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涯教育中的理论梳理与实践探究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涯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但是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探究,相关理论也有待梳理更新。因此在对生涯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了解经典的生涯理论核心和最新的理论进展,增进对生涯本质的探究和认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面向173名高中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涯需求;结合数据结果与生涯理论,探索对中学生涯教育实践的新启发。
  关键词:生涯教育;生涯理论;问卷调查;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试验)》等多份文件对中学开展生涯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中高考新政策的出台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性,同时也把学生的生涯需求提到新高度。对于学生而言,正处于发展中的生命体需要在中学阶段直面选择。如何遵循生命成长和学校教育规律,开发个体潜能,尊重个性差异,为学生们搭建体验学习的舞台,帮助他们获得与自我相宜的发展规划,是心理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面对学生们的迫切需求,我校的生涯教育逐步开展起来,由学校领导牵头组建团队进行研讨,生成生涯教育的整体计划。包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尤其在高中增加了生涯探索课;组织生涯教育系列活动,如不同领域专业讲座、学长咨询会等。作为心理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活动的组织策划,而同时也在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反思待改进之处。也学习参考了许多市区级教材、各兄弟学校生涯教育经验,但仍感觉有诸多欠缺。反思发现缺乏的是对生涯理论的系统梳理,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各理论的切实性及利弊,才能做到在实践中“顶天立地”——既有理论的强有力引导,又能緊贴学生需求落地而行,使生涯教育更具深度和实效性。
  因此本研究在对生涯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了解经典的生涯理论核心和最新的理论进展,增进对生涯本质的探究和认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师访谈结果设计问卷,面向173名高中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涯需求;结合数据结果与生涯理论,探索对中学生涯教育实践的新启发。
  一、定义与理论概述
  (一)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源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1971年,当时的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尔兰得正式提出“生涯教育”一词[1]。生涯教育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生涯教育,是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的时空中所接受的、以认识自我与职业,和以规划未来生涯为主要内容的一切教育活动。所谓狭义的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设计、认识未来的自我、确立生涯目标、选择生涯职业、实施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业性学校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2]。
  本研究认为的生涯教育聚焦于在学校形态下,面向中学生开展的与生涯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包含生涯觉察、自我探索等一系列内容,以及学生参与的自发或有组织的实践探索活动等。
  (二)生涯理论
  1.人职匹配理论
  该理论由帕森斯初创,威廉森、霍兰德等人进一步发展。经典的人职匹配理论强调人的特性在谋求职业前即已由先天及早期环境决定,人的未来职业由人的特性决定[3]。自从帕森斯开创了“知己、知彼、匹配”三步骤的职业指导系统,理论的发展基本上都在这个框架之下进行,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做职业选择上。按照发展顺序,该理论可以划分为:特质-因素理论、人格类型及职业锚理论等。
  2.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意识并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而是在童年时代就开始萌生;随着个体的成长,其职业选择意识也发生着改变[4]。这个过程可以被分成几个阶段,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此阶段的划分都有所不同,如:施恩的职业生涯九阶段理论、格林豪斯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利文森的生涯发展六阶段理论、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三阶段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
  这当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舒伯,他将生涯发展过程划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15-24岁属于探索期,需要学校教育、休闲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参与,支持促进个体自我角色的形成、职业探索和选择[5]。此外舒伯的“生涯彩虹图”形象地展示了生活空间中的六种角色,认为生涯还具有广度和宽度。这都为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提供了支持和方向。
  3.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CIP),是Gary Peterson 的团队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来的[6]。CIP认为决策职业问题需要四个领域的信息加工,即自我认知、职业知识、决策技能和执行。自我认知包括个人职业价值观、兴趣、技能和就业偏好;职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如何实施工作计划;决策技能包括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Evaluation)、执行(Execution),即CASVE循环;最上层的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知识、体验和调节[7]。
  4.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SCCT)以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主要围绕核心认知变量、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来分析个体生涯发展进程[8]。
  5.后现代理论
  20 世纪末,一些学者借鉴后现代主义,对生涯理论进行了较大革新,如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Arthur,1994)、生涯混沌理论(Robert Pryor &Jim Bright,2003)、生涯建构理论(Savickas,2005)、叙事生涯咨询(Michael White,1990;Savickas,2005)等。
