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一人面对众多的学生进行集体教学,无法实现一对一针对性教学,这样就使得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进而导致班级中一些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去了解信息技术知识,边了解边学习边应用,以此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拓宽其视野,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本文立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角度,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互联网 +”环境下,教育的技术与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很好地适应“互联网 +”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加大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理性思考,从中发现在“互联网 +”环境下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途径,提升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使得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能力得到质的发展,从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巧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说明兴趣对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光有实践操作,还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教师适当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解释说明理论知识,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1.通过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播放课件、教学案例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演示文稿的规划与设计”时,先通过网络下载几个设计精美的演示文稿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感受到演示文稿的强大功能,从而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2.通过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展示多媒体资源之前,可以提几个简单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学习劲头很足,学习效果也较好。
3.通过对比,激发学习兴趣
把前面教过的内容和现在即将要教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能够起到衔接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学“设计、创建电子表格”时,先播放讲解 Word 和 Excel 界面异同的视频材料,学生通过对比,就能很容易地学习Excel软件。
二、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掌握学习重难点
课堂中的重难点,一般是比较模糊、抽象的知识。网上学习资源特别丰富,包含许多与重难点相关的视频、图片、音频、软件等,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重难点知识。比如,八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利用因特网下载有用信息”时,平时很少接触电脑的学生会感觉很抽象,因而会觉得乏味并失去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如果告诉他们可以先自由玩20分钟的QQ聊天工具,相信很多学生会先下载QQ软件,下载之后就会进行安装。
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需要学会很多的东西。首先,要下载QQ软件,需要先找到浏览器,然后使用搜索引擎找到 QQ 软件所在的网站,这时教师提示学生尽量在官网里找,再把它下载下来进行安装。学生基本都能积极投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使用浏览器、搜索引擎,学会下载软件、安装软件,学习效果很好。
三、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整合网络资源,“精讲多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
1.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网络资源形形色色、丰富多样,教师在教学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 Word 中的“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电子小报,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从网上搜索到的几张设计合理、美观大方的电子小报。这样有些学生就会想自己来操作试试,这时教师就可引入即将要教学的内容:插入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形状、图表等。接下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要求他们每人制作一份有关端午节的电子小报,提示他们在网上查找并下载相关文字、图片等素材,这样学生在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中就把
这节课的内容掌握了。
2.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各方面的素材,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想要的素材。比如,教学 PowerPoint 中的“编辑制作幻灯片”时,教师让学生先上网下载素材,然后利用 PowerPoint 制作一张精美的电子贺卡送给自己的朋友。这时,很多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去实践练习。最终,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制作出了很有创意的作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所学内容,也培养了创新意识。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利用互联网交互性这一优势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及自由空间,淡化以往教学中对学生的管控及束缚,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投入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来激发出他们的群体智慧,进而实现同学间的互补,促使全体学生得到共同进步。当然,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可以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毕竟他们也处于“互联网 +”环境下,有时会接触到教师并没有接触到的新型信息技术知识,这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及交流的能动性,能够促使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深入到班级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 +”环境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理性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讓教师认清在“互联网 +”环境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以及重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意义,进而在教学中采用更好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此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镭.巧设任务,分层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J].高考,2018(22):90.
[2]吴慧娟.“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运用与初中历史学习之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8(07):66+68.
[3]成霞.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物联网的优化整合探究[J].科普童话,2018(27):87.
[4]朱丰亮.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