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纪律”,相亲相教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事业成功的女士,退休后多次向朋友倾诉一个难解的心结,那是发生在她儿子四五岁时的事。热爱事业的母亲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再赶到单位上班,这样她才能保证自己在上班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
  一天,她照常领着孩子出门,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孩子说肚子疼要上厕所。懊恼的她一边高声埋怨一边粗暴催促,毫不搭理孩子脸上受伤的表情和眼中闪现的泪花。因为这件小插曲,她比平常晚了10分钟到单位,心里遗憾不已。她当时根本没料到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此后,儿子开始对母亲变得冷淡,母亲尽管有所察觉,但是她太忙了,忙于去摘取那些闪闪发光的荣誉,无暇理会。直到她有时间有精力想要牵儿子的手时,才发现母子间已然远隔千山万水。不管她多么努力地示好,儿子都不为所动,始终疏离。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母亲对孩子“如厕事件”的处理正是违反了“正面纪律”的精神。“正面纪律”是由加拿大琼恩·E·杜郎特博士提出的家庭教育新理念,融合了儿童健康发展研究、有效教养方式的研究以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非暴力的,正向积极并且卓有成效的管教方式。
  正面纪律的核心是:在家庭教育这件事情上,父母和孩子都是探索者,因而要勇于直面、允许犯错、共同成长,最终觅得彼此从容相处之道。
  “正面纪律”之理念:立足于长远目标
  长远目标指的是父母希望孩子在成年时所能达到的目标。为人父母最难的莫过于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正如上文,孩子在出门前想上厕所,父母的短期目标是孩子能够尽快排泄完,争取上学不迟到;长期目标则是不让孩子产生愧疚感,使他了解即使有点小麻烦也是被接受的。而案例中的母亲只关注短期目标,她的埋怨和催促令孩子伤心难过,产生了“不被爱”的感觉,严重阻隔了长期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孩子很容易模仿大人的态度言行。父母基于短期目标而做出的类似于大吼大叫、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的不当举止往往被孩子拷贝,从此他习得了错误应对压力的心态和方法。
  曾经有一位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家长来咨询,陈述孩子不受同学欢迎,喜欢指着人家鼻子说话,一说话就是“喂,你……”夫妇俩自认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十分到位,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时,孩子恰好穿鞋踩在椅子上面站了起来,父亲第一时间站起来指着他的鼻子大吼:“喂,你给我下来!”可见,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正面纪律”之工具:给予温情和指导
  长远目标为培育正面的管教技能奠定了理念基础,而实施正面纪律还需要温情和指导两个工具。
  正面纪律相信如下假设:孩子生来并不知道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因缺乏知识和意识容易辜负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需要一方面经常付出并表达爱;另一方面明确解释并告知孩子我们的要求或建议。
  案例中的母亲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既不懂如何表达温情,又缺乏对孩子恰当的指导与支持。其实除了直接说“我爱你”,父母的长时间陪伴、对孩子需求的敏感接收、合理满足、信任并尊重孩子的所思所想,都是必不可少的温情“招数”。
  经常有年轻家长咨询:孩子动作拖拉磨蹭,怎么提醒都没用。比如,父母跟孩子说马上要出门了,赶紧收拾玩具穿鞋,孩子嘴上答应着,手上却依然玩着积木或看着电视。最后,有的父母只能无奈地替孩子做“收尾工作”,有的则会火冒三丈地训斥孩子不懂事。正面纪律认为,父母首先应该明确详细地告诉孩子我们出门去做什么,并且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同去,让孩子有较高的参与度,而非置身事外,同时感受到平等和尊重。鉴于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正面纪律主张提前几分钟通知孩子出门的决定,如果是幼儿的话,最好授予孩子分解指令——“先把电视机关上,再把积木放到那个绿色的玩具筐里,然后去门口选一双你喜欢的鞋子穿上”。
  “正面纪律”之知识: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要面临不同的成长挑战。父母对此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实施管教。用学武功来打比方,学前期主要修习“内功心法”,学龄期才开始练习具体招式。
  幼儿需要在一个被允许、被接纳、被深爱的环境中,通过主动探索逐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不断积累内在正能量。这一阶段需要父母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及自信心。
  具体而言,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回应孩子,欣赏孩子的假想游戏,并且经常请孩子帮忙做事。例如遇到孩子忙中添乱、临时如厕之类的事件,千万不能像案例中的母亲那样妄加指责,而应表现出充分的同理心。
  到了学龄期,孩子的世界完全改变,他们必须独立面对很多陌生的环境和问题,比如化解与同学的矛盾、处理欺负和自我维护等。如果早期学有所成、“内功深厚”,受教得当,那么孩子就会更顺利地习得“精巧招式”妥善应对。这时候父母得特别注意自身的示范性,父母使出的一招一式,不论对错好坏,都将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曾经看到一对母女俩在饭店等候就餐,可能时间等得长了一点,母亲在屡催未果的情况下开始跺脚、大声咒骂。10岁左右的女儿看着母亲耍泼,表现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她正处于以母亲为榜样的阶段,可是又无法认同母亲的言行,于是产生了内心冲突。这显然有损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
  综上,正面纪律告诫父母应该通过给予适合孩子年龄的温情与指导,去实现长远教养目标。再回到那位失败母亲的例子,倘若她学习了正面纪律原理,她就懂得迅速调整急躁情绪,视“意外”为教育契机,她就明白自己今天的宽容将造就孩子成年后对人、对事的包容与涵养。同时,她也了解幼儿期给予孩子越多积极正面的评价,越有助于孩子获得面对困难的自信与勇气。因此,在孩子如厕时,她不会盲目地催促和责备,而是蹲下身来陪陪孩子、帮助他缓解紧张情绪,同时温柔地说“没关系,我们不着急”,相信孩子不仅能更顺利如厕,他也必然会因母亲给予的那份温暖而心怀感激。事后,母亲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这样上厕所会不会不舒服啊?”“如果我们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是不是更好啊?”
