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60例,180眼行滤过手术治疗,就浅前房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Ⅰ度28例(32眼);Ⅱ度19例(22眼);Ⅲ度5例(5眼)。 本组浅前房57眼中,浅前房伴高眼压8眼,伴低眼压49眼。其发生原因为脉络脱离5眼,结膜瓣渗漏8眼,房水引流过畅40眼,睫状环阻滞4眼。经手术治疗后Ⅰ度32眼和Ⅱ度22眼浅前房恢复;Ⅲ度中1例患者出现角膜失代偿,造成抗青光眼手术未达预期效果。结论:浅前房在青光眼术后有较高发生率,采取保守治疗后多数浅前房可明显恢复,对围术期各个环节进行妥善处理,是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降低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术;浅前房
临床上开展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较难处理且常见的并发症,常有低眼压伴随发生。浅前房或前房严重或长期的消失,加大了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导致其它眼部病变或抗青光眼手术失败,最终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影响[1]。本次研究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60例,180眼行滤过手术治疗,就浅前房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0例,180眼。男47例(55眼),女113例(125眼)。年龄32-80岁,平均56.7岁。右眼82例,左眼98例。其中继发性青光眼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4眼,开角型青光眼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眼。
1.2 青光眼滤过手术方法 给予5ml 2%利多卡因行球周麻醉,每日3次0.5%地卡因滴眼。于10:00-2:00行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于上直肌作缝线制动,采取烧灼的方式止血。作板层弧形距角膜缘4mm,厚1/3-1/2的巩膜瓣,行前房穿刺,在角膜缘内1mm处为穿刺口。将此口扩大至3mm,咬除1.5mm×2.5mm后唇。作比此小梁大的切除口切除虹膜周边。将巩膜瓣恢复,并行3针缝合。将消毒空气自瓣下注入进前房。其方法为用5号针头的针管将消毒空气吸入,向瓣下自巩膜瓣颞侧伸入,与咬切口呈斜面,将空气快速注入,至较大气泡在前房形成为止。对结膜瓣行遮盖处理并缝合2针,给予地塞米松2.5mg加庆大霉素2万U结膜下注射,采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行散瞳处理。
1.3 浅前房处理方法
1.3.1 保守治疗 本组40眼浅前房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后恢复。具体步骤为:①散瞳:采取1%阿托品滴眼至瞳孔出现散大,或给予托品酰胺每日行3次滴眼。②皮质类固醇:2.5mg地塞米松结下注射。③加压包扎:可在上睑与滤过泡相当的部位用菱形小棉势加压,包扎2d去除。④脱水剂:给予500mg醋氮酰胺,1000mg碳酸氢纳口服,250ml20%甘露醇加40ml 50%葡萄糖静脉滴注,连用3d。
1.3.2 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3-5d后前房形成未达到满意效果者,即选择行手术治疗。包括采用结膜瓣修补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巩膜瓣加固联合前房注气术,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注气术。
2 结果
本组Ⅰ度28例(32眼);Ⅱ度19例(22眼);Ⅲ度5例(5眼)。 本组浅前房57眼中,浅前房伴高眼压8眼,伴低眼压49眼。其发生原因为脉络脱离5眼,结膜瓣渗漏8眼,房水引流过畅40眼,睫状环阻滞4眼。经手术治疗后Ⅰ度32眼和Ⅱ度22眼浅前房恢复;Ⅲ度中1例患者出现角膜失代偿,造成抗青光眼手术未达预期效果。治疗前后浅前房分度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浅前房分度情况比较
3 讨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4.8%-70%的发生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显微手术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应用,浅前房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多发生于术后2周,较迟的于术后半年发生[2]。浅前房低眼压与结膜瓣渗漏、滤过过强、虹膜睫状体炎及脉络膜脱离等因素有高。浅前房高眼压主要与脉络膜下腔出血及睫状环阻塞有关[3]。通常为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浅前房的发生,对围术期各个环节进行妥善处理,是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降低浅前房发生的关键[4]。术前可通过用药的方式将眼压降至正常,最大限度的降低在高眼壓下手术的机率,同时少用或停用缩瞳,避免术中出血,术中需轻柔操作,避免结膜瓣受到损伤,巩膜瓣的切口大小、薄厚、位置需适中,对前房缓慢切开,避免脉络膜脱离,采用可调节缝线对巩膜瓣进行缝合,在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消毒空气,避免晶状体-虹膜隔不发生前移,手术结束后对结膜瓣进行缝合。术后活动瞳孔,充分散瞳,将水肿及炎症反应减轻,避免虹膜发生粘连。给予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在术后3d结下注射或口服,对滤过泡在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还需关注瞳孔、前房及眼压的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提高恢复前房的进程。总之,浅前房在青光眼术后有较高发生率,采取保守治疗后多数浅前房可明显恢复,手术治疗需重视围术期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淑丽,王艳军.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及其防治.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1):1562-1564.
