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与学生创造力之培养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形势下,各行各业普遍都在强调创业理念和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作为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素质较高劳动者的重任,努力培养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其现实性和深远性不言而喻,特别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其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下面就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与学生创造力之培养略谈个人肤浅之见.
  
  一、 数学生态课堂与创造力的内涵及特征
  1.数学生态课堂的内涵
  数学生态课堂是师生以实践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民主效率为管理前提;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地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的学习场所.
  2.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些创造性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品质.创造力是人类本身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能力、智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诸种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3.数学生态课堂具有三个特征:
  (1) 本真自然:求真实、顺自然、求和谐.
  所谓“本”不是“书本”,而是“人本”、教师尤其要注意“生本”.“真”即指生态性和真实性,“自然”就是指创设自然化、民主化、生活化、自主性、情感性、趣味性的学习气氛,建立师生间朋友般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被吸引、被激励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引领学生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本真生命的超越.
  (2) 生命灵动:爱生命、生动态、启智慧.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达到数学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数学生态课堂是灵动的课堂,师生的灵感相互交织,思维彼此碰撞,生命自由生态生长.
  (3) 整体提升:注整体、适开放、重提升.
  “整体”即指数学生态课堂应注意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态化,应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应着眼知识的“系统化”,应着眼“生态圈”,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统一在数学知识境域这一整体中.“提升”就是不断开发全体师生自身潜能,启迪师生智慧,创造自我、健全生命、发展生命,取得数学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的全面整体提升.
  4.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
  (1) 变通性:思维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 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3) 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同寻常的独特、独个见解.既要培养聚合思维,更要培养发散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理应成为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创造力,首先必须转变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绝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才能让学生拥有一套运用数学知识的“参照基础架构”,才能有效驾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事实上,现成的书本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念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念.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只有用教师创造来教会学生创造,用教师创造力来激发学生创造力,只有用教师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只有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学会超越不仅是可行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预期教学目标.
  
  三、 数学生态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之创造力
  数学乃“思维之体操”,数学理应成为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前沿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独立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观察是启迪智力的门户,是拓展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深刻与否、深刻程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已想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造性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例1试求lgtg1°•lgtg2°…lgtg89°的值.
  学生凭着直觉很可能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但很难解决问题,因为这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表现为思维呆板,而细致观察、深刻分析,就可以克服这种思维弊端,形成自己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就能明白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其实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了这种定势干扰,最终就能够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lgtg45°=0,这是此题的关键点,从而能迅速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 着力提高学生的猜想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猜想是根据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富于猜想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作为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欲,决不能急于把全部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导在前”,“导”学生观察分析;“导”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大胆猜、去主动想,猜想问题的结论、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性,猜想知识彼此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和猜想的积极性.
  例2在直线L同侧有P、Q两点,试在直线L上试找一点M,使∠PMQ最大.
  本题的解法不能一眼就看出.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假设动点M在直线L上从左向右逐渐移动,并随时观察∠PMQ的变化,可发现:开始是∠PMQ极小,随着M点的右移,∠PMQ逐渐增大,当接近K点时,∠PMQ又逐渐变小(到了K点,∠PMQ等于0).于是初步猜想,在这两个极限位置之间一定存在一点M0,使∠PMQ最大.如果结合圆弧的圆周角的知识,便可进一步猜想:过P、Q两点所作圆与直线L相切,切点M0即为所求.然而,过P、Q两点且与直线L相切的圆是否只有一个,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地培养.
  (三) 打造炼就学生的质疑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点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轻信直观,不迷信权威,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人云我云”,“书云我云”.
  例3在讲授《反正弦函数》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些系列问题:
  ① 我们学过正弦函数y=sinx,它是否存在反函数呢?为什么?
  ② 在(-∞,+∞)上,正弦函数y=sinx不存在反函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研究反正弦函数呢?
  ③ 为使正弦函数y=sinx满足y与x间成单值对应,这某一区间如何寻找?怎样的区间是最佳区间?为什么?
