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艺术贵在创意。没有创意,教学便没有了活力与生机。教学创意,能吸引学生注意,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是课堂生活乐趣与激情的源泉,能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创设难以忘怀的意境。
一、创意导入让课堂充满灵性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如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给学生讲述“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并引出在刘备的戎马生涯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进而引出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这个故事。这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十分浓厚了。创意导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课堂充满灵性。导入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可以以故事、歌曲、猜谜、时事、情境等手段来导入,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上课伊始,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异彩纷呈
教学创意表现在一节课的主体部分,应该是革新教学方法,让教学更多元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课堂异彩纷呈。可采用下列方法:
1.音乐创意。如教《送元二使安西》,我为学生印发古典名曲《阳关三叠》,与学生一起诵、吟,再引导学生即兴写下《最忆阳关唱》一类的感慨。这时,我只是他们中的导播员、演奏员、歌者与作者。学生和我、诗、音乐融为一体。我们写出了一些难以忘怀的文章,在班报、校报上发表。
2.竞争创意。这是经常性的,方式不定,有擂台赛、选拔赛、阵营赛、小组赛;有口头赛,也有动笔赛。我呢,做裁判长。我常把优等的作业搬上讲台,笑着公布优胜者的名字,让大家统计男女的比例,看看谁又进步了。这种竞赛,学生们非常兴奋,作业质量也不知不觉提高起来。
3.辩论创意。我爱捕捉机会“挑拨”学生辩论,或结合课文,或联系学生生活,或抓住某一热点话题等等;同时,教他们如何立论、如何为自己辩护、如何寻找对方的破绽以驳倒对方。这些时候,我又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当然,终究要做总结性发言,以理服众方能“收场”。
4.绘画创意。如《中国石拱桥》、《背影》、《五彩池》等课,动员学生和老师一起画想象画,再一起展出、评点、体会。学生不仅画出了极富想象力的画,而且给不同的画撰写了十分有趣的评语。
5.表演创意。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我鼓励学生编课本剧,自导自演,大胆化装、造型、布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记得在《小稻秧脱险记》演出后,有位学习成绩较差的男孩高兴地对我说:“本来我读了课文,没弄清什么意思,可看了表演,一下全明白了。”此细节给我的印象颇深,当然,给我鼓舞更大。
6.超前创意。比如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后看图学文;比如问学生该学什么课,已知什么内容,猜猜老师要问些什么;比如提出课文里的问题让同学或老师来回答。让学生牵着你走,有别样的感觉。
三、富有创意的结束语让人回味无穷
完美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深化;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回味无穷。如,教学《安塞腰鼓》的结束语是:孩子们,请你们记住:只要心中有梦,舞台就在你脚下;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不能停止“搏击”。让我们敲响生命的鼓点,迸发生命的激情,在无所畏惧的搏击之中,人——是有希望的;命——是有希望的;我们脚踏的那一片土地也是有希望的。当我满怀激情说完这一段话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新颖别致的作业强化感悟拓展思维
改写诗文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教学古诗文,教师不要逐字逐句地对诗文进行解释,也不用为翻译发愁,可让学生改写,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热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思维拓出了广阔的空间。有学生改写《宿新市徐公店》为《快乐春日》:“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篱笆旁边有一棵大树,长了几片嫩绿的小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菜园里有几只蝴蝶在快乐地飞舞,我很想捉住它,但是金黄的蝴蝶飞到黄色的油菜地里怎么找也找不到了。又一只蝴蝶飞来了,我蹑手蹑脚地刚想去捉,蝴蝶又轻巧地飞走了。”
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具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就像倾听涓涓的流水,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流进你的心田,潜入你的记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单要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学好语文学科,更要他们热爱生活,具有参与并把握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潜意识,甚至能力。
一、创意导入让课堂充满灵性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如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给学生讲述“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并引出在刘备的戎马生涯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进而引出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这个故事。这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十分浓厚了。创意导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课堂充满灵性。导入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可以以故事、歌曲、猜谜、时事、情境等手段来导入,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上课伊始,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异彩纷呈
教学创意表现在一节课的主体部分,应该是革新教学方法,让教学更多元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课堂异彩纷呈。可采用下列方法:
1.音乐创意。如教《送元二使安西》,我为学生印发古典名曲《阳关三叠》,与学生一起诵、吟,再引导学生即兴写下《最忆阳关唱》一类的感慨。这时,我只是他们中的导播员、演奏员、歌者与作者。学生和我、诗、音乐融为一体。我们写出了一些难以忘怀的文章,在班报、校报上发表。
2.竞争创意。这是经常性的,方式不定,有擂台赛、选拔赛、阵营赛、小组赛;有口头赛,也有动笔赛。我呢,做裁判长。我常把优等的作业搬上讲台,笑着公布优胜者的名字,让大家统计男女的比例,看看谁又进步了。这种竞赛,学生们非常兴奋,作业质量也不知不觉提高起来。
3.辩论创意。我爱捕捉机会“挑拨”学生辩论,或结合课文,或联系学生生活,或抓住某一热点话题等等;同时,教他们如何立论、如何为自己辩护、如何寻找对方的破绽以驳倒对方。这些时候,我又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当然,终究要做总结性发言,以理服众方能“收场”。
4.绘画创意。如《中国石拱桥》、《背影》、《五彩池》等课,动员学生和老师一起画想象画,再一起展出、评点、体会。学生不仅画出了极富想象力的画,而且给不同的画撰写了十分有趣的评语。
5.表演创意。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我鼓励学生编课本剧,自导自演,大胆化装、造型、布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记得在《小稻秧脱险记》演出后,有位学习成绩较差的男孩高兴地对我说:“本来我读了课文,没弄清什么意思,可看了表演,一下全明白了。”此细节给我的印象颇深,当然,给我鼓舞更大。
6.超前创意。比如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后看图学文;比如问学生该学什么课,已知什么内容,猜猜老师要问些什么;比如提出课文里的问题让同学或老师来回答。让学生牵着你走,有别样的感觉。
三、富有创意的结束语让人回味无穷
完美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深化;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回味无穷。如,教学《安塞腰鼓》的结束语是:孩子们,请你们记住:只要心中有梦,舞台就在你脚下;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不能停止“搏击”。让我们敲响生命的鼓点,迸发生命的激情,在无所畏惧的搏击之中,人——是有希望的;命——是有希望的;我们脚踏的那一片土地也是有希望的。当我满怀激情说完这一段话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新颖别致的作业强化感悟拓展思维
改写诗文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教学古诗文,教师不要逐字逐句地对诗文进行解释,也不用为翻译发愁,可让学生改写,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的热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思维拓出了广阔的空间。有学生改写《宿新市徐公店》为《快乐春日》:“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篱笆旁边有一棵大树,长了几片嫩绿的小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菜园里有几只蝴蝶在快乐地飞舞,我很想捉住它,但是金黄的蝴蝶飞到黄色的油菜地里怎么找也找不到了。又一只蝴蝶飞来了,我蹑手蹑脚地刚想去捉,蝴蝶又轻巧地飞走了。”
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具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情感的综合体现,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就像倾听涓涓的流水,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流进你的心田,潜入你的记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单要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学好语文学科,更要他们热爱生活,具有参与并把握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潜意识,甚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