[2]Grewing R,Mester U.Fibrin seal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icated hypotony after trabeculectomy.Ophthalmic Surg Lasers 2007,28:124-127.
[3] 杨继君,张沧霞,勒占桥.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5):386-388.
[4] 李天绪,万平.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及治疗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2):113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术;浅前房
临床上开展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较难处理且常见的并发症,常有低眼压伴随发生。浅前房或前房严重或长期的消失,加大了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导致其它眼部病变或抗青光眼手术失败,最终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影响[1]。本次研究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60例,180眼行滤过手术治疗,就浅前房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0例,180眼。男47例(55眼),女113例(125眼)。年龄32-80岁,平均56.7岁。右眼82例,左眼98例。其中继发性青光眼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4眼,开角型青光眼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眼。
1.2 青光眼滤过手术方法 给予5ml 2%利多卡因行球周麻醉,每日3次0.5%地卡因滴眼。于10:00-2:00行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于上直肌作缝线制动,采取烧灼的方式止血。作板层弧形距角膜缘4mm,厚1/3-1/2的巩膜瓣,行前房穿刺,在角膜缘内1mm处为穿刺口。将此口扩大至3mm,咬除1.5mm×2.5mm后唇。作比此小梁大的切除口切除虹膜周边。将巩膜瓣恢复,并行3针缝合。将消毒空气自瓣下注入进前房。其方法为用5号针头的针管将消毒空气吸入,向瓣下自巩膜瓣颞侧伸入,与咬切口呈斜面,将空气快速注入,至较大气泡在前房形成为止。对结膜瓣行遮盖处理并缝合2针,给予地塞米松2.5mg加庆大霉素2万U结膜下注射,采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行散瞳处理。
1.3 浅前房处理方法
1.3.1 保守治疗 本组40眼浅前房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后恢复。具体步骤为:①散瞳:采取1%阿托品滴眼至瞳孔出现散大,或给予托品酰胺每日行3次滴眼。②皮质类固醇:2.5mg地塞米松结下注射。③加压包扎:可在上睑与滤过泡相当的部位用菱形小棉势加压,包扎2d去除。④脱水剂:给予500mg醋氮酰胺,1000mg碳酸氢纳口服,250ml20%甘露醇加40ml 50%葡萄糖静脉滴注,连用3d。
1.3.2 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3-5d后前房形成未达到满意效果者,即选择行手术治疗。包括采用结膜瓣修补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巩膜瓣加固联合前房注气术,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注气术。
2 结果
本组Ⅰ度28例(32眼);Ⅱ度19例(22眼);Ⅲ度5例(5眼)。 本组浅前房57眼中,浅前房伴高眼压8眼,伴低眼压49眼。其发生原因为脉络脱离5眼,结膜瓣渗漏8眼,房水引流过畅40眼,睫状环阻滞4眼。经手术治疗后Ⅰ度32眼和Ⅱ度22眼浅前房恢复;Ⅲ度中1例患者出现角膜失代偿,造成抗青光眼手术未达预期效果。治疗前后浅前房分度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浅前房分度情况比较
3 讨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4.8%-70%的发生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显微手术在临床已广泛开展应用,浅前房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多发生于术后2周,较迟的于术后半年发生[2]。浅前房低眼压与结膜瓣渗漏、滤过过强、虹膜睫状体炎及脉络膜脱离等因素有高。浅前房高眼压主要与脉络膜下腔出血及睫状环阻塞有关[3]。通常为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浅前房的发生,对围术期各个环节进行妥善处理,是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降低浅前房发生的关键[4]。术前可通过用药的方式将眼压降至正常,最大限度的降低在高眼壓下手术的机率,同时少用或停用缩瞳,避免术中出血,术中需轻柔操作,避免结膜瓣受到损伤,巩膜瓣的切口大小、薄厚、位置需适中,对前房缓慢切开,避免脉络膜脱离,采用可调节缝线对巩膜瓣进行缝合,在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消毒空气,避免晶状体-虹膜隔不发生前移,手术结束后对结膜瓣进行缝合。术后活动瞳孔,充分散瞳,将水肿及炎症反应减轻,避免虹膜发生粘连。给予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在术后3d结下注射或口服,对滤过泡在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还需关注瞳孔、前房及眼压的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提高恢复前房的进程。总之,浅前房在青光眼术后有较高发生率,采取保守治疗后多数浅前房可明显恢复,手术治疗需重视围术期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淑丽,王艳军.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及其防治.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1):1562-1564.
[2]Grewing R,Mester U.Fibrin seal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icated hypotony after trabeculectomy.Ophthalmic Surg Lasers 2007,28:124-127.
[3] 杨继君,张沧霞,勒占桥.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5):386-388.
[4] 李天绪,万平.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及治疗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