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华南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征及转归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华南部分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12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间段(2011—2012年、2013—2014年、2015—2016年)和不同类型(早发型比晚发型、早产儿比足月儿)培养阳性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结果

研究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共有838例,其中男545例、女293例,发病年龄8(2,16)日龄,确诊年龄14(8,20)日龄,培养阳性者249例(29.7%),前3种病原菌依次为无乳链球菌(GBS)、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11—2012年、2013—2014年、2015—2016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6%(47/159)、33.6%(85/253)、27.5%(117/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0, P=0.239);培养阳性病例中,各时间段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1, P=0.353)。早发型与晚发型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0%(64/194)与28.7%(185/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7, P=0.255);两组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9比83/103, χ2=8.967, P=0.003),但均以革兰阳性球菌-GBS最为常见。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6.9%(57/212)与30.7%(192/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6,P=0.297);而两组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8比58/134, χ2=28.074, P=0.000),早产儿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足月儿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GBS最为常见。确诊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20×106/L以内45例(5.4%),其中5例脑脊液培养阳性,出院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0×106/L者728例(90.9%,728/801)。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4 h者与≤24 h者比较,血培养、脑脊液培养阳性率均低(χ2=12.739、19.668, P=0.000)。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633例,75.5%);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67例,19.9%),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阳性球菌感染多见(χ2=4.190, P=0.041);治愈和好转出院率为95.6%(801/838),病死率为1.6%(13/838)。确诊前、后抗菌药物使用中位天数为3、20 d。单一用药255例(30.4%),联合用药583例(69.6%)。单一用药以美罗培南(146例,57.3%)、头孢三代(67例,26.3%)居多;联合用药以美罗培南+头孢三代(302例,51.8%)、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头孢三代(115例,19.7%)居多。培养阳性的病例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在疗程和疗效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华南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依次为GBS、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早发型和晚发型均以GBS最常见,但早产儿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而足月儿以GBS最常见。发热和脑积水分别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脑脊液白细胞正常不能排除细菌性脑膜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超过24 h,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临床上针对敏感菌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单一用药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对CD8、FOXP3和CD3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对生存期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5年1月。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
目的探讨单纯小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单纯小球囊(直径≤2 mm)成形术治疗的11例症状性ICAS复杂病变高危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及随访资料。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3.6岁(范围:45~77岁)。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进展性卒中3例,反复卒中3例,1例为拟行结
目的比较单孔与三孔胸腔镜对肺癌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7年9月至11月行单孔胸腔镜或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62±10)岁(范围:28~82岁);单孔组60例,三孔组6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重复测量
创新与实践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相关领域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在先心病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生儿先心病的诊治、微创治疗、介入治疗辅助下的先心病手术、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等方面成绩突出,积累了很多新经验,创造了很多新方法,推动了我国先心病治疗整体的发展。
主动脉夹层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之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开启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外科治疗的新纪元,成为TBAD治疗的金标准。TEVAR术后的主动脉重塑,是评估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期生存率及治疗成功的关键标志,但目前尚缺乏评价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统一标准。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TEVAR术后的主动脉重塑形态学变化、主动脉重塑规律以及评价标准等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开腹脾切除断流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按入组标准选取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外科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完成的1 118例开腹脾切除断流术的患者资料,于2016年10月集中进行回顾性病例调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前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近期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二次开腹、严重感染、进食障碍、肝功能不全、术后近期门静脉血栓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远期情况包括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可切除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由同一治疗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160例可切除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90例,女性70例;年龄28~84岁,中位年龄62岁。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160例患者平均分为A、B、C和D组,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各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更改手术方
期刊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后复发再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因继发性HPT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出现持续性HPT或复发性HPT行再手术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6.9±7.7)岁(范围:36~57岁)。持续性HPT 8例,复发性HPT 4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症状变化、手术时腺体切除和移植记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