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时期,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思想,体会文本内涵。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培养学生语感、审美、思维以及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朗读能力是一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以读促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91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根据新課标的指导要求,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并掌握朗读技巧,尽可能地通过朗读走进文本中,理解文本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将文本的精神实质生动表达出来。
一、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朗读兴趣
1.利用合作提高朗读热情
这里的合作是指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朗读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学习提高朗读教学效果。具体来讲是指,在初读阶段利用合作完成朗读活动,教师需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出不会读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流利朗读;在熟读阶段通过师生合作,弄清楚不明白的语句;在品读阶段通过师生合作,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1]。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教师能够掌握学生预习不到位的地方并加以指导,这样教师在合作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检查预习的任务,同时也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2.引领朗读情感,调用跟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朗读教学中的重点,想要学生读出感情,就必须使学生充分领悟到文本的思想,掌握文本中人物性格以及事物特点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利用跟读的方式,即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通过跟读让学生在倾听和模仿的过程中进行体会和感悟,同时促进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渲染朗读氛围,运用范读
教师范读时朗读教学中的重要形式,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教师在进行范读时,需要把握好文本的感情色彩,有自身对文本的感悟,利用饱满的感情将文本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内涵利用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发挥出范读的示范性作用,这样才能起到范读应有的效果。在开展范读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针对需要重点品析的语句、学生情感把握不准的句子等,结合教学的需要进行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依据教材,明确朗读方法
1.把握形散神聚开展散文朗读
散文有多样的结构样式,是小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体裁,但是其具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脉络,理解文本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2]。在散文朗读中,需要根据作品内容将其中的语言气势、艺术风格等充分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人物描写中突出其外部、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技巧,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想要突出兴奋的心理特点时,在朗读中需要“气满声高、轻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散文的特点,在朗读中注重语气、节奏的应用。
2.掌握故事形象进行寓言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往往篇幅比较少、结构比较紧凑,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比较简练,能够准确地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在寓言故事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寓意,当学生体会到故事的寓意后,才能把握文本故事脉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用自然的语调朗读寓言,就像平常讲故事一样自然流利。要把握好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内部技巧方法。最后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通过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将寓言中的寓意表达出来。
3.注重变化基调开展古诗朗读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古诗中的语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在古诗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古诗的节奏和韵律。首先带领学生解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其次在进行古诗朗读时,根据每一句古诗的意思将朗读的节奏划分出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在节奏变化以及押韵的变化上进行感悟。比如《题西林壁》的教学中,带领学生了解作者时代历史和故事背景之后,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将前两句描写奇秀风景的句子利用轻松的语气和明快的语速朗读出来;对后面表达生活哲理的诗句朗读时,语速要稍微放慢,同时将语气稍微加重,注重“同”“中”的押韵。通过对朗读节奏、押韵、语速等各个方面的把握,凸显诗歌的旋律美。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古诗朗读的基调,才能对其中所要表达的意境有更深的体会,才能将古诗的意境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三、注重差异性,实施多元化朗读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能起到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评价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新课标规范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例如朗读不流利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朗读的技巧方面去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有效的鼓励提高学生朗读的自信。其次要根据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的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能力,在朗读教学评价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要结合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朗读技巧、情感、神态以及结果等开展评价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丰富评价的语言,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教学方式不仅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克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60-62.
[2]黄宏桂.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45.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第二完全小学418100)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以读促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091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根据新課标的指导要求,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并掌握朗读技巧,尽可能地通过朗读走进文本中,理解文本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将文本的精神实质生动表达出来。
一、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朗读兴趣
1.利用合作提高朗读热情
这里的合作是指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朗读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学习提高朗读教学效果。具体来讲是指,在初读阶段利用合作完成朗读活动,教师需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出不会读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流利朗读;在熟读阶段通过师生合作,弄清楚不明白的语句;在品读阶段通过师生合作,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1]。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教师能够掌握学生预习不到位的地方并加以指导,这样教师在合作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检查预习的任务,同时也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2.引领朗读情感,调用跟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朗读教学中的重点,想要学生读出感情,就必须使学生充分领悟到文本的思想,掌握文本中人物性格以及事物特点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利用跟读的方式,即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通过跟读让学生在倾听和模仿的过程中进行体会和感悟,同时促进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渲染朗读氛围,运用范读
教师范读时朗读教学中的重要形式,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教师在进行范读时,需要把握好文本的感情色彩,有自身对文本的感悟,利用饱满的感情将文本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内涵利用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发挥出范读的示范性作用,这样才能起到范读应有的效果。在开展范读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针对需要重点品析的语句、学生情感把握不准的句子等,结合教学的需要进行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依据教材,明确朗读方法
1.把握形散神聚开展散文朗读
散文有多样的结构样式,是小学生比较难掌握的体裁,但是其具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脉络,理解文本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2]。在散文朗读中,需要根据作品内容将其中的语言气势、艺术风格等充分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人物描写中突出其外部、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技巧,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想要突出兴奋的心理特点时,在朗读中需要“气满声高、轻快”。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散文的特点,在朗读中注重语气、节奏的应用。
2.掌握故事形象进行寓言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往往篇幅比较少、结构比较紧凑,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比较简练,能够准确地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在寓言故事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寓意,当学生体会到故事的寓意后,才能把握文本故事脉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用自然的语调朗读寓言,就像平常讲故事一样自然流利。要把握好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内部技巧方法。最后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通过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将寓言中的寓意表达出来。
3.注重变化基调开展古诗朗读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古诗中的语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在古诗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古诗的节奏和韵律。首先带领学生解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其次在进行古诗朗读时,根据每一句古诗的意思将朗读的节奏划分出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在节奏变化以及押韵的变化上进行感悟。比如《题西林壁》的教学中,带领学生了解作者时代历史和故事背景之后,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将前两句描写奇秀风景的句子利用轻松的语气和明快的语速朗读出来;对后面表达生活哲理的诗句朗读时,语速要稍微放慢,同时将语气稍微加重,注重“同”“中”的押韵。通过对朗读节奏、押韵、语速等各个方面的把握,凸显诗歌的旋律美。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古诗朗读的基调,才能对其中所要表达的意境有更深的体会,才能将古诗的意境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现在自己的脑海中。
三、注重差异性,实施多元化朗读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能起到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评价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新课标规范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例如朗读不流利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朗读的技巧方面去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有效的鼓励提高学生朗读的自信。其次要根据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的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能力,在朗读教学评价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要结合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朗读技巧、情感、神态以及结果等开展评价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丰富评价的语言,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教学方式不仅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克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60-62.
[2]黄宏桂.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45.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第二完全小学4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