  讲授反余弦函数y=cosx时,在完成了上述同样的三个步骤后,可向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
  ④ 反余弦函数y=arccosx与反正弦函数y=arcsinx在定义时有什么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习中应该怎样注意这些区别?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对反正弦函数得到了创造性地理解与掌握.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四) 全面训练学生的统摄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保证
  思维的统摄能力,即辩证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在否定、变化、发展中筛选出最经得住考验的东西,努力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顺序性、持续性和广延性作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经常性的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做到“兼权熟计”.尤其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不能单一的依赖定义、定理、公理、公式,而是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某个单元、章节或某些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
  例4已知n是自然数,且n不是5的倍数,求证:n1992-1能被5整除.
  本题结论给人的直观映象是进行因式分解或者用二项式定理.许多学生往往很难做下去.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努力寻找其他切实可行的办法.在这里,思维的统摄能力尤为重要.本题的最佳解法是将n1992写成(n4)498的形式,对n进行奇偶性的讨论:若n为奇数,则个位数字必为1;若n为偶数,则个位数字必为6.故n1992-1必为5的倍数.由此可知,灵感的产生,是思维统摄的必然结果.所以说,当我们引导学生站到数学知识结构的至高点时,他们就能把握问题的脉络,他们的思维就能够闪耀出创造性的火花!他们的创造力就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与方程和不等式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所有内容当中都能够看到它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在高考当中的重要地位.函数的值域和最值是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它涉及到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本文将通过具体的问题,介绍处理函数值域应用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一、 给定函数解析式  对
期刊
在讲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的复习题第十一题第三小题“函数f(x)=(m+1)x-mx+m-1,若不等式f(x)>0的解集为R,则m的取值范围是”时,有位学生问:“由x∈R时,x2-x+1>0恒成立,故f(x)>0等价于m>x2-1x2-x+1.构建函数y=x2-1x2-x+1(x∈R),于是m只要大于函数y=x2-1x2-x+1(x∈R)的最大值即可”.在将学生的想法完善时,笔者发现借
期刊
空间向量是数与形的结合体,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亦是研究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法宝”,它用简明、易懂的代数运算代替抽象、复杂的逻辑论证来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从而使立体几何的研究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平行、垂直、角、距离是立体几何中的“四大”典型问题,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同学因难以找出平面角或垂线段而望而生畏,但若能适当运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则无需进行繁、难的几何作图和推理论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以知识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知探索活动.要实现这一新理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真正做到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
期刊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教学检测应遵循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如何将课程标准落实到高三复习课上,使复习课的目标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使课堂教学在目标引领下走向有效、高效,一直是高三老师研讨的话题.笔者有幸在无锡市高三复习研
期刊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高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
期刊
从文科考生走出试场时脸上的表情来看今年我们江苏的数学试卷并不太难.通过笔者的下水做题,发觉今年数学试题总体平稳,题型、结构、内容与前几年相比没有变化;能很好的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试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基础与能力并重,注重数学思维,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查了数学思维与思想.题目先易后难,运算量没去年来的大,总体难度低于前两年.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有一定的创新,体现新课程“人
期刊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1].随着高三一轮复习,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二轮复习中新颖的数学问题减少,课堂的模式相对单一.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很多学生甚至认为每天都是重复的.如何打造高效二轮课堂的问题摆在广大高中教师的面前.一些老师产生了:“讲什么?怎么讲?”的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两种心理现象:一是认为第一轮复习把该讲的都已经讲了,再讲也没
期刊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如何解数学题,教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解题对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然而,在数学解题教学实践中,常发现部分学生在遇到陌生的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觉得无章可循.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认为除了做好审题、规范表达等工作外,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在解题中的目标意识.    一、 目
期刊
授课班级:高三(3)班  学生情况:理化组合的平行班生源状况一般  授课内容:试卷评析  1 课堂片段实录  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敬礼!  师:同学们好!  生众:老师好!(这一激情回答全校第一)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道三角形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