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武走向革命的坎坷经历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经武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走向革命道路的那段经历,却鲜为人知。
  
  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他结识了曾希圣、张际春、伍云甫等一批进步学生,参加了驱逐反动校长刘志远的斗争
  
  1906年7月15日,张经武出生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湖南炎陵县(原酃县)沔渡镇下关芒头垅的一个农民家庭,取名仁山。1919年夏,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到炎陵县招收新生。正值小学毕业,张仁山考虑到家境贫困,便报名参加了考试。他想,将来能当一名小学教员,也就如愿知足了。结果,他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衡阳三师以设施齐全、治学严谨而闻名湖南,加上环境优美,张仁山感到这正是求学的极好机会,他如饥似渴,刻苦攻读,写得一手好作文。国文教师常常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学生听。张仁山也对这位国文教师十分尊敬。这位国文老师取“经文纬武”之含义为他改名为“张经武”。
  张经武在校生活清贫,来往炎陵、衡阳数百华里,都是步行。幸亏学校不收学费,只收一点伙食费,才得安心。读完一年,家里连他的一点伙食费也难筹集,他只得辍学回家。
  祖母找来一位同族的裁缝师傅,让孙儿学习缝纫。她对张经武说:“孩子,这手艺不遭日晒,也不受雨淋,你就安心学吧!”
  从此,张经武跟着师傅,走东家,跑西家,广泛接触社会。师傅带他所去的大都是富豪之家,他们不劳动,却是粮食满仓,绸缎满柜。而贫苦劳动人民长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难得缝一件衣服。
  两年过去了,他体会到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感到世界太不公平,他不愿把学得的手艺只为地主豪绅服务。为了谋求自己的前途出路,多次向祖母、父亲提出复学的要求。祖母同意了,父亲也不得不答应。父亲找到了本族祠堂,大家见张经武聪颖好学,便资助他回到衡阳三师。
  张经武珍惜难得的复学机会,奋发学习。音乐课上,教师发现他一副好嗓子,对他重点培养。他刻苦练习,每天一早,湘江河畔都能听到他优美的歌声。半年过去了,终于成为三师歌坛上的一名高手,尤其是他的京剧表演非同一般。张经武爱好体育运动,年级之间的篮球赛也少不了他。
  此时,三师成立了共产党支部和各种进步组织,学生思想十分活跃,很多学生争相阅读《共产党宣言》、《湘江评论》等革命进步书刊。张经武对这些革命书刊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读书活动中,他逐步结识了刘寅生、曾希圣、张际春、伍云甫等一批进步同学。
  当时,国民党安插在三师任校长的刘志远思想格外反动,他严禁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无理开除思想进步的学生,遭到学生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1923年,在三师党支部的秘密组织和领导下,广大进步学生发动了一场驱逐反动校长刘志远的斗争,张经武和刘寅生、曾希圣、张际春、伍云甫等同学一道,走上衡阳街头,散发“驱刘”传单,并组织“请愿团”赴省教育厅,以刘志远无理开除学生、克扣学生伙食费为理由,要求撤销刘志远的校长职务,刘志远吓得逃到长沙达一星期之久。
  1925年,“五卅运动”后,张经武也顾不上毕业前夕的复习,和同学们一起走向街头,参与游行的行列。特别是课余之后,他常和曾希圣、张际春、伍云甫等同学在一起,讨论祖国的前途,探索救国的道路。面对腐败、落后的中国,张经武决心毕业后放弃从教,报考军校,将来做一个军人,报效祖国。
  