  如果父母习惯于将正面纪律运用于教养的点点滴滴,就会形成一套成熟的应对模式,助力父母走向智慧育儿之道。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在读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专攻儿童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指导。)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以火龙果皮做为容器
期刊
2013年7月4日至6日,第三届“莫愁小记者夏令营”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开营。43名小营员带着热情和好奇来到了郁郁葱葱的植物王国。  第一项活动——植物克隆实验,要求在无菌的环境下操作,尽管无法到真正的实验室里去,但是流程完全按照真实实验的步骤严格执行,小营员们由此体验了一回做科学家的感觉。随后进行的植物寻宝活动,让小营员们在快乐游戏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第二天,小营员们参观了植物标本馆,来自世
期刊
母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芳香迷人;  母爱如棉被,朴实无华,却温暖人心;  母爱如细雨,轻盈无痕,却滋润万物。  母爱,世间多么伟大、多么无私的爱意,它源于一个平凡的字眼:母亲。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就是母亲的怀抱,孩子睡在里面怎会不香甜?”是的,从母亲感受到这个新的小生命开始,她便开始欢欢喜喜、忙忙碌碌起来,一忙就是一辈子。  当我们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母亲总是希望她的孩子平平安安、
期刊
登临云龙山,俯瞰徐州城,你会看见一弯河水,好像拉开了一匹淡绿色的绸缎,从西北流来,转折东南,穿过市区铺向远方,这就是故黄河。听老人讲黄河之水确曾在此流过,后黄河因决口改道,不再从此经过。现在从徐州穿城而过的大河,是黄河故道的一段,至今已经100多年。  近十公里的风景线上,景点成串。  汉桥至和平桥之间的这一带水域特别宽阔,河心有个小岛。在西岸从和平桥拾阶而下,有一个小广场,曲径通幽,沿河相连一串
期刊
Q 我女儿4岁,以前有两次肘关节脱臼,前天因为脱衣服不小心,手臂不能活动了,到医院检查,还是肘关节脱臼。请问怎么才能预防再次发生?  河南开封 刘易  A 刘易读者,你好!  肘关节脱臼对2-5岁的幼儿比较容易发生,主要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特点有关,当受到过度牵拉时,容易形成肘关节脱臼,所以也叫做“牵拉肘”。  避免再次脱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强力牵拉孩子的上肢,尤其是突然用力拉
期刊
近期,媒体披露了多起国内外校园儿童性侵事件,学校如何加强预防与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我们邀请国外家长、学者撰文,交流当地学校的预防、处置等举措;邀请教育专家剖析国内校园性教育现状,以及如何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校园性教育。  只有直面恶性事件,积极行动,才能“筑牢保护儿童的防线”!  一样的关爱,不一样的亲密接触  Raven(美国德克萨斯州Herod小学学生家长)  我来美国后,深刻感觉到中西
期刊
7月9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儿童安全守护集中行动协调推进会,对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保护好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进行专题研究。省政府副秘书长、妇儿工委副主任李明耀主持会议并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妇儿工委副主任、省妇联主席张京霞,副主席、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缪志红以及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卫生厅等10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了儿童安全守护工作。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儿童安全守护工作放
期刊
拿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的时候,儿子正准备和同学跟团去北京欢乐谷。我一百二十个不放心。一群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一直都有老师家长的监管呵护,从没有单独离过家,这一放出去还不得像脱缰的小马,没深没浅,横冲直撞?万一有点闪失可怎么办?正好在网络上又看到中学生被水淹致死的新闻,一时我心慌慌。儿子指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示他的愤怒:我跟派差不多大,人家一个太平洋都漂过来了,我连个北京欢乐谷都搞不定吗
期刊
4岁的宝拉开口说话并不早,两周岁时才磕磕绊绊说出完整的句子,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小嘴巴每天除了吃东西,就是在说话;除了说话,就是在吃东西,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但她说话太多太快,咬字相当不准,很多音节根本就在连读,而且“n”“l”不分、“p”“q”不分,平卷舌音不分,整个儿一南京普通话。多少次,我试图纠正宝拉的发音:“宝贝,跟妈妈说,p-i-ao,漂亮!”可是,说来说去,她始终是:“q-i-a
期刊
1  “我叫……古可可,今天我……”三年级的古可可低着头,咽了一下唾沫,“演讲的题目是……”他攥了攥手里的稿子,脑子里还在想着自己的演讲题目。  “《歌颂我的母亲——祖国!》”  下一句是什么呢?古可可嗫嚅的嘴唇,像只鲜艳的毛毛虫,小脸憋得通红,蔓延到了脖子根,简直和戴着的红领巾一个颜色。  古可可再也想不起下一句是什么了,他呆呆的,像一根圆滚滚的木桩站在那里,耳边传来同学们的笑声。  古可可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