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7月15日,当德克斯特和艾玛跑着奔下小山坡时,是看不见一个男人正牵着一个女孩迎面走上来的。那是11年后德克斯特和他的女儿,那时,艾玛早已不在。一个完整的圆,从起始一直画到了结尾。
彼时的花花公子德克斯特在大学毕业之夜,与腼腆的艾玛相遇,前者不过是寻找着一个陌生女子,度一夜情,又怎知艾玛早已关注着他,芳心有属?眼看好事已成,却因艾玛过于看重,让习惯吃快餐只注重肉体享受的德克斯特意兴阑珊,甚至是想夺门而逃。两人由此半开玩笑半当真地确认以后只做亲密朋友,这一夜果真相拥而睡,相安无事。翌日正是1988年7月15日,这样一个日期由此构成了两人的特殊点,故事由此展开。
有时人生的大事还真不一定非要摆出个惊天动地的架式,就是这样一句戏言,却是由此在两人间的感情生活里纠缠不清。
毕业之后,德克斯特事业顺风顺水,继续着他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本就是双手空空的艾玛则要从头打拼,显得艰难无比,却仍是对德克斯特始终无法忘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编剧从中巧妙地选取的是每年的7月15日引出两人的真实生活。在两人之间的藕断丝连里,德克斯特始终像是个被动者,若即若离,可有可无,不比艾玛的一片痴心,生活艰难之时想要打电话诉说衷肠,勉强接受了一个男人时自己的双眼却又始终盯在那时已经成为主持人的德克斯特的无聊节目上,在痛不欲生地说出“我只是不再喜欢你了”时却又是言不由衷,但主动的艾玛在强势的德克斯特面前,却始终自卑,无法大胆地表白。电影中,她最经典的表情就是故作镇定地张大着嘴,意为“我们确实就是朋友,我对你没有其他想法”,当德克斯特对她拿出结婚请柬之时,纵使心如刀绞,却又硬要兴高采烈。
如若没有这样一个彼此的约定,如若没有双方对7月15日这个特定日期的看重,使得人生总在不停地恍如初见,纵使再是情愫暗生,也只能作为偶尔飘起的回忆越行越远。每年的7月15日就像是那根拉着风筝的长线,看似就要飘走,却是一下子又被拽了回来。虽是一部爱情电影,却有了把一场漫漫人生当作修炼的味道,虽然这场修炼并非那么纯粹,总是在进进退退,真真假假,欲进反退,欲说还休。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第一个7月15日的约定之后,两人又颇为懊悔,齐欲反悔,却又事不凑巧,被父母拦住好事,这才有了以后两人虽携手出游,却又对只做朋友的约定做了口是心非的强化。这样的反反复复在剧中多次出现,他们并非圣徒,只是身不由己地造就了一场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现代版,看似总是造化弄人,折磨不休,其实不过是编剧在背后使出的翻云覆雨手,乃至两人最终正欲走到一起,艾玛却是横遭车祸,香消玉殒,看来编剧是执意要让这场精神恋爱划上一个完美句号,而不想让这场感情受到以后世俗生活的任何伤害。
这场修炼的最后结果其实正是要在双方历经生活的复杂滋味之后,等待接受彼此,从中更是可以看出编剧老到自然的功力。艾玛与德克斯特的生活轨迹分别是一上一下,构成了最终相遇的理由。艾玛始终爱上的是这个浪子,即使在她写作成功之后,她交往的艺术家男友也无法让她动心。而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那要看浪子为何回头?德克斯特那时已是千金散尽,落魄不已,也只有在那时他才能让心中对艾玛的依恋苏醒并无限放大,事业中正在走上坡路的艾玛更是为自己在他的心中赢回了尊严,这时两人的最终相恋才能显得一点都不突兀,但反过来想想,所谓精神上的恋爱其实仍是需要物质基础从中或作梗或相助才可功德圆满,不免又觉得现实的残酷无奈。
结尾里,1988年的7月15日,已说好双方不留号码,德克斯特又反悔,结果艾玛不仅留下了自己的,家中的,乃至父亲公司的号码这一场景最为动人,那时,他们年少青春:那时,他们未经沧海:那时,他们敢于许下戏言:那时,他们总觉得人生如若总在兜兜转转中恍如初见该是多么的美妙无比。