  其中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指一种不限于单一雇佣范围的一系列就业机会的职业路径。这种雇佣范围不仅仅指当前的组织,还包含不同的岗位、专业、职能、角色,甚至国别、文化等(DeFillippi & Arthur, 1994)[9]。生涯混沌理论强调的是“生涯不确定感”(perceived career uncertainty),认为生涯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等非线性本质,应考虑多重变化因素及机遇因素对生涯发展的影响[10]。后现代生涯理论认为,适应力比规划力更重要,以“适应”取代“规划”,“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成为新的重要概念[11]。   可以看到后现代理论更强调的是现代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给生涯所带来的新的特点,即多重可能、不确定感、无边界,因此更着重考虑个体的生涯适应力和主动建构。这点对于中学阶段开展生涯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背景
  继上学期高一年级结束生涯课之后,本学期在高二年级开设生涯课,并继续在高中年级开展生涯教育活动。但高一年级的生涯课和生涯活动的设计基本都是在上述的人职匹配理论和生涯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不少困惑和问题。为了更好地科学地了解学生生涯现状及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更新,调整生涯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在高二年级开展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
  北京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使用问卷星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回收173份(回收率为89.6%),因问卷星支持题目必答、主观题最少字数等设置,因此回收到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三)调查工具
  1.自编题目
  根据面向年级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访谈结果,结合调查目的设计相关题目,包括对未来的设想程度、想法的来源、目标对当下学习的影响等内容。
  2.生涯适应力的测量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生涯适应力量表。该量表由24 个题目构成,包括四个维度,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自主和生涯信心,每个维度包含6 个题目,Likert 5 点计分。问卷总分越高,代表生涯适应力越强。
  (四)数据分析结果
  数据回收后,结合问卷星的处理,使用spss和Excel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现摘取部分重点呈现如下:
  1.关于高中之后的目标状况
  2.对未来目标设想与选择的来源
  3.生涯适应力的现状
  三、理论结合实际,对實践工作的启发
  (一)从人职匹配到互动发展
  在目前的生涯教育中常用的是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Holland,1959)认为按照职业要求,人的个性可以归纳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六种类型,分别具有相应的职业适应范围。在生涯课上经典的活动就是根据该理论改变的六岛环游,并结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结果进行解读,活动和测评的确都很受学生欢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自我探究。但在对应的职业范围上,学生们表现出困惑或是怀疑,这也体现出了该理论在现实中的不足之处,即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职业的种类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并仍在继续的变化中,甚至高中生们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很可能都尚未出现。
  对此需要调整的是更恰当地解读测评结果,不论是职业兴趣测评还是MBTI这样的人格测评,都要提醒学生们不能把个人特征和职业特征机械地匹配,而应结合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考虑到知识领域中包括自我认知和职业知识,并尝试加入平衡单的使用提升学生的决策技能;结合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CCT,使学生觉察自己的兴趣发展路径感受到认知变量、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三者间是互动关系,而非单纯的线性匹配,通过测评或课堂活动对自我的了解不是为了找到匹配的职业,更重要的是激发自我探索和学习经历。
  (二)从规划能力到生涯适应力
  生涯理论更新发展所带来的最大启发就是生涯适应力等概念的引入,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飞速变化的不仅仅是外部世界,还有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他们自己,兴趣的快速消退或转移、不断获取或发展新技能,甚至相对稳定的人格和价值观也都仅仅在形成的过程中,仍有很大可能发生变化,这也正是当前生涯教育的难点。而后现代理论对生涯不确定性的肯定,对“生涯适应力”“主动建构”“生涯心理资源”的研究,使得这个难点有了突破的可能。
  从问卷结果来看,目前虽然部分学生已经有一些对未来的设想,甚至具体到目标专业、大学、职业,但生涯适应力水平有待探讨,其中生涯自主和生涯信心的最小值都大于1,存在填写问卷时自我主观评价偏高的可能,尽管如此与以往研究中中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的均值相比,生涯关注和生涯信心的均值偏低[12]。因此在日后的生涯教育中,尝试把关注点从规划能力的提升转移到更有价值的生涯适应力或生涯心理资源的培养,根据其内涵设置多个主题的教学内容或生涯活动设计,注重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交互作用,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可以在实施中探究如何客观评估生涯适应力,或许也可以对理论研究有所补充和贡献。
  (三)从自我认知到亲子关系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未来的设想50.29%来自于家人朋友或身边人的影响,结合目前的咨询状况以及年级老师访谈中了解的信息,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有许多有待改善之处,而在许多成年人的生涯咨询中,因为亲子关系而影响生涯决策的也有不少。有研究表明,在生涯适应力的本土化研究中,需考虑到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受父母生涯发展期望的影响,“孝道”仍然是中国年轻人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中的重要部分,影响着个体的生涯适应力[13]。
  而生涯理论中不论SCCT或后现代理论,还是舒伯的生涯彩虹图,都会发现个体的不同角色之间是存在相互影响的,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亲子关系时刻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业状态,以及对自我的评价,进而影响对生涯的觉知程度、决策方式等。况且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按照舒伯的观点生涯具有广度和宽度。因此鉴于理论支撑和高中生的实际需求,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亲子关系这个议题,对于学生的生涯发展,有着和自我认知同样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应考虑到生涯课中的关系处理不完全等同于以往心理课中的关系主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教育重点和实施方式。
  参考文献
  [1]南海,薛勇民.什么是“生涯教育”——对“生涯教育”概念的认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李卓.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文件资料.2017,2.
