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欠发达地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难题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梅州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剖析欠发达地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困境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培植职教内涵,破解发展瓶颈的对策。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模式;职教内涵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和终身化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为当时当地更多的适龄青少年提供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为改善区域从业人员技术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为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办学条件和学校管理等长期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打折扣,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毕业生的社会适用性评价变差,学校吸引力和社会信任度愈来愈弱。如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重塑形象,提高吸引力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投资者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困境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人口总数占广东全省的6.5%,土地总面积占广东省的8.9%且山多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城镇化率仅为43.57%,比广东省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的51.3%,且GDP仅占广东省的2%左右,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据调查,梅州市现有隶属教育部门的15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有些学校基础能力薄弱,与梅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部分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实训条件、学校资源配置等,不能适应梅州市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一)办学基础条件薄弱,教学资源匮乏。
  据调查,梅州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多数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小,运动场室少;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小,属“麻雀”型学校;实训设备设施陈旧落后、数量不足,实训场室功能划分紊乱、利用率低,专业图书数量少;专任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欠发达地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设置门槛较低,相关职能部门把关不严,“家庭作坊式”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造成学校办学基础条件“先天不足”。二是投资者重利润、重短期效益,忽视教育教学质量,忽视长远利益,缺乏投入特别是缺乏长期投资机制,发展后劲不足。三是资金来源单一,学生学费是资金主要来源,生源少资金就少。
  (二)办学思路滞后,办学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
  据调查,梅州市大部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薄弱,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企业的岗位要求等脱节,毕业生的社会适用性评价较差。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或为普通中学离退休人员、或为停薪留职人员、或为企业下岗人员等,对办什么样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技能,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思路不清晰。二是专业建设缺乏充分调研论证,跟风现象明显,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不明确,适应性差。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聘任制教师数量少,临时聘请教师比例大且多为中学文化课教师,教师素质较低且不稳定,学生专业技能无保障,动手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强。
  二、培植职教内涵,破解发展瓶颈
  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要取得良好的发展,真正发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主动面向企业和学生“两个市场”“两种需求”,找准结合点,既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又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培植学校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之路,实行变道赶超。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夯实职业教育基石。
  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真正为国家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型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适应发展需要,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职业教育法》,依法依规办学,抛弃急切近利和短视行为,牢固树立“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主要服务企业和学生“两个市场”“两种需求”。一是要坚持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强化品牌意识。要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主动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依据区域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等机制,提高专业建设的前瞻性,提升專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契合度,办出专业品牌特色。二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质量意识。要积极实践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终身教育意识。要符合人的认知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全面发展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坚持“技能培养”与“人格塑造”有机结合,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又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和职业素质养成,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植学校内涵,做好学校的事情。
  1. 加强校企合作,以贡献求发展。
  学校要遵循人的认知与成长、职业教育教学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大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从强化内涵建设着手,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形成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和动态调整机制,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具体做到“五个对接”:   一是专业建设要对接支柱产业职业岗位。学校专业建设要紧贴梅州“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行业岗位群的需求,通过深入研究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产业链、岗位链及人才培养链的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学者等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就业岗位明确,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适应性和办学的质量及效益。
  二是培养模式要对接企业用人要求。学校要成立有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知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工作。研究论证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产业链及人才培养链的要求,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
  三是课程体系要对接岗位技能标准。学校要与行业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以岗位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体系,参照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以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实施课程改革”的模式,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共同撰写教学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全面实施岗位职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特色教材建设,构建基于行业标准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四是教学过程要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工科类专业要自觉实践行动导向法,让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掌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是学历证书要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积极推进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结合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针对学生技能等考评开设相应专业课程,增加相应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确保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真正使学生做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
  2. 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要主动适应企业与学生发展需求,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的需要为依据,实施“育人为本,突出特色”的战略,在“面”上求提高,在“点”上求突破,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实践。
  一是要积极实践“订单培养”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校在企业建实习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生产车间”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企业文化和行业标准融入到学校,建设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和毕业生评价标准,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二是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建设,变学科应试体系为职业能力体系,突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做到以目标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手段,并依此修订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三是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实施上,变知识的学习为职业能力的培养,如汽修专业可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努力实践“边做边学”的行为导向教学。数控、模具专业可实施钳、车、铣、磨、钻、数控车、点加工、质量检验等生产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感受生产氛围,领略企业文化。
  四是要改革考试制度,变一次性考试为过程考试,变以认知能力为主的考试为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考试,形成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能力与素质并重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增强学校的适应力。
  3.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
