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教育》(A版)2010年第12期刊登的《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的思考》一文,引起了我的共鸣。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的举措,对于我们宜黄县这样的山区小县的初中布局调整,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的必要性
从宜黄县的情况看,目前仍保持着一个乡镇一所初中的格局。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农村人口向县城流动,农村初中生源在不断萎缩,微型学校、微型班级现象日益严重。全县农村12所初中中,学生数少于100名的学校有2所,学生数在100名至300名之间的学校有6所。规模最小的初中平均每班不足30人,且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规模最大的初中也只在700人左右。这样就出现不少问题。一是教育资金投入分散。宜黄县农村初中规模小而学校数却不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和配套设施,占据了数量庞大的教育资源;且投资分散,不能达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初中学生数偏少,教师的编制数也相应偏少,导致学科教师配置不齐全。学科教师结构现状是语文、化学、数学学科教师相对饱和;初中物理、英语学科教师相对缺乏;音、体、美专业教师更是稀有;跨年级、跨学科兼课现象普遍。三是教学质量低。从2010年中考情况分析,全县前十名集中在县城初中,全县前100名中,乡镇初中不超过十人。四是教育资源闲置。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学校仪器设备、电脑、投影仪等资源的使用率极为有限。
二、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的有利性
农村初中布局调整的最终设想是实现初中教育全部进城。初中教育进城的有利性主要有:
一是有利于规模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初中学生进城,扩大了县城初中办学规模。规模办学有利于教师学科结构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学校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有利于培育良好学风,形成浓厚学习氛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形成科研氛围。
二是有利于减少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均衡。一些转学、择校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人民群众的观念已从“有书读”转到“读好书”。山区小县财政相对困难,在现有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发展,条件不允许。因此有必要集中财力,通过调整,做大做强县城初中,让学生集中在县城,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读好书”的要求。
三是有利于城区的发展建设。山区小县的经济发展和学校布局与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成。一方面,学校布局带动集镇的繁荣,城镇化建设又推动着学校规模发展。另一方面,初中学生进城就读,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或经商,或创业,或进企业务工,加快农民“洗脚上岸”的进程,进一步繁荣县域经济。
三、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科学规划实施步骤。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不能一蹴而就,需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经济建设状况和人口流动现状。在我县,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放开县城初中招生,做大县城初中,同时扩建好县城初中,做好承接学生的准备;第二步,撤并那些规模过小、发展空间窄的初中学校,保留学生人数超过400人的初中学校,办好乡镇联办初中;第三步,实现初中学校全部进城。
二是高度重视安全问题。①学生的寄宿安全。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后,有一大批学生需要寄宿在校。寄宿生的管理,建议采用封闭式、无空白的管理。②学生的交通安全。乡镇的学生需要回家和返校。这需要县城的几所初中学校采取分流措施,不同的学校规定不同的放学时段和返校时间,平衡交通线上的峰谷。
三是妥善处理遗留问题。①处理撤并后的农村初中校舍时,需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应把它继续作为教育和文化的场所。可改建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可划归乡镇中心小学使用,也可作为乡镇文化中心。②安置撤并后的师资时,可“县城选一部分”——根据县城初中的教学需要,通过考试的方式,选调一部分教师进县城初中;可“乡镇留一部分”——一部分教师留在本乡镇小学任教;可“岗位转一部分”——其余富余人员转为学校后勤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他们的待遇用“老人老办法”解决。③贫困初中学生的生活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④在初中布局调整和初中教育进城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征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意愿,以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确保初中布局调整的合理性和前瞻性,确保我县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黄县教育局)
一、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的必要性
从宜黄县的情况看,目前仍保持着一个乡镇一所初中的格局。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农村人口向县城流动,农村初中生源在不断萎缩,微型学校、微型班级现象日益严重。全县农村12所初中中,学生数少于100名的学校有2所,学生数在100名至300名之间的学校有6所。规模最小的初中平均每班不足30人,且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规模最大的初中也只在700人左右。这样就出现不少问题。一是教育资金投入分散。宜黄县农村初中规模小而学校数却不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和配套设施,占据了数量庞大的教育资源;且投资分散,不能达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初中学生数偏少,教师的编制数也相应偏少,导致学科教师配置不齐全。学科教师结构现状是语文、化学、数学学科教师相对饱和;初中物理、英语学科教师相对缺乏;音、体、美专业教师更是稀有;跨年级、跨学科兼课现象普遍。三是教学质量低。从2010年中考情况分析,全县前十名集中在县城初中,全县前100名中,乡镇初中不超过十人。四是教育资源闲置。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学校仪器设备、电脑、投影仪等资源的使用率极为有限。
二、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的有利性
农村初中布局调整的最终设想是实现初中教育全部进城。初中教育进城的有利性主要有:
一是有利于规模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初中学生进城,扩大了县城初中办学规模。规模办学有利于教师学科结构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学校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有利于培育良好学风,形成浓厚学习氛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形成科研氛围。
二是有利于减少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均衡。一些转学、择校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人民群众的观念已从“有书读”转到“读好书”。山区小县财政相对困难,在现有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发展,条件不允许。因此有必要集中财力,通过调整,做大做强县城初中,让学生集中在县城,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读好书”的要求。
三是有利于城区的发展建设。山区小县的经济发展和学校布局与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成。一方面,学校布局带动集镇的繁荣,城镇化建设又推动着学校规模发展。另一方面,初中学生进城就读,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或经商,或创业,或进企业务工,加快农民“洗脚上岸”的进程,进一步繁荣县域经济。
三、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科学规划实施步骤。农村初中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不能一蹴而就,需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经济建设状况和人口流动现状。在我县,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放开县城初中招生,做大县城初中,同时扩建好县城初中,做好承接学生的准备;第二步,撤并那些规模过小、发展空间窄的初中学校,保留学生人数超过400人的初中学校,办好乡镇联办初中;第三步,实现初中学校全部进城。
二是高度重视安全问题。①学生的寄宿安全。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后,有一大批学生需要寄宿在校。寄宿生的管理,建议采用封闭式、无空白的管理。②学生的交通安全。乡镇的学生需要回家和返校。这需要县城的几所初中学校采取分流措施,不同的学校规定不同的放学时段和返校时间,平衡交通线上的峰谷。
三是妥善处理遗留问题。①处理撤并后的农村初中校舍时,需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应把它继续作为教育和文化的场所。可改建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可划归乡镇中心小学使用,也可作为乡镇文化中心。②安置撤并后的师资时,可“县城选一部分”——根据县城初中的教学需要,通过考试的方式,选调一部分教师进县城初中;可“乡镇留一部分”——一部分教师留在本乡镇小学任教;可“岗位转一部分”——其余富余人员转为学校后勤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他们的待遇用“老人老办法”解决。③贫困初中学生的生活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④在初中布局调整和初中教育进城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征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意愿,以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确保初中布局调整的合理性和前瞻性,确保我县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黄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