【责编/九月】
彼时的花花公子德克斯特在大学毕业之夜,与腼腆的艾玛相遇,前者不过是寻找着一个陌生女子,度一夜情,又怎知艾玛早已关注着他,芳心有属?眼看好事已成,却因艾玛过于看重,让习惯吃快餐只注重肉体享受的德克斯特意兴阑珊,甚至是想夺门而逃。两人由此半开玩笑半当真地确认以后只做亲密朋友,这一夜果真相拥而睡,相安无事。翌日正是1988年7月15日,这样一个日期由此构成了两人的特殊点,故事由此展开。
有时人生的大事还真不一定非要摆出个惊天动地的架式,就是这样一句戏言,却是由此在两人间的感情生活里纠缠不清。
毕业之后,德克斯特事业顺风顺水,继续着他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本就是双手空空的艾玛则要从头打拼,显得艰难无比,却仍是对德克斯特始终无法忘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编剧从中巧妙地选取的是每年的7月15日引出两人的真实生活。在两人之间的藕断丝连里,德克斯特始终像是个被动者,若即若离,可有可无,不比艾玛的一片痴心,生活艰难之时想要打电话诉说衷肠,勉强接受了一个男人时自己的双眼却又始终盯在那时已经成为主持人的德克斯特的无聊节目上,在痛不欲生地说出“我只是不再喜欢你了”时却又是言不由衷,但主动的艾玛在强势的德克斯特面前,却始终自卑,无法大胆地表白。电影中,她最经典的表情就是故作镇定地张大着嘴,意为“我们确实就是朋友,我对你没有其他想法”,当德克斯特对她拿出结婚请柬之时,纵使心如刀绞,却又硬要兴高采烈。
如若没有这样一个彼此的约定,如若没有双方对7月15日这个特定日期的看重,使得人生总在不停地恍如初见,纵使再是情愫暗生,也只能作为偶尔飘起的回忆越行越远。每年的7月15日就像是那根拉着风筝的长线,看似就要飘走,却是一下子又被拽了回来。虽是一部爱情电影,却有了把一场漫漫人生当作修炼的味道,虽然这场修炼并非那么纯粹,总是在进进退退,真真假假,欲进反退,欲说还休。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第一个7月15日的约定之后,两人又颇为懊悔,齐欲反悔,却又事不凑巧,被父母拦住好事,这才有了以后两人虽携手出游,却又对只做朋友的约定做了口是心非的强化。这样的反反复复在剧中多次出现,他们并非圣徒,只是身不由己地造就了一场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现代版,看似总是造化弄人,折磨不休,其实不过是编剧在背后使出的翻云覆雨手,乃至两人最终正欲走到一起,艾玛却是横遭车祸,香消玉殒,看来编剧是执意要让这场精神恋爱划上一个完美句号,而不想让这场感情受到以后世俗生活的任何伤害。
这场修炼的最后结果其实正是要在双方历经生活的复杂滋味之后,等待接受彼此,从中更是可以看出编剧老到自然的功力。艾玛与德克斯特的生活轨迹分别是一上一下,构成了最终相遇的理由。艾玛始终爱上的是这个浪子,即使在她写作成功之后,她交往的艺术家男友也无法让她动心。而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那要看浪子为何回头?德克斯特那时已是千金散尽,落魄不已,也只有在那时他才能让心中对艾玛的依恋苏醒并无限放大,事业中正在走上坡路的艾玛更是为自己在他的心中赢回了尊严,这时两人的最终相恋才能显得一点都不突兀,但反过来想想,所谓精神上的恋爱其实仍是需要物质基础从中或作梗或相助才可功德圆满,不免又觉得现实的残酷无奈。
结尾里,1988年的7月15日,已说好双方不留号码,德克斯特又反悔,结果艾玛不仅留下了自己的,家中的,乃至父亲公司的号码这一场景最为动人,那时,他们年少青春:那时,他们未经沧海:那时,他们敢于许下戏言:那时,他们总觉得人生如若总在兜兜转转中恍如初见该是多么的美妙无比。
【责编/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