  [3]赵立卫.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在大学生就业辅导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05,28(2).
  [4]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朱益明.论高中生涯指导教育[J].中国德育.2017,19.
  [6]朱文斌.CIP理论在高中生生涯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生涯教育,2017,15.
  [7]鲍卉.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2).
  [8]缴润凯,刘立立,孙蕾.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中的学习经验及其影响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9]王忠军,温琳,龙立荣.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15,38(1).
  [10]曾维希.生涯混沌理论与生涯不确定性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5.
  [11]赵小云,郭成.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9).
  [12]朱倩雨.生涯指导课程的开展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
  [13]王秋蕴,王乃弋.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欺负行为发生较为普遍,且危害性大。本文概括了校园欺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并对校园欺负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及如何识别校园欺负现象。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研究结果,总结出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心理干预方案。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欺负;干预方案  在中小学中,经常可以见到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以多欺少的现象,这种不公平的校园欺负十分普遍,而且危害性巨大。预防和减少校园欺负,促进青少年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阅读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同时,它也会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结合班级的阅读活动,谈一谈阅读活动在班级建设中的实践及其影响。  关键词:阅读;友爱;班级建设  学期开始,我接到新的班级,发现班级比较松散,班级的凝聚力不强,班里同学之间很少进行交流沟通,还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不休,对待小伙伴没有包容心,有时甚至
期刊
摘要: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面临急剧的时代变化,亲子双方出现心理困惑和矛盾的机率不断增加,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通过干预沟通的情绪管理、表达、倾听和冲突解决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提高亲子沟通质量的目的,过程中采用团体辅导、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参与团体的家长展开辅导,并在在团体结束三个月后对成员做追踪访谈。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亲子沟通质量,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以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解学生们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尝试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索相关心理技术在班级管理师生沟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沟通;家庭  我是一名心理老师,我是一名有着班主任梦想的心理老师,我是一名终于如愿做着班主任工作的心理老师,我是一名在工作中体验着班主任和心理工作角色冲突又不断寻求衔接和整合的心理老师……  8.26是
期刊
摘要:主体性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独立自主地、自觉能动地、积极创造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班主任要把握教育契机,将教育的功能发挥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上来。  关键词:主体性发展;启发;引导;实践与研究  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
期刊
摘要:生涯教育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对学生职业意识和理想的形成尤为重要。从小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生涯教育会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个体自我觉察、社会、工作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系,在小学阶段实行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小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提高职业意识,对小学生的未来进行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职业生涯;以人为本;发展;独立;决策  一、问题概述  生涯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青少年完整人格的有计划、有目的
期刊
摘要:社会学家A.罗宾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写道:“每个人身上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着我们来唤醒。”对于后进生的落后、失败,作为教育者应该明白他们只是暂时落后的“乌龟”,不是一成不变的。“暂时”与“永久”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适度;正面评价;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当今学校中,一般教师们对优等生百般呵护,在他们的周围充满了掌声和鲜花;而后进生则被批评和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初一新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成年感、自尊心等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当他们进入新环境,会产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了解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寻找有效对策有助于学校实现与学生良好互动本文以李桥中学初一新生为调查对象,探究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找到解决对策。  关键词:李桥中学;初一新
期刊
摘要:人本原理,就是要以学生为核心,以人为根本,以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动力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班级制度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一种引领,是学生发展的方向,是班级文化建设赖以持之以恒的保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要制定班级管理制度,随时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引导。  关键词:班级制度;小组评价;自主管理;班级发展  班主任要管好班级,使之成为优秀班集体,必须学习优秀管理方法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居核心地位,学校的素质教育应该包括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等。学校要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努力创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注重家长的参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心理教育环境  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