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银行家戴维·洛克菲勒3月20日在位于纽约州北部波坎蒂科山的家中去世,享年101岁。家族发言人弗雷泽·赛特尔说:戴维·洛克菲勒因心力衰竭,在熟睡中长眠。
含着“金汤匙”出生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戴维·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19世纪下半叶创办美孚石油公司,由此成为美国首位亿万富翁。
1915年6月12日,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最小的孩子,戴维·洛克菲勒在纽约曼哈顿区出生。他出生的那座9层住宅楼堪称纽约当时最大的私人住宅。戴维·洛克菲勒的母亲阿比·洛克菲勒是一名杰出的艺术赞助人,在她的帮助下,那套“豪宅”后来变身为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戴维·洛克菲勒在2002年出版的自传中写道:洛克菲勒家族几乎占据了波坎蒂科山所有的小村庄,“大部分居民都给家里打工,并住在爷爷名下的房子里”。
戴维·洛克菲勒193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一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度过;1940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纽约时报》报道:受“大萧条”触动,戴维·洛克菲勒在博士论文中表示,倾向于支持时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新政”。这一典型的民主党经济政策与他的家族截然相反。众所周知,作为共和党“死忠”,洛克菲勒家族反對罗斯福。
毕业当年,戴维·洛克菲勒同他在大一时一场舞会上邂逅的女孩玛格丽特·麦格拉思结为夫妻。二人后来生育6个孩子,麦格拉思在1996年去世。戴维·洛克菲勒毕业后成为时任纽约市长菲奥雷洛·拉瓜迪亚的秘书。
“走出去”的银行家
戴维·洛克菲勒曾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执掌大通曼哈顿银行(摩根大通国际的前身)。他的银行业生涯始于1946年,最初只是大通银行的副经理。
1955年,大通银行与曼哈顿银行公司合并成为大通曼哈顿。戴维·洛克菲勒一路扶摇直上,在1961年成为这家银行总裁。他主张海外扩张,而当时共同执掌大通曼哈顿的主席乔治·钱皮恩认为国内业务更主要。1969年,戴维·洛克菲勒取代钱皮恩的位置成为唯一“掌门人”后,将触角伸向全球每一块大陆。
戴维·洛克菲勒在自传中承认,很多人认为这些“所谓的外事活动”不合适,但它们“在金融及全球声誉方面对银行有很大帮助”。喜欢“走出去”,让戴维·洛克菲勒拥有强大的营销力量。上世纪70年代,他同时任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等外国领导人会面,促成大通曼哈顿成为在这些国家开办业务的首家美国银行。
到1976年,大通曼哈顿1.05亿美元的营业收益中,海外业务占比80%,国内业务却出现落后。戴维·洛克菲勒被批在海外花太多时间,无视在国内的责任,不提拔有进取心、有远见的经理人。在他的领导下,大通曼哈顿在资产和收益方面远落后于当时全美最大的花旗银行,还一度成为美国主要银行中不良贷款最多的银行。
为此,戴维·洛克菲勒及其“门徒”威拉德·布彻着手重振大通曼哈顿。从1976年到1980年,收益翻了一倍多,资产收益率超过花旗银行。
与此同时,戴维·洛克菲勒还出手解救面临债务违约的纽约市。他组织联邦、州、市官员以及纽约商界领袖开会,共同商议经济对策,最终化险为夷。
戴维·洛克菲勒1981年从大通曼哈顿“大位”上退下之后,继续担任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扮演这家银行“外交官”的角色。对于不认可的政府政策,戴维·洛克菲勒会毫不犹豫提出批评。
两拒美国财长职务
戴维·洛克菲勒在美国及国际政治圈也颇为有名。法新社报道:他与将近100个国家的领导人见过面。戴维·洛克菲勒说:“在这个国家里,很少有人和我一样见过那么多国家领导人。”
不过,他涉足国际政治也有“败笔”。1979年,他和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共同说服时任总统吉米·卡特,允许当时遭到驱逐的伊朗国王入美就医。伊朗国王抵达纽约的镜头激怒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支持者。他们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把多名美国外交官作为人质扣押一年多时间。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戴维·布鲁克斯在2002年一篇文章中援引戴维·洛克菲勒与“石油富国独裁者”、前苏共领导人达成的协议,称“他一生都花在统治阶层的俱乐部上,忠于这一俱乐部的成员,无论他们做了什么”。