  学校要严格以《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为依据,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和生本理念,检查落实教学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创新评价体系,夯实教学基础,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一要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夯实教学基础。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确保教学工作有效落实。
  二要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严格按“实验、实训”为主要内容的“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如畜牧专业实行单元模拟,建立“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二场一院,即现代化养猪场、养鸡场和兽医院)—顶岗实习—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财会专业实行实物动态模拟;导游专业将课堂设到景区;园林、汽车专业实行实战模拟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兴趣。
  三要严把考核标准,改革评价机制。如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课程开展以上机操作考核为主的改革,代替理论考核为主的模式;书法、舞蹈、素描等以技能考代替理论考,实现组织教学情境化、能力训练项目化、考核评价方式开放化的一体化评价。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笔试变为综合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变为多元主体评价,评价过程由一次性终结变为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4. 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要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的原则,完善学校的董事会、理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和学校章程,聘任高素质管理者,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账务管理、师资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规范可行。学校要重视校务公开,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凡涉及学校长远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增强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发挥教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培植教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度。
  学校要积极完善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以有效的激励考核评价机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完善考核评价的内容、激励方式,避免“1 1”的算术计算的简单量化考核,增强教职工成就感。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发展的风险保障与预警机制,按“按劳分配、按岗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学校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方案,稳定师资队伍并确保每位教职员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育教学。
  5. 重视队伍建设,打造核心团队。
  (1)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构建核心管理队伍。学校要面向社会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拔、聘任具有专业知识、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担任管理干部,特别要把业务能力强、观念新、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选拔培养为学校管理干部,为学校的管理干部队伍注入活力,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重视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骨干教师队伍。学校要适应需求,定期开展骨干教师在岗培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班主任能力培训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教师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教师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
  三、政府重视、强化统筹、增强活力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級党委政府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抓实抓好。
  一是加大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要设立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对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质量高、有办学特色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给予资助或其他政策支持。要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应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增加民办学校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政府统筹职能,帮助指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参与以公办国家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为主体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健全国家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和民办学校实训基地共享制度和“结亲”帮扶制度,以国家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先进办学理念为平台,实行联合招生、共同教学,实训资源共享等联合办学制度,国家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送教下校,送技下校,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作者单位:梅州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中国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R].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09,(3).
  [2]袁振国. 发展我国教育产业政策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4-03-15  作者简介:邵博(1987-),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民办教育理论与政策。(广东 广州/510035)摘要:广东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在广东职业教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面临着生源日渐不足、吸引力下降、经费来源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的挑战。政府、
摘要:本文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研究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方法的创新,解决学生与学校、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的协调问题、学生在酒店边上课边实践等难题,不断创新丰富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我院在今后更有效地采用这一模式,培养掌握真本领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国内其它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和其它专业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
摘 要:数学教学对中职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凭借自身十多年中职数学教学积淀,结合自身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了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探讨教学的艺术。笔者认为,作为中职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让数学走进专业和生活,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伴以多元化教学评价,才能创造高效的课堂。此外,笔者也提出了语言、陷阱、情感和反思四种教学艺术,以拓展和开
摘要:中国的教育走向世界与国际教育接轨,建立国际人文交流机制,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本文着重阐述了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初步探索和办学理念—让学生“走向世界从这里开始”,以及学院的设想——“为功足下,放彩全球”。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理念  一、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国内校本部的现状  学院坐落于广州市郊,白云国际机场附近。南校区依山而建,风景如画;北校区则
摘 要:本文主要以建筑施工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专业模块课程教学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形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交互方式。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中职数学;专业模块;探索  建筑施工专业一直是我校的名牌专业,该专业大多数学生的家庭中普遍都有从事建筑施工的亲戚和朋友,学生本人很多也在工地上有过
摘要:本文研究选择高职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在专业调研、确定面向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建构了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摄影与图像处理、影视动画制作等3个专业方向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以期为高职相关专业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
摘要:本文在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以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和法律素质为基本内容,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以生为本、协同育人”训练理念和“内引外延、文化融合”运行机制的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新体系,在职业素质训练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应用成效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内引外延;协同育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本刊记者  水濂巍巍翠岭,西湖荡荡银光!东莞市南博职业技术学校坐落在这美丽而传奇的——水濂山下,西子湖旁!  作为东莞知名的民办职业学校——东莞市南博职业技术学校,她的诞生,是对区域经济诉求的回应,是对职业教育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东莞,享有中国南方的制造业名城之美誉,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随着经济规模的壮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东莞经济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素质型人才的需求
收稿日期:2014-04-02  作者简介:刘晓红(1957-),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专业类教学改革。(广东 广州/510300)  马炎坤(1964-),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专业类教学改革。(广东 广州/510300)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0201037)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本文以制冷设备维修工国家
摘要: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中职教育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培养方式,它几乎是高校专业培养模式的微缩版。本文以旅游专业为主要研究样本,深度考察其人才培养方式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并以此为基础简要分析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利弊。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中职教育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培养方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