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我国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汉字存在过许多种形式才演变为今天的文字。形声字是现行汉字的主体,是汉字教学的重点。形声字规律性强,我们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可以批量记忆、学习掌握最快,同时也是出现偏误和问题较多的一类汉字。传统的关于形声字的研究大多将造字法则和形体结构混同在一起,本文主要初步分析形声字的真正来源,以及成为形声字的条件,以期从中窥探汉字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关键词】:形声字;来源;条件
一、形声字来源
早在商周时期,那时候的假借字很多,一类找不到本字字义,而是专门记音符号,甚至一个记音符号可以记录多个同音词,假借其词义成为形声字。另外一类则是借本义来表达假义字以此来表达多个词义。如:《汉书·王子侯表》:“平乐侯诉·病狂易,兔。” 狂易即是精神病,不同的假借词对应不同的词义,加上相应的形符、声符形成了形声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统称为表形字,在原表形字基础上加形符或者声符来加强意义保留原字读音,即是将原字做声旁。早在甲骨文等文字中就出现了表形字取声符,省去部分形符,形成了形声字。随着历史演变,人们对怎么去创造形声字有了更新、更高的认知,那就是利用形声造字法。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使用并创造出来很多新的形声字。例如:以“会”为形旁的形声字:“纺、绍、纤、纵、给、纷、绩”等都是按照此方法创造的新型形声字,使用比例从金文时期的20%发展到50%左右,慢慢的上升到了80%以上,最终发展成为了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文字系统。由于字形的演变及字体结构平衡的需要,有的形旁和声旁被割裂开来。如“旗”。 为了字形的结构平衡,有的 形符与 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在现代楷书汉字里,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发生了形变,单凭字形很难分辨了。形旁变形的,如“星”字,从“晶”,“生”声,发展到楷书,形旁“晶”省变成“日”为了字形的美观和字体结构的平衡,形声字中还有少量的省形、省声的现象,省形字即形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亭”字的形旁是省掉“高”的一部分,“丁”声。
二、形成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条件
许慎《说文解字》谓形声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阐述其含义: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80-90%左右。形声文字的创造,简单说来就是以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一个新字,形旁指出事物的类別,声旁指出文字的读音。这使得汉字的发展又更上一层楼,也更趋于成熟。就拿“青”字来举例,青色给人的感觉是舒服的、美好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就以“青”表示美好的意思,而以它作为声符,也有美好之意。因此由它又引申出“清”:形符为“水”,指净澈的水。“请”:形符为“言”,指有礼貌的话。“形声字”造字可谓是一种“中庸之道”:用两部分拼成一个字,一半表示发音一半表示意思(属性),像“中-盅-忠-钟-种-肿,羊-洋-痒-样”之类。它既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使造字方便容易(只须“形”加“声”即可),又可以有标音作用(声符部分),还可以表示类属,区分类別(形符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既能表达大量的新概念又与旧的文字体系“兼容”。 这样每当出现一种新概念,人们就能发明一个新字来对付,一字一意,文章简短。但是由于汉字不断发展,形体不断变化,形声字的“形符”,不仅看不出象形的样子,就连表示类属的意义也有不少的改变,如:“蝙蝠”是老鼠一类的动物,但它的形符却是“虫”;“蛟”和龙是同类,但它的形符也是“虫”。另外,今天不少形声字的读音和声旁的读音已有改变。形声字的声旁只能够提醒我們这个字的可能读音而已。慢慢的,形声字的构成也逐渐发生改变,其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原字上加注声符,二是在其上加注形符。这种方式构成的形声字,声符可以提示字的来源,形符和声符直接组合形成了一大批后期形声字。
大部分形声字的意义与声符的意义没有相同之处,在造字的时候首先考虑语音是否相同。声旁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它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记录语音是文字的本质,有些声符的语音与形声字语音不同可能是其有多个古音,造成与形声字相同的音在后面发展中被遗失。
形声字的初文成为形声字的声符,字的意义和后来出现的形声字相关联。如“溢”的初文是“益”,“歌”的初文是“哥”。一开始,初文不能被一般人熟悉,慢慢的人们开始加注形符来表达其意义。而有些字的声符表示的是形声字某一方面的特征,如“龙-珑”,“珑,祷旱玉,龙文。从玉,从龙,龙亦声。”而由于形体的相近,部分字演变成声符。如恭是从心共声,唐是从口庚声,徒是从辵土声,归是从帚追声,责是从贝声,等等。形声字的形符和一部分声符的表义性比较明确、具体,所以有人把这些字作为会意字来解释。
三、形声字的缺陷