吉米·卡特和理查德·尼克松两位在意识形态上迥异的美国总统都曾邀请戴维·洛克菲勒担任财政部长,但均遭谢绝。
共和党籍前总统乔治·H·W·布什和妻子芭芭拉在一份致哀声明中说:戴维·洛克菲勒是“奇妙的朋友”,“广泛的人脉和对政策议题的敏感度,使他成为两党总统的一名有价值的顾问”。
民主党籍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妻子希拉里在致哀声明中称赞戴维·洛克菲勒长期捐助慈善和文化事业。“他一生都在用他的名声和财富在国内外做好事。他为美国的人文艺术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让全国不同社区数以百万计人有机会体验我们国家在绘画、舞蹈、音乐等方面的众多遗产。”
戴维·洛克菲勒生前好友、大通曼哈顿银行前主席约翰·麦克洛伊1981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我判断,他不会作为一名伟大的银行家被载入史册,而是作为一个真正有个性的人,一位团体中卓越而忠诚的成员被记住。”
老洛克菲勒的中国情结
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业庞大,他此生带领儿孙进行的最大一个海外慈善项目,就是在当时羸弱不堪的中国,建立起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的前身是“协和医学堂”。由于当时“中国有病之人,每有非必死之症,而往往致死者,或因为医术不精湛,或因为医治时间晚了,死于非命”的医疗状况,而得到当时高层支持,在光绪十三年(1904年),慈禧太后还为此特批白银一万两。于是,北京协和医学堂于1906年正式落成。
1915年,小洛克菲勒以2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协和医学堂。原协和医学堂只保留少量的人员,新医院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简称PUMC。美国《时代周刊》记载:从1913年5月开始的十年内,洛克菲勒基金会花费了将近8000万美元,其中最大一笔便是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截止到那时,用于协和的共计1000万美元,比用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700万美元还多。据1956年统计,最终,基金会为打造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共计投入超过了4800万美元。
含着“金汤匙”出生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戴维·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19世纪下半叶创办美孚石油公司,由此成为美国首位亿万富翁。
1915年6月12日,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最小的孩子,戴维·洛克菲勒在纽约曼哈顿区出生。他出生的那座9层住宅楼堪称纽约当时最大的私人住宅。戴维·洛克菲勒的母亲阿比·洛克菲勒是一名杰出的艺术赞助人,在她的帮助下,那套“豪宅”后来变身为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戴维·洛克菲勒在2002年出版的自传中写道:洛克菲勒家族几乎占据了波坎蒂科山所有的小村庄,“大部分居民都给家里打工,并住在爷爷名下的房子里”。
戴维·洛克菲勒193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一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度过;1940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纽约时报》报道:受“大萧条”触动,戴维·洛克菲勒在博士论文中表示,倾向于支持时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新政”。这一典型的民主党经济政策与他的家族截然相反。众所周知,作为共和党“死忠”,洛克菲勒家族反對罗斯福。
毕业当年,戴维·洛克菲勒同他在大一时一场舞会上邂逅的女孩玛格丽特·麦格拉思结为夫妻。二人后来生育6个孩子,麦格拉思在1996年去世。戴维·洛克菲勒毕业后成为时任纽约市长菲奥雷洛·拉瓜迪亚的秘书。
“走出去”的银行家
戴维·洛克菲勒曾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执掌大通曼哈顿银行(摩根大通国际的前身)。他的银行业生涯始于1946年,最初只是大通银行的副经理。
1955年,大通银行与曼哈顿银行公司合并成为大通曼哈顿。戴维·洛克菲勒一路扶摇直上,在1961年成为这家银行总裁。他主张海外扩张,而当时共同执掌大通曼哈顿的主席乔治·钱皮恩认为国内业务更主要。1969年,戴维·洛克菲勒取代钱皮恩的位置成为唯一“掌门人”后,将触角伸向全球每一块大陆。
