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合肥市五十中八(上)期中语文测试卷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hlxj1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题回放】
  请看此份名卷的课外阅读题《父亲和他的稻田》——
  父亲和他的稻田
  文/余长江
  ①我的老家在一片广阔而深远的田野的边缘上,离家50米的地方,有父亲栽种的一块稻田。我就在这块稻田里跟着我的父母学习稼穑,怎样种谷、收谷。
  ②种谷也就是把秧苗插进田里。插秧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在明媚的春光里,母亲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母亲插起秧来,就像蜻蜓点水,只见水动,不见水响,一板秧几下子就插到头了。母亲告诉我,插秧如同写字,脚要立稳,腰要端直,手要灵活;插秧第一步是把腿插进去,然后把手插进去,再然后把秧插进去。我似懂非懂,跟着母亲学起了插秧,反复练习插腿插手,整天把自己插进田里。
  ③秧苗刚插上去的时候,长得较慢。两道追肥洒过后,秧苗一个劲地赶着上长,拔节、分蘖,很快就再也看不见田水,密实得连风也难穿透。秧苗长至齐腰深,开始抽穗。那些谷穗,不知是什么时候窜出来的,隐在宽大的稻叶间,并不惹眼,偶尔才露风韵,恰似怀胎少妇,羞赧地把肚子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呢。但它们哪里躲得过父亲的眼睛呢,谷穗一露脸,父亲就瞅见了,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④水稻扬花了,谷穗上花粉霜白。这期间,父母严禁孩子们下稻田捉鱼、摸泥鳅,碰落了花粉,谷子就成了秕壳,降低收成。
  ⑤入夜,村口的大槐树下,常聚着乘凉的庄稼人,谈天说地,也说在望的收成。萤火虫提着小灯笼,一闪一闪在田野游逛,逗引着孩子们。天边不时划过一道闪电,似金蛇在眼前窜过。父亲说,那是在扯谷花闪呢。
  ⑥扯过谷花闪,扬过花的谷粒,就开始灌浆,日渐饱满,日益沉甸,把谷穗压弯了腰;颜色也逐渐泛黄,直到粒粒都变得金黄。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幾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⑦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父亲把挂在墙上的一把把镰刀取了下来,有的镰刀,已经锈迹斑斑,沉淀着往昔的日子。冷寂的月光射在磨石上,父亲一下一下地磨着,嚓嚓的声响传出很远,穿透在这静寂的夜空里。磨一会儿,父亲就会拿手指在镰刀的刃上弹试一下,镰刀的刃面反射着清冷的月光,像是长剑的一道清吟。
  ⑧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学割稻。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扔给我一把镰刀。父亲站在田里,开始割了起来,我知道,父亲是要我模仿他的样子,他怎么割,我就怎么割。父亲也像稻子一样弯着腰,一手拽着稻子,一手拿着镰刀,稻子在他利索的动作中一片片倒下了。我看见,大颗大颗的汗珠在他的头上、黝黑的脊背上滚动闪烁。
  ⑨打下的新谷,第一担总是父亲弯腰挑起,试试,觉得很沉,朗朗地笑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伴随父亲吱吱呀呀晃动的扁担,渐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
  ⑩在父母的教诲下,我终于学会了插秧、割稻。更为重要的是,我从他们插秧、割稻的姿势中获得了一种宝贵的哲学启示:即如何做人,怎样生活。虽然,我在一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况味中离开了乡村,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种田人。
  [11]每年的收割时节,父亲总要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回去。当我手拿如月的镰刀,看见所有的水稻站在温暖的水里,低着头,保持成熟保持质朴,期待我下镰;父亲挥舞着镰刀,连贯流畅,轻松自如,仿佛一位老艺人自由的杂耍。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
  【题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在稻子生长的过程中,父亲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摘录文中相关语句回答。(2分)
  2.如何理解第 [11]段“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这句话?(2分)
  【题2】请对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作一点赏析。(2分)
  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
  【题3】文章第⑤、第⑦段都描写了乡村的夜晚,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题4】阅读文章第⑩段,联系前文具体说说插秧、割稻需要怎样的姿势?这两种姿势让“我”学得了怎样做人的启示?(4分)
  【给你支招】
  小招数一:找准答题区间
  面对一篇阅读题,且慢下手抢答!因为——涂涂改改,你应该拥有的卷面分就分分钟离你而去啦!古人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先通览全文和文后考题,然后,用铅笔标注出答题区间,缩小答案范围,让你的大脑精准定位,答案自然无所遁形!
  小招数二: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文不离中心
  要想成为“阅读题霸”,你既要有具体语境的意识,又要有全文综合的意识。不要脱离中心找答案,文章的中心就是题眼,以中心为要义,所有的句子、段落都会乖乖听你调遣!
