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椎管内肿瘤的全切除率不断上升,但是对椎管内大型肿瘤[1],尤其是位于脊髓腹侧、椎管内外呈哑铃形生长的肿瘤,治疗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患者术后存在脊柱不稳定,常需行内固定手术.本研究对此问题探讨如下。
【机 构】
:
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骨科,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椎管内肿瘤的全切除率不断上升,但是对椎管内大型肿瘤[1],尤其是位于脊髓腹侧、椎管内外呈哑铃形生长的肿瘤,治疗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患者术后存在脊柱不稳定,常需行内固定手术.本研究对此问题探讨如下。
其他文献
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区域的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肿瘤.它在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方面都有不同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室管膜瘤的肿瘤特征.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由于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多侵犯重要结构,手术全切除十分困难,且术后极易复发.本文总结本中心1999年8月至2005年10月显微外科手术后伽玛刀治疗和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等.方法 报道我院曾经收治的3例颅内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进行讨论.结果 本院3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达到了肿瘤的全切或近全切,文献中已知的术后随访结果也大都令人满意.结论 原发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颅内属于罕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最确实可靠的手段,既可明确病理性质又可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目的 探讨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NF2的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15例有家族史,平均发病年龄为27.3岁.发病年龄无性别差异,67例(97%)有听神经瘤,37例(54%)伴发脑膜瘤,31例(45%)伴发椎管肿瘤,33例(48%)以听神经瘤症状起病.13例(19%)以椎管病变起病.57例病人在我院行78次手术,1例死亡(死亡率1.4%).随访到40例,KtX560分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因1872年George Huntington对此病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也阐明了其遗传形式而得名.亨廷顿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为中年发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以舞蹈样动作伴进行性认知障碍终至痴呆为该病的主要特征。
表皮样囊肿发病率占全脑肿瘤的0.5%~1.8%,多发生于小脑脑桥角、鞍旁[1].脑干内表皮样囊肿少见[2-3],我们发现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介绍如下. 病例报告
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人由于麻醉、创伤、颅压高、保留气管插管、外界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在麻醉恢复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躁动,不利于护理.我院中心ICU于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应用咪哒唑仑治疗手术后出现躁动的病人87例,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现做如下报告。
目的 探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巾的应用.方法 采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方式,显微切除人刑岩斜区脑膜瘤6例,肿瘤最大直径3.4~6.7 cm,平均4.5 cm,术中切除枕骨和乳突.完全显露横安和乙状窦,通过悬吊硬脑膜将它们分别向上方和前方牵开,有效地减少了两个粗大的静脉窦对小脑幕下方和岩骨背面的遮挡,手术视野明显增大,能够充分暴露小脑幕和岩骨背面.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除3例
脑干胶质瘤占成人脑肿瘤的2.4%,占儿童脑肿瘤的10%~20%.脑干肿瘤的75%是胶质瘤,任何年龄可以发病,发病高峰为7~9岁和40~50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目前国内缺乏脑干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外资料表明[1]:英国新诊断儿童桥脑弥散型胶质瘤每年为20~30例,美国为100~150例.美国儿童弥漫型桥脑胶质瘤发病率为0.18/10万人/年.王忠诚等[2]统计1980年初至2001年9月接受
目的 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鞍卜区域的解剖.方法 选用20例尸头标本,模拟神经内镜下扩人经鼻入路,显露至鞍上区域,研究其周围解剖.结果 提出蝶安腔骨性后壁解剖学分区方法,描述视交叉上间隙、视交叉下间隙和眼动脉三角等解剖学慨念及其临床意义.结论 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人路可以较好地显露鞍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