戴维·洛克菲勒在自传中承认,很多人认为这些“所谓的外事活动”不合适,但它们“在金融及全球声誉方面对银行有很大帮助”。喜欢“走出去”,让戴维·洛克菲勒拥有强大的营销力量。上世纪70年代,他同时任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等外国领导人会面,促成大通曼哈顿成为在这些国家开办业务的首家美国银行。
到1976年,大通曼哈顿1.05亿美元的营业收益中,海外业务占比80%,国内业务却出现落后。戴维·洛克菲勒被批在海外花太多时间,无视在国内的责任,不提拔有进取心、有远见的经理人。在他的领导下,大通曼哈顿在资产和收益方面远落后于当时全美最大的花旗银行,还一度成为美国主要银行中不良贷款最多的银行。
为此,戴维·洛克菲勒及其“门徒”威拉德·布彻着手重振大通曼哈顿。从1976年到1980年,收益翻了一倍多,资产收益率超过花旗银行。
与此同时,戴维·洛克菲勒还出手解救面临债务违约的纽约市。他组织联邦、州、市官员以及纽约商界领袖开会,共同商议经济对策,最终化险为夷。
戴维·洛克菲勒1981年从大通曼哈顿“大位”上退下之后,继续担任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扮演这家银行“外交官”的角色。对于不认可的政府政策,戴维·洛克菲勒会毫不犹豫提出批评。
两拒美国财长职务
戴维·洛克菲勒在美国及国际政治圈也颇为有名。法新社报道:他与将近100个国家的领导人见过面。戴维·洛克菲勒说:“在这个国家里,很少有人和我一样见过那么多国家领导人。”
不过,他涉足国际政治也有“败笔”。1979年,他和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共同说服时任总统吉米·卡特,允许当时遭到驱逐的伊朗国王入美就医。伊朗国王抵达纽约的镜头激怒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支持者。他们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把多名美国外交官作为人质扣押一年多时间。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戴维·布鲁克斯在2002年一篇文章中援引戴维·洛克菲勒与“石油富国独裁者”、前苏共领导人达成的协议,称“他一生都花在统治阶层的俱乐部上,忠于这一俱乐部的成员,无论他们做了什么”。
吉米·卡特和理查德·尼克松两位在意识形态上迥异的美国总统都曾邀请戴维·洛克菲勒担任财政部长,但均遭谢绝。
共和党籍前总统乔治·H·W·布什和妻子芭芭拉在一份致哀声明中说:戴维·洛克菲勒是“奇妙的朋友”,“广泛的人脉和对政策议题的敏感度,使他成为两党总统的一名有价值的顾问”。
民主党籍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妻子希拉里在致哀声明中称赞戴维·洛克菲勒长期捐助慈善和文化事业。“他一生都在用他的名声和财富在国内外做好事。他为美国的人文艺术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让全国不同社区数以百万计人有机会体验我们国家在绘画、舞蹈、音乐等方面的众多遗产。”
戴维·洛克菲勒生前好友、大通曼哈顿银行前主席约翰·麦克洛伊1981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我判断,他不会作为一名伟大的银行家被载入史册,而是作为一个真正有个性的人,一位团体中卓越而忠诚的成员被记住。”
老洛克菲勒的中国情结
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业庞大,他此生带领儿孙进行的最大一个海外慈善项目,就是在当时羸弱不堪的中国,建立起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的前身是“协和医学堂”。由于当时“中国有病之人,每有非必死之症,而往往致死者,或因为医术不精湛,或因为医治时间晚了,死于非命”的医疗状况,而得到当时高层支持,在光绪十三年(1904年),慈禧太后还为此特批白银一万两。于是,北京协和医学堂于1906年正式落成。
1915年,小洛克菲勒以2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协和医学堂。原协和医学堂只保留少量的人员,新医院定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英文简称PUMC。美国《时代周刊》记载:从1913年5月开始的十年内,洛克菲勒基金会花费了将近8000万美元,其中最大一笔便是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截止到那时,用于协和的共计1000万美元,比用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700万美元还多。据1956年统计,最终,基金会为打造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共计投入超过了48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