  小招数三:要善于参透出题者的意图
  通俗点说,就是知道出题人挖的“坑”在哪儿。答题时,可以把这个“坑”在草稿纸上标画出来,按图索骥,定能极大地避免文不对题的尴尬得分。
  【破题指南】
  题1:1.这道题要求“摘录文中相关语句”回答问题,难度系数较低。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第③至第⑨段。第③段写稻子拔节、分蘖、抽穗,文中有一句话“父亲就瞅见了,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第④段写水稻扬花,第⑥段写水稻“开始灌浆”,“粒粒都变得金黄”,父亲“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第⑨段水稻完全成熟,开始“收谷”,父亲“朗朗地笑了”。
  答案示例: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朗朗地笑了。
  2.这一题考查句子的含义,难度系数较高。第 [11]段,“父亲挥舞着镰刀,连贯流畅,轻松自如,仿佛一位老艺人自由的杂耍。”这一句,是“我”产生“父亲一生的精彩竟在这块稻田里”这种念头的具体情境,要抓住这一句话作分析。父亲不仅劳作,他还享受这种劳作的过程,他将辛苦的种谷及收谷的田间生活,演绎得像是“老艺人自由的杂耍”:动作娴熟,姿势轻松,精神愉悦。说明此时此刻,“我”完全读懂了父亲的精神状态,从这个层面上来解读,是一个含义。   再看文章的标题——“父亲和他的稻田”。全文写父亲在稻田里种谷、收谷,他关注着稻子的生长过程,从拔节、分蘖、抽穗、扬花、灌浆到稻子成熟,他将“一生”都交给了稻田,他也收获了“一担担带着泥土香味的谷子”,“堆满了老屋前面的晒谷坪”,这是父亲物质上的收获。这又是一个层面。
  另外,本文从始至终,还有一个“我”。“每年的收割时节,父亲总要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回去”。“我”在父母的教诲下,“终于学会了插秧、割稻。更为重要的是,我从他们插秧、割稻的姿势中获得了一种宝贵的哲学启示:即如何做人,怎样生活。”从这一点上读,父亲“一生的精彩”,应该还有对于“我”的教育引领的成功。这是另外一个层面。
  答案示例:父亲以其一生的心血在农田里默默地耕作,劳作时的动作娴熟,姿势像艺术家精彩的表演;与稻田相伴了一辈子,收获了沉甸甸的稻谷,度过了质朴而纯粹的人生;父亲在种谷、收谷中,还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的真谛。(答到两点即可)
  题2:这是一道典型题型,难度系数适中。首先要确定角度:这一句写的是“父亲”,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走”“弯腰”“捋”“摊开”“吹吹”“瞪”“数”,动词居多,动作描写为重;“默默地”是简单的神态描写。其次,明白描写的效果:具体生动。第三步,分析内容。这是写稻子扯过谷花闪,开始灌浆,日渐饱满,日益沉甸时,父亲开始天天往田边跑,满心欢喜地看“变得金黄”的稻子的情景。第四步,人物情感。此刻的父亲,充满的是对自己稼穑的欣赏、自豪、喜悦,一种农人的成就感,还有对稻子丰收的期待与渴盼之情。
  答案示例:抓住父亲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节刻画,生动具体地写出父亲专注数谷粒,关心稻子长势的情景,表现出父亲对稻谷成熟的喜悦渴盼之情。
  题3:景物描写的作用,也是常考的考点,难度系数适中。任何一处描写,都要归纳所写的景物内容,这是其一。其二,从不同角度分析作用,并提取一二。譬如: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借景抒情、突出人物形象。这几点也要结合具体内容,避免架空分析。此处写景,选择了“稻香”“圆月”“父亲”及“镰刀”等意象,写了父亲在稻香氤氲的夜晚,磨刀霍霍的情景;“冷寂”“静寂”“清冷”及“清吟”等词语,暗示了一种氛围;而第⑥段中,“日渐饱满,日益沉甸,把谷穗压弯了腰;颜色也逐渐泛黄,直到粒粒都变得金黄。”第⑧段中,“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学割稻。”都在情节与人物心理上作了提示。综合种种,可以多角度地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示例:第⑦段写父亲在稻香氤氲、月亮圆润的夜晚霍霍地磨刀,渲染了乡村寂静美好的氛围,烘托人物渴望丰收的愉悦心情,为下文即将来临的丰收做铺垫;夜晚的景物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描写生动,语句优美,增加了文学韵味。(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题4:这道题难度系数不大,由实到虚,虚实相生。插秧,割稻需要怎样的姿勢,是“实”;这两种姿势让“我”学得了怎样做人的启示,是“虚”。“插秧”的姿势,可以从第②段中找到,“脚要立稳,腰要端直,手要灵活”;“割稻”的姿势,可以从第⑧段中找到,“父亲也像稻子一样弯着腰,一手拽着稻子,一手拿着镰刀”。启示要立足于“姿势”,又要脱离束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答案示例:
  插秧:姿势——脚要立稳,腰要端直,手要灵活
  启示——做人要稳重、正直、灵活
  割稻:姿势——像稻子一样弯着腰,一手拽着稻子,一手拿着镰刀
  启示——谦虚、质朴,成熟、低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是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句子,意思是要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做到这一点难吗?并不难,“名卷来了”,一读就能帮到你!
