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沿袭抑或超越现行政策工具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GKD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经济必须关注政策工具的相互抵制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78—2016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大幅攀升:实际GDP从2942.7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95042.08亿美元,占世界经济份额从最初的1.12%提高到12.26%;人均实际GDP从307.77美元上升到6893.78美元,约增长了21倍。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也逐渐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构成了新时代发展的巨大挑战。其突出体现在:第一,中国经济增速逐步下滑。
其他文献
能“领跑”才算得上教育强国,而“领跑”和“跟跑”很不一样,它是有巨大风险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就是好的。所以,对“领跑者”来说,安全比速度更重要。要确保大国教育发展的安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强多样性,保护和支持各地探索各种合理的教育改革。改革开放40年,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开启了一场从整齐划一到多样选择的课程改革之路。
教育,是思想创新的发动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和国家发展最重要的奠基石。肇始于1977年的恢复高考发出了改革的先声,随后的中国教育在40年间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同时也为未来拓展了不断改进的空间。站在改革40年新的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教育、怎么办教育,这些关涉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7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纪念教育改革开放40年研讨会暨《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丛书首发式”。此次会议以“教育
2018年8月17日,作为2018上海书展活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外慈善比较与创新研讨会暨‘世界公益与慈善经典译丛’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理论媒体代表近二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历史转折、社会转型不仅是与社会结构、国家制度相关的宏大议题,也直接关系到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蕴含于社会转折过程中的价值规范体系及社会体制、社会政策等的断裂性,在给一部分人带来新的生活机会的同时,也给另一部分人带来地位剥夺和价值危机。在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转折过程中,感受到价值剥离的社会成员长期致力于各种权益申诉行动,政府也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政治框架中,以“落实政策”的方式,对这些群体陆续作出回应。这构成了局部社会转型中民众追求社会公正的一种方式。
精准扶贫已经实施多年,当下攻坚冲刺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既不是源于政府投入不足,也同扶贫政策靶向不精准无关,而是目标群体的响应不充分造成的。从治理主体的角度判断,精准扶贫多为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推动与实施,由于缺少自下而上的配合,难免遭遇到政策成本高、变相抵制与低度社会认同等窘境。“上下互动”能够克服当下科层制治理线性逻辑带来的负效应,从而有助于提升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与一般企业上市第一动因是融资不同,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上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用国际资本市场的纪律约束,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根本性改变,从而真正改变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
《春秋》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熊十力在《读经示要》中对《春秋》的“经史关系”与“真伪关系”做了深入的探究。在这本书中熊十力没有直接提到康有为的名字,但从其内容看是针对康有为的。这从《十力语要》中对康有为的批评中可以得到印证。熊十力批评康有为学问浮夸肤浅,虽扬三世义,但不懂经与史的关系,不知《春秋》三世义与《易经》的革故取新说之间的关系。
1997年,麦金农与大野健一(McKinnon and Ohno,1997)在其著作《美元与日元》中论述了“日元持续升值综合症”。日元的实际升值以及与日元升值相对应的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造成通货紧缩冲击,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使日元资产的名义利率逼近于零,制造了令人恐怖的流动性陷阱,同时延缓了工资的增长。贸易品的日元价格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下降。
当全球的经济增长进入复苏乏力的停滞期,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迈入倍加艰难的攻坚期,当中共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判断,总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原理,梳理中国潜在增长与动能重塑之间的内在逻辑,反思中国当下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纠正既有的增长方式与政策工具的主要偏差,探索未来的改革路径与增长动能的崭新空间,促进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与政府体制的自我革新,迫在眉睫。为此,《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袁志刚工作室特邀相关专家学者,联合召开了“中国经济动能重塑与地方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但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依赖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率,成为摆脱当前经济困境的必由之路。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转变为追求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