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x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效率归根结底是出自课堂,没有精心创设、务实求真的课堂,就难以出现语文教学的腾飞和辉煌。那么怎样的课堂效率才是有效的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三精”。
  第一,精雕细刻,设计教学环节
  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的责任。怎样上好一节课,我认为要明白两个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教学环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怎样做到备课有效呢,有效的备课首先应该是备而有用的,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 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有效备课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
  第二,精打细算,利用教学时间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显然,教与学不是割裂开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课堂高效的保证。教学是否“有效”,虽然无法用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指标来衡量,不能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内容”、“教同样的教学内容花最少的时间”。但也不能由此而将影响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变量——教学时间的合理使用排除在考量之外。
  课堂40分钟时间,既属于教师,又属于学生。一堂课的时间安排要合理,必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必须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处理好听说读写的时间分配。就“读”来说,一些精美的散文和诗歌,只有通过朗读才能真正体悟其神韵和意境。古代诗歌教学还可以反复诵读,甚至有时间给学生当堂背诵。小说教学就不能在课堂上给时间,让学生通篇去读。
  二是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堂上有些老师担心一节课的内容上不完,有时虽然提了很多问题,说是让学生思考,但是学生往往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迫回答,一旦回答不出来,老师就会取而代之,将答案公布于众。
  第三,精益求精,创设教学情境
  以教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在创设该课教学情境时,可以用多媒体将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融合起来,以强烈的气氛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心潮澎湃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差异,制作北京秋景圖。一幅暖色调:火一般的香山红叶;镜一般的昆明湖水;热闹非凡的皇城人海;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并配有欢快轻松的《紫竹调》背景音乐。另一幅冷色调:北国的槐树,铺得满地的落蕊;树上的秋蝉,衰弱的残声;灰沉沉的天底下,秋风秋雨。并配有忧郁低沉《江河水》背景音乐。 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鲜明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是故都的秋,作者选用了什么景物?为什么不写香山的红叶,而写槐树落蕊?不写热闹的皇城人海,却写秋蝉残鸣?为什么不写秋高气爽,而写秋风秋雨?在仔细感知这些景物和音乐的感情差异之后,要求学生联系创作年代及作者当时的处境,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进而理解文章作者对故都的孤寂、苦闷、忧郁和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教师还可因势利导,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手做一个仿句练习,“北京的秋天在哪里?它在……”,这样做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感知课文内容,比老师叫学生一段一段的归纳段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做到口到、手到、心到,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基础学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应当为之实现而共同努力的终极目标。有效的教学还要依赖于教师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底,如:得体、大方、亲切和蔼的教态,清晰、生动、简明、流利的语言和工整、美观的板书,以及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这样才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教育学中把人的表达能力分为体态语表达能力、书面语表达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到的是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这几种能力,现在把我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一、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应清楚影响口头表达的原因有:  1.口头表達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思维的敏捷和思路的清晰。说话和写文章不同,不能停下来作过多的思考,这就要求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语句具有条理
期刊
2012年备考在教师紧张有序的引领下已进入二轮复习的攻坚阶段。备战高考是一项长期复杂又极具科学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有灵巧的方法,清晰的思路,正所谓“高考有渡巧作舟”。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制约高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二轮备考的学情  经过一轮复习对知识的梳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全面,但适时迁移,灵活应对语境的能力不够;文言文翻译,文本阅读的探究题,写作仍是学生容易
期刊
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文体意识的作家之一,她曾经明确地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要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正是基于这种对小说体式的理解,萧红的创作成为中国文学里的一朵奇葩。  萧红是一位“早醒而忧郁的”作家,痛苦的生命经验、令人心痛的爱情经历都曾带给她无尽的伤痛,浅水湾所埋下的是她疼痛的心和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力是人类攀登阶梯的技能技巧。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在阅读具体读物时的认读、理解、鉴赏及活用能力。这四种能力构成了阅读活动的四个不同阶段,也标志了阅读基本能力的四个不同层次。  1.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就是识别、辨认字与词的能力。只有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辨识,才能达到对文章大意的初步感知。认读的内容包括字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认读能力
期刊
一、引言  众所周知,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曾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在一所学校里随机选一些班级,对这些班级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将一份名单交给学校,称名单上这些学生“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和冲击力,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嘱咐学校务必保密,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些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
期刊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它取材广泛,形式灵活,篇幅短小,情感浓烈,色彩绚丽,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在平时或高考教学中,散文常常被作为阅读材料,用来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因此学会分析和鉴赏散文,是学生获取理想的考分,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那我们应该怎样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分析、评价鉴赏好散文呢,对此我的想法是:  首先,要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线索  散文虽然不像记叙文那样写人记事有始有终,有
期刊
班主任作为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担当”却任重道远。当然,我知道我们在学校里并不算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们每一天都向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靠近。  一、德思为先,躬身力行  班主任要传道于人,必闻道在先。也就是说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有高尚的师德,时刻作出表率,对自己严格要求,多动手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仿其道。班主任那长期以往的行动榜样,让学生“耳濡”和“目染”,才能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情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呢?对于这个问题,许多语文界的老前辈做了很多的比较深
期刊
如今书写汉字时频频依靠手机或电脑求助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身陷“写字困境“的他们,一旦遇到结构稍微复杂点儿的汉字就写不完整,至于写错别字,更如家常用便饭。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日益流行,正悄悄改變着人们读写汉字的传统习惯。在电脑哺育下长大的一代人普遍出现的汉字书写障碍问题,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和关注:如果不在学校的每一个阶段加强汉字书写方面的教育,传统汉字所承载的中国语言文化就会离我们渐行渐远。中学
期刊
目前,学生作文特别是应试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十分普遍。题材的套用,语言的雷同,导致内容的空洞,甚至是胡乱地模仿,无病呻吟。看似辞藻华美、情感真挚的背后,恰恰是情感体验的匮乏和个性的缺失。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就追求作文的个性化表达谈一点看法。  一、减少不必要的束缚  新课标中说: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提示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