  (本文作者为合肥市教坛新星、安徽省优秀教师、合肥电视台“中考语文直通车”主讲老师)
  文/李 梅
  名卷1:2016年合肥市五十中八(上)期中语文测试卷
  名卷来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卷已“初露端倪”,只看阅读题的你,是不是觉得很不过瘾呢?别着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花见花开人见人爱的书虫小编,这就把全套“名卷大餐”送上!试试看,别人家的卷子,你能拿高分吗?
  拿起手机,轻扫二维码,关注“少年博览阅写联盟”,2月22日,咱们不见不散哦!
其他文献
朝阳东升,阳光从微开的窗帘间缓缓地洒进房间,若影若现。日复一日,太阳总会偷偷地袭进我的房间,只是偶尔心情不大好,会“大哭一场”,或是要“阴脸”。日复一日,我渐渐发现,好像在意过全世界,却唯独,忘了在意你。  你是一个爱美的女人。梳妆台上整整齐齐地放着护肤品;梳妆柜里整整齐齐地放着化妆品;洗漱台上整整齐齐地放着牙刷、牙杯,整个房间鳞次栉比。小时候,我觉得,你真的是一个时间打不倒的女巨人。你的人生仿佛
期刊
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记  (这句诗是写腊梅的,用在此处不妥。为什么非要用题记呢?)  十二月,冬。  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晶莹的冰霜花,犹如仙人的衣襟般,举手投足间的轻捷剔透,尽在不言之中,说是琉璃也不为过。  若说这冬日是雪的舞台,我大概是这舞台中一个小小的配角——客栈前的一株红梅。(哇!这想象,真不错)  也只是一株红梅罢了。  我为何会认为自己一无所有?平心而论,我并不
期刊
馬兰花,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爸爸你看,小朋友们在明亮的灯光下玩着游戏,多开心呀!为什么老家没有这样的路灯呢?”  “孩子,不久我们的家乡也会装上路灯的……”爸爸坚定地望着老家的方向说。  幸福总是来得那么突然,让人心里充满融融的暖意。  去年九月,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又将我送回老家学校读书。回家那天,车子刚开进村口,就见到等候多时的爷爷。几年不见,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依然神采奕奕。一
期刊
2017年4月1日,《人民日报》以“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为题评论党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一日之间,雄县、安新、容城这三个河北县城名声大振,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说来,雄县、安新、容城三县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城。  特别是雄县,三国时期袁绍和公孙瓒曾在这里展开激战,争夺河北地区霸权。再追溯至战国,荆轲也是在这里辞别燕太子丹,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  界桥之战  袁绍接管冀州的时候,正
期刊
就像老师经常给我们布置任务一样,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目标——无论潜在的,还是自己刻意设定的。  这个目标,可能是“考进前200名”,或者“写出多篇获奖作文”,或者“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或神探”,甚至是“做一个普通的人,拥有一个平凡的家庭,过上平淡且幸福的日子”。没有人规定你必须立下如何远或怎样大的目标,但每一个目标都显得如此崇高!  你想你创作的文学作品获奖,那么,你得拥有阅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
期刊
(一)  【读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简析】  这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诗人在劳作之余,在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掩映山峦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隽永,情趣理趣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人将悠然自得的心境、对田园生活的
期刊
(一)  没人见过我的莓果篮城堡。  你得首先给他们解释什么是莓果篮,这已经挺费劲了,一个甜点也引不起人们的太多兴趣,所以我总是在话题开始的时候就停止讲述。但是如今,我不得不把城堡的事告诉大家了,因为整个城市都在不断分离,不断下陷,灾难随时可能发生!  我得告诉大家,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赶快找到各自的城堡,躲进自己的小城堡中。这样,当灾难真正到来的那一天,好歹我们也能有个藏身之所。  可惜,多数人
期刊
《大学》云:“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正心诚意,正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儒家认为只要意真诚、心纯正,自我道德完善,就能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道德理想。  《中庸》曰:“君子诚之为贵。”诚,信也,为历代儒家学者所推崇。  时至今日,诚信依然无比珍贵。它可以“高高在上”,作为对一个人的至高评价;它也可以“低入尘埃”,作为其他一切道德品行的
期刊
【课文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真是一篇好文章,让人百读不厌:“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这里,作者要去访问的“朋友”,竟然是山中那些不说话的朋友。请看这一段: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期刊
我出生、成长在皖北平原,五月麦收忙,感受极深。  接近端午,气温就一下子飙升起来,甚至接近40℃。阳光灼人刺目,满眼麦浪翻腾,一股股热烘烘、略带甜香的气息围着你、裹住你。伫立麦垅旁,你能听到一片沙沙麦穗的响动,在报告今年丰收的喜讯。  也许此刻,你会吟诵起描写麦子的诗句,诸如——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汉代《古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范成大《缫丝行》)  清明未雨下秧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