给意识形态领域究竟会带来什么?是垃圾,还是文明?多年来有过不少争议,至今恐怕还是有人称颂,有人狐疑。 中国经济出版社去年9月出版的《市场经济与思维变迁》一书,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写作教学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日益改变的教学环境。作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生命意识中寻找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变批改作文为交流探讨;变单向布置为互动表达;变命题作文为命类作文;变模仿作文为个性作文等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作文教学 生命意识 四个“变”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绝非简单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