  被两所军校同时录取后,他选择了河南沪案后援建国军军官学校
  
  1925年7月,张经武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炎陵沔渡乡下关村,全村人为村里出了个高材生而高兴,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络绎不绝,几位手持聘书的校长也纷纷登门,请他去任教,他都婉言谢绝了。父亲、亲朋戚友都难以理解,他说:“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却常常受到小国的欺侮,这不令人感到耻辱吗?因此,我在学校就已决心报考军校,以求将来保家卫国。今天回家,就是想告诉父亲,向亲友辞行。”
  父亲挽留不住,亲友也说不过他,于是大家为他出谋划策,他们说:酃县在北京求学谋事的人不少,有郭春涛、何孟雄、贾鸿猷、贾纡青、李树彝……你不妨去那里求助他们,考上好的军校。
  张经武也觉得应该到北京去开阔一下视野。于是19岁的张经武便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北上北京的火车。
  初到北京,张经武顾不上游览古迹名胜,便速速找了一家旅社住了下来。在房间,张经武发现一张半新半旧的《商报》。一行报道黄埔新军取得东征胜利的醒目标题映入他的眼中。他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文章写道:“军行所至,不忧民间一草一木,老妪妇孺,喜而挤观。鸡犬不惊,商市安堵,入夜无空房则执篷营。东江人民父老,谓民国以来仅此所见仍是真正革命军,真正保国卫民之革命军。”张经武越往下读,越对黄埔军校感到羡慕和崇敬。
  次日清晨,他来到北京大学,找到了当时任国民党北京市特别党部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的郭春涛。
  郭春涛听他的口音和自我介绍,便十分关切地问道:“你这么年纪轻轻,为什么单个儿跑到这里?”张经武回答说:“当今祖国生死存亡,全赖我辈青年,我来北京,就是报考军校,寻求革命,以求习武卫国。”
  郭春涛听着张经武的回答,内心深感敬佩,便笑着说:“你算来得巧,黄埔军校正在北京招生,过几天就考试,不过报考的人很多,如果是国民党员,录取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张经武特别高兴,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我能加入国民党吗?”
  郭春涛说:“只要你拥护三民主义,就可加入国民党。”
  张经武在湖南三师学习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早有所了解,他马上回答说:“三民主义乃孙中山救国之纲领,主张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民主自由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平均地权。同时还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些我是坚决拥护的。”
  郭春涛欣赏这位从家乡来的青年,他说:“你既然有此报国之志,我可以做你的介绍人。”
  时隔两天,张经武就经郭春涛、贾鸿猷介绍,在北京翠花胡同的一间屋子里宣誓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张经武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顺利参加了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从考场出来,他又听到一些考生议论河南樊钟秀部创办的沪案后援建国军军官学校在北京招生的事情。他从考生的议论中还知道,樊钟秀的建国军,乃是孙中山亲自命名的,并有“天下第一军”之称,因此,他又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沪案后援建国军军官学校的招生考试。
  由于他成绩优良,两校都寄来了录取通知单,他感到高兴,又对究竟去哪所军校难以作出最后决定。此时,他所带的盘费也所剩无几,便决定暂时回湖南,找朋友再作商讨。
  在南下的火车上,一个操江西口音的青年坐在他的对面,两人相互攀谈后,发现他也考上了沪案后援建国军军官学校。这位青年自我介绍说:“我叫姚进,图个伴,就一同去河南军校吧!”
  于是,张经武就和姚进在许昌下了车,一同来到了沪案后援建国军军官学校。报到时,张经武发现学生中无一名是国民党员,他也就没把国民党员的组织介绍信交给学校,就这样,党龄不到一个月的张经武自动脱离了国民党。
  
