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悉时尚传媒集团总裁、时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泓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于2009年8月20日早晨在北京离世,年仅46岁——这个消息令我震惊。也让我一时间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我与吴泓结识,缘于他创办的《时尚》杂志。吴泓像众多的江苏人,身体不高,较胖,他话语不多,但目光如炬。脸上总挂着微笑,很温和友善的样子,一点不像个风风火火的创业者。1993年8月《时尚》杂志创刊,我去了《时尚》杂志最初的办公地址——记忆中的北京东单西裱背胡同临街的两间平房,那时他们的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平房里的地板是水泥地,凹凸不平,桌椅也简简单单,没有现代化办公用品,编辑也只有几位。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第一次认识吴泓的。
1993年8月8日,《时尚》的创刊号出版了,吴泓将创刊号送给我,杂志设计豪华,封面为德国时装品牌巴金斯基。双封面倒翻,一半是女性世界,一半是男性世界,形式新颖。那时我还在《中国青年》杂志工作,对时尚和消费缺乏了解。我也没有想到,吴泓他们却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干得红红火火,没几年时间,杂志很快占领市场并引领中国时尚潮流。15年后,他们的旗下竟然拥有17本杂志,成為实力和影响力巨大的传媒集团、中国时尚传媒界的旗舰。我赞同名模方丹小姐的评价:吴泓是中国时尚产业的开拓者,他建立的时尚传媒王国搭起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与他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末,那时候《时尚》杂志已经搬进豪华的中粮广场办公,条件与创刊时已经是鸟枪换炮,就连办公室前台他们都聘请了衣着时髦的迎宾小姐(据吴泓告诉,那些迎宾小姐的月薪是1800元,这在当时已经高出许多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的月薪)。迎宾小姐将我带到吴泓空间不大但装修却很时尚的办公室。跟从前一样,见面时,吴泓不是侃侃而谈,而是有问而答,脸上依然是微笑,依然是友善,目光依然如炬。话语不多的他不像事业干得正红红火火的传媒人,更像是位寺庙里的智者,平静而安详。但透过他深邃的目光,不难看出他脑子里装的全是《时尚》的事业与未来。
去年底,由于数月前刚刚接任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不久,我打算给学中文出身的吴泓寄我负责主编的《北京文学》杂志,想征求他对刊物的意见。我打吴泓的手机,想问他们现在的通信地址,因为他们集团已经搬进朝阳区那边的时尚大厦。接手机的是他的助手。吴泓自己不接电话,我以为是他忙,心想事业做大了由助手接电话理所当然。时至今日。我才知道吴泓的胰腺癌早在2007年就已经诊断出来,我打他手机时他处在治疗阶段,已经不能正常上班。虽然助手征询吴泓意见之后,吴泓亲自接了手机同我通话,可他只字未提他生病治疗的事:从通话的声音中我丝毫也听不出他有什么异常,似乎还在忙着工作。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我与吴泓最后一次通电话。我不由感叹:在可恶的病魔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
这些年我目睹了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同行英年早逝。数年前有《作家文摘》负责人霍刚在内蒙古遭遇车祸, 《中华儿女》杂志社长杨筱怀在去北京郊区参加活动途中也车祸殒命,前不久央视著名新闻播音员罗京离去、眼下时尚传媒领军人物吴泓又撒手人寰……他们的事业都红红火火,可灾难的降临却将事业之火瞬间浇灭。在人祸和天灾面前,他们的生命都不堪一击,幸福毁于一旦,前程戛然而止。
人生苦苦追求的一切,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得到了是否真的属于自己?其意义到底在哪里?其实,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精彩,在于自己在生命的旅途中是否为人类社会创造过、奉献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为留下短暂的精彩人生的所有逝者喝彩!
2009年8月22日匆草于北京
杨晓升,现任《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曾获2004年度“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和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编辑 张金余
我与吴泓结识,缘于他创办的《时尚》杂志。吴泓像众多的江苏人,身体不高,较胖,他话语不多,但目光如炬。脸上总挂着微笑,很温和友善的样子,一点不像个风风火火的创业者。1993年8月《时尚》杂志创刊,我去了《时尚》杂志最初的办公地址——记忆中的北京东单西裱背胡同临街的两间平房,那时他们的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平房里的地板是水泥地,凹凸不平,桌椅也简简单单,没有现代化办公用品,编辑也只有几位。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第一次认识吴泓的。
1993年8月8日,《时尚》的创刊号出版了,吴泓将创刊号送给我,杂志设计豪华,封面为德国时装品牌巴金斯基。双封面倒翻,一半是女性世界,一半是男性世界,形式新颖。那时我还在《中国青年》杂志工作,对时尚和消费缺乏了解。我也没有想到,吴泓他们却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干得红红火火,没几年时间,杂志很快占领市场并引领中国时尚潮流。15年后,他们的旗下竟然拥有17本杂志,成為实力和影响力巨大的传媒集团、中国时尚传媒界的旗舰。我赞同名模方丹小姐的评价:吴泓是中国时尚产业的开拓者,他建立的时尚传媒王国搭起了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与他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末,那时候《时尚》杂志已经搬进豪华的中粮广场办公,条件与创刊时已经是鸟枪换炮,就连办公室前台他们都聘请了衣着时髦的迎宾小姐(据吴泓告诉,那些迎宾小姐的月薪是1800元,这在当时已经高出许多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的月薪)。迎宾小姐将我带到吴泓空间不大但装修却很时尚的办公室。跟从前一样,见面时,吴泓不是侃侃而谈,而是有问而答,脸上依然是微笑,依然是友善,目光依然如炬。话语不多的他不像事业干得正红红火火的传媒人,更像是位寺庙里的智者,平静而安详。但透过他深邃的目光,不难看出他脑子里装的全是《时尚》的事业与未来。
去年底,由于数月前刚刚接任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不久,我打算给学中文出身的吴泓寄我负责主编的《北京文学》杂志,想征求他对刊物的意见。我打吴泓的手机,想问他们现在的通信地址,因为他们集团已经搬进朝阳区那边的时尚大厦。接手机的是他的助手。吴泓自己不接电话,我以为是他忙,心想事业做大了由助手接电话理所当然。时至今日。我才知道吴泓的胰腺癌早在2007年就已经诊断出来,我打他手机时他处在治疗阶段,已经不能正常上班。虽然助手征询吴泓意见之后,吴泓亲自接了手机同我通话,可他只字未提他生病治疗的事:从通话的声音中我丝毫也听不出他有什么异常,似乎还在忙着工作。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我与吴泓最后一次通电话。我不由感叹:在可恶的病魔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
这些年我目睹了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同行英年早逝。数年前有《作家文摘》负责人霍刚在内蒙古遭遇车祸, 《中华儿女》杂志社长杨筱怀在去北京郊区参加活动途中也车祸殒命,前不久央视著名新闻播音员罗京离去、眼下时尚传媒领军人物吴泓又撒手人寰……他们的事业都红红火火,可灾难的降临却将事业之火瞬间浇灭。在人祸和天灾面前,他们的生命都不堪一击,幸福毁于一旦,前程戛然而止。
人生苦苦追求的一切,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得到了是否真的属于自己?其意义到底在哪里?其实,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精彩,在于自己在生命的旅途中是否为人类社会创造过、奉献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为留下短暂的精彩人生的所有逝者喝彩!
2009年8月22日匆草于北京
杨晓升,现任《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曾获2004年度“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和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编辑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