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激趣 拓宽学生阅读层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教学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而阅读教学的开展则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重要教学实施。但是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低,阅读理解的能力也相对较弱。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中学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将就如何提升职业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率进行具体方法的阐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中学的很多学生的文化类课程基础都较为薄弱,其学习的热情也较低。所以,为了推进有效性的职业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首先要做好的一个步骤就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吸引学生进入到阅读学习之中,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继而更加有效地推进职业中学的阅读教学实施和发展。
  激发出职业中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加强趣味性的教学导入分量,从而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例如:在开展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北京春夏秋冬的照片,借助色彩上的冲击和强烈对比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继而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随后,在展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郁达夫在日留学过程中的一些趣味故事以及郁达夫在五四时期的一些逸闻趣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借助以上几个环节和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有效而成功地导入到教学实施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继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将为有效性的职业中学阅读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收集素材
  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离不开阅读材料,而且阅读是需要积累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笔者认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而且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收集阅读的素材。
  阅读素材的收集影响到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和层次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发展以及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切近教学的实施恰当地引导学生收集素材,阅读素材。例如:在《荷塘月色》这篇回忆性的散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多收集、阅读朱自清的文章,从而借助朱自清其他的文章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朱自清的散文特色,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类型化的阅读方式。
  另一方面,在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收集周作人、郁达夫、俞平伯等同时期的散文大家的散文材料。通过阅读不同的作家的散文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范畴,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和阅读品味,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一个比较性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材料,也能够极为有效地推进阅读教学的实施。
  三、鼓励学生做批注
  阅读是需要积累的,同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有时候需要灵感的帮助。而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灵感及时地抓住,也为了学生能够学会将自己的瞬时感悟转化为持续性的理解,继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鼓励学生做批注的教学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
  鼓励学生做批注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自己在遇到过程中具体化的感悟和短暂性的妙想都进行摘录和记录。例如:在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想到了“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等名言名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立即将自己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将丰富学生的积累。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想起了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我与地坛》等内容以及感悟。那么,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及时地将这些内容作为自己对课文的批注及时进行记录。
  学生在阅读中写下的批注并不都是正确或者是合理的,但是这些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阅读感觉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记录,这样的方式必将有效地推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此外,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批注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途径,更是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和阅读创见的重要体现。而这些都将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职业中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大薄弱环节。做好职业中学的阅读教学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提升个人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迎战工作中的挑战。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护士学校。
其他文献
关注学生的“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关注学生写作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作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爱写”,在实际写作中表现出“不会写”,作品最终呈现的是“写不好”。如何改变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怕写”“不会写”“写不好”状况,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是值得语文教师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试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  一、降低门槛,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写”  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笔者发现在众多《边城》课例中,突出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内容上没有充分把握其艺术价值,如过多纠结于故事情节的梳理,没有体会到《边城》的抒情式叙事风格,作者有意淡化故事情节、模糊人物复杂性等;再如欣赏仅停留在感受美,而没有感受到美丽背后的忧愁。二是对主题理解有些封闭,没有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理念及文学史的发展进行动态的、多维度的探究和把握。本文旨在这两方面有所开拓。  一、抒情的叙事  传统小说重
摘 要:文章从我国对全球胜任力人才需求的背景入手,梳理分析了全球胜任力的核心理念,提出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中应包含背景知识、外语基础、跨文化交际技能、全球视角、尊重多元文化、有效行动六个方面的核心要素。以此为框架,讨论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并据此分析了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的实践。我国高校需进一步凝练全球胜任力的核心理念,充分利用中外合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然而,回归到现实中的语文教学,“以教代学”的现象比比皆是:生怕学生不会走路,或者嫌学生太笨,速度太慢,教师干脆背起学生就走,很快就走完全程,酣畅淋漓,无比痛快。散文原本是充满诗情画意与人文关怀,但是在教师“好教”之风的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以看出,景与情相依相成,不可分离。  古代诗歌是这样,现当代诗歌也是这样。现以中国古代诗歌为例简略分析景与情的关系。诗中情与景的安排设计,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寓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于是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  从景与情外在结
一、典题导入:  典题1:请举两例分析本词中想象手法的运用。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试题解析:这首宋词的标题已经明确的介绍了这是一首送别诗。“白苎新袍入嫩凉”一句主要是介绍廓之的穿着及考试时节,这一句很明显是实写。“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则是在想象
2015年10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针对这条新闻,我希望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新闻素材的探究中巩固语文学科知识,带领学生一起挖掘新闻的文化价值;在研读思考的过程中,训练科学的思维能力,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以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基于此,我设计了三个版块的语用题教学内容:  版块一、文化探究题:名字里的乾坤  屠呦呦出生,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诗经·小雅·鹿鸣》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维、沟通师生感情,增进民主合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有效的提问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起学生的思维,利用提问反馈,捕捉学生学习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
语文是有生命的,欣赏文章是一种审美,也是一种快乐。课文中处处皆有美。如《醉翁亭记》中的“林壑尤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之美,《我的空中楼阁》中“山如眉黛”般的美,《春》中的色彩、图画之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是为考试分数而学,老师也是为考试而教,我们都忽视了语文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精神上的愉悦,审美上的快乐。同学们对语文认识不够,兴趣不高,更谈不上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其中的美。我们老师要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考察的一大板块。观近几年中考语文阅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情况不如人意,提高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是备考难解之“结”。  一、由阅卷观学生存在的问题。  我们从阅卷中发现,学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存在不容忽视的硬伤。  (一)语文知识缺失  阅卷中发现,学生失分很多时候并非因为粗心等其他可避免因素。相反,不少学生对语文知识缺失,导致题无从下笔或不着边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