  军阀争斗,前途无望,他走出军校,准备去湘鄂西寻找贺龙队伍。在武昌,经曾希圣一番劝说,他重返军校找到了党组织
  
  张经武善于学习,投弹、射击、战术样样都很优秀。校长王鼎洛对他非常欣赏。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6日,广州革命政府致电樊钟秀:“北伐大军业经出发,援湘部队捷报已闻,武汉会师为期不远”,希望樊部接应,抄袭吴佩孚的后路,借以收南北夹击之效。樊收到电文,极为振奋,遂将所部扩编为4个军,挥师出征。
  当时,军校师生也奉命参加讨吴战役。不少学生一闻打仗,便不辞而别,张经武等却认为这是学习军事、报效祖国的大好时机,随部队赶赴宝丰,担任守城勤务,投身战斗之中。
  7月27日,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门任命樊钟秀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军长。樊钟秀率军南下,9月10日与国民革命军会师武汉,为北伐胜利立下大功。
  樊钟秀回师河南,大奖三军,张经武调学生队任排长。不久,新编第五师成立,原校长王鼎洛调任师长,随即将张经武调师部任参谋。
  樊钟秀下野后,王鼎洛率新编五师来到武汉,投靠了桂系军阀白崇禧,张经武改任排长一职,并随后派到武汉军官补习班学习3个月,返回部队后,先后担任了湖北警备军的连长、副营长。
  1929年蒋桂战争结束,桂系部队全被蒋介石改编,其部队干部全被换上黄埔军校的学生。张经武被解职后,在唐生智部队中任排长,驻防洛阳。
  一天,他在游览古城时,突然遇到了三师的老同学曾希圣、伍云甫和同乡贾纡青。张经武得知他们也在唐生智部干事。此时,曾希圣、伍云甫、贾纡青都已是共产党员,因受党组织派遣,同在唐生智部开展秘密政治工作,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身份透露。临别时,曾希圣告知张经武,今后有事,可到武昌找他们。
  1929年冬,张经武在作战中负伤,住进了徐州医院。躺在病床上,他思绪纷繁,回想在国民党部队的坎坷经历,他感到再在国民党军队混下去,前途渺茫,难以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抱负,决意去湘鄂西寻找贺龙部队。并准备路过武昌,将此事告知老同学。
  1930年春,张经武从徐州来到了武昌。他和曾希圣、伍云甫一同来到了一家小茶馆,三人边饮边谈。
  张经武直言不讳,诉出了自己的苦衷:“我原想报考军校,为国出力,但当今军阀腐败,相互残杀,再在国民党部队干下去,就会废了自己的前途。我已决心离开国民党部队,去湘鄂西寻找贺龙部队,那里才是共产党领导,为人民谋解放的军队,才是我实现抱负的地方。因此,今日前来,就是向两位兄长告辞的。”
  曾希圣、伍云甫见张经武有志寻找共产党,便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曾希圣说:“只要老弟有志,就听我们一句话,继续返回建国军。”
  张经武说:“再给建国军干,有什么前途,那里又没有党的组织。”
  曾希圣说:“我在建国军教导团做过政治工作,那里有共产党的组织,你可以做点兵运工作,就会找到他们。”
  张经武听了曾希圣、伍云甫的劝告,返回了建国军。
  张经武回到建国军,目睹中原大战,对军阀混战,尤其对蒋介石更是切齿痛恨。此时,建国军其部属军官大都是原建国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张经武被任命为教育团学生队第二大队长。
  张经武关爱士兵,经常从微薄的薪水中挤出一部分,接济家庭困难的战士。他的一举一动引起了同时上军校的同学、已是共产党员的姚进特别关注。
  1930年6月下旬,张经武经姚进、刘同德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随后担任校委委员和干部党支部负责人。
  1931年春,张经武等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借团长克扣士兵军饷为理由,领导士兵开展了一场年关斗争。一夜之间,部队的每个营房、公共场所都撒满了油印的革命传单,团长老羞成怒,下令搜捕一切可疑分子。张经武也被捕关进了牢房。由于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团长只好把张经武放了。
  中共河南省委考虑张经武的处境,决定让张经武离开国民党部队,调省委暂任交通员,待机再去鄂豫皖苏区。
  不久,张经武以被团长非法扣押为由,愤然辞去了大队长一职。
  张经武在中共河南省委等待分配期间,他的老同学曾希圣由上海中央局来到河南巡视工作,他将张经武带到上海,参加了中央举办的训练班学习,分配到训练工作纠察队。
  1932年春,张经武根据中央局指示,随曾希圣由上海来到中央苏区瑞金。
  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刚刚成立,急需各个方面的干部。红军学校校长刘伯承、总支书记蔡畅在沙洲坝的一幢两层楼房里接见了曾希圣及随来的张经武。曾希圣对张经武的经历作了简单介绍,在此之前,刘伯承、蔡畅对张经武的历史也作了审查。
  刘伯承高兴地对张经武说:“我们正在筹办红军学校,你读了几年师范,又学了几年军事,正是雪中送炭!你就去红军学校工作吧。”
  张经武走马上任,被任命为红军学校政治营营长,并兼任教学工作。同年6月,出任中革军委军事教导团团长,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其他文献
我国民事立法已明确地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它对保护公民的人格利益,提高我国人权的保护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性质、范围等方面,在结合各国立
湖南籍的上将邓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战将。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他一生中有一个辉煌亮点,就是在重要作战中善于思考,敢于向上级提出独到的作战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从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危机的出现及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来总结理性自我认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避免西方理性主义片面发展工
发生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战争对清朝政府和嘉绒藏族地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欲利用史料仅对第一次金川战争还以历史原貌.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处理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心肌再灌注性损伤及磷酸化Akt(p-Akt)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分别于造模2周和9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
<正> 目录学是从书目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以能够对书目工作给予理论指导这一需要为前提,可以说目录学的产生、存在、发展都依赖于书目工作。尽管各国传
<正> 美国国会图书馆(LC)于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七日召开了有大学、出版界、图书馆界的代表共62人参加的专题讨论会。小组会上探讨了本世纪末情报管理与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从五
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的两大基石。但有限责任原则的前提是良好的资本信用。我国《公司法》采用了严格的资本确定原则。但实践中仍有不少出资人通过虚假出资
<正> 陈垣(1880—1971)是当代名闻中外的史学大师,且对发展我国能源流长的目录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略作介绍于下。一、对目录学的重视与全面理解:陈垣是个自学成材的历史
弘扬先进文化是高校社科学报的重要使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倡导和传播先进文化,对提高社科学报的办刊质量,促进学报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