“形声”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结构模式,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并且直到现在仍然能够创造新字(如一些新造的簡化字、科技用字)。然而,形声字本身也有它的缺陷:第一,形声字的形旁可以作为理解字义的线索,特别是对于理解字的本义或原始意义具有提示作用。但是形旁相同的字并不同义,如“杨”和“椅”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有时意义甚至相反,如“远”和“近”。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变化,或由于汉字中大量同音假借字的出现,一些汉字单从形旁已看不出它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了,如“桥”字,古时常用木头架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石桥、钢筋水泥桥等,“桥”仍用“木”作形旁就不能正确表义了。又如“奸、妄”等字从“女”,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表现,现在则很难理解。第二,形声字声旁表示字的读音,但大多是近似音,不完全准确。有些声旁和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如“健、忠”等;有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如“胜、唱、放”等,有的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如“浪、灯、煤”等;有的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如“草、红、河”等;有些声旁则根本不能表音,如“海、熊、辉”等,又由于汉字字体的屡次变化,有些字的声旁已经变得看不出来,甚至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总结:相对于独体字而言,形声字属于合体字,是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这里的“文”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等同于象形字,因为当一个字的字形与它所能表示的词义没有联系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借造字),我们就不能说这个字是象形字。而不少形声字正是在这种假借字的基础上添加意符形成的。形声字的产生是汉字自身完善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逐渐发展成汉字的主要结构形式。从汉字发展的角度来看,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 象形、 指事、 会意造字的局 限,找到了为许多 元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弥补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它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汉字的标声功能,也说明中国的汉字同样是在遵循共同的声化规律而发展。 演变的汉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形声字起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们深入了解汉字的性质,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
参考文献:
[1]彭霞.论形声字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层次性[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11-120.
[2]宁宁.现代常用形声字声符系统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3]应贤君.浅谈形声字的来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01):43-45.
[4]吕浩.论形声字意义的来源[J].语言研究,2002,(S1):92-94.
【关键词】:形声字;来源;条件
一、形声字来源
早在商周时期,那时候的假借字很多,一类找不到本字字义,而是专门记音符号,甚至一个记音符号可以记录多个同音词,假借其词义成为形声字。另外一类则是借本义来表达假义字以此来表达多个词义。如:《汉书·王子侯表》:“平乐侯诉·病狂易,兔。” 狂易即是精神病,不同的假借词对应不同的词义,加上相应的形符、声符形成了形声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统称为表形字,在原表形字基础上加形符或者声符来加强意义保留原字读音,即是将原字做声旁。早在甲骨文等文字中就出现了表形字取声符,省去部分形符,形成了形声字。随着历史演变,人们对怎么去创造形声字有了更新、更高的认知,那就是利用形声造字法。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使用并创造出来很多新的形声字。例如:以“会”为形旁的形声字:“纺、绍、纤、纵、给、纷、绩”等都是按照此方法创造的新型形声字,使用比例从金文时期的20%发展到50%左右,慢慢的上升到了80%以上,最终发展成为了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文字系统。由于字形的演变及字体结构平衡的需要,有的形旁和声旁被割裂开来。如“旗”。 为了字形的结构平衡,有的 形符与 声符处在一个角落。如“颖”。在现代楷书汉字里,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发生了形变,单凭字形很难分辨了。形旁变形的,如“星”字,从“晶”,“生”声,发展到楷书,形旁“晶”省变成“日”为了字形的美观和字体结构的平衡,形声字中还有少量的省形、省声的现象,省形字即形旁的笔画有所减省。如“亭”字的形旁是省掉“高”的一部分,“丁”声。
二、形成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条件
许慎《说文解字》谓形声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阐述其含义: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80-90%左右。形声文字的创造,简单说来就是以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一个新字,形旁指出事物的类別,声旁指出文字的读音。这使得汉字的发展又更上一层楼,也更趋于成熟。就拿“青”字来举例,青色给人的感觉是舒服的、美好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就以“青”表示美好的意思,而以它作为声符,也有美好之意。因此由它又引申出“清”:形符为“水”,指净澈的水。“请”:形符为“言”,指有礼貌的话。“形声字”造字可谓是一种“中庸之道”:用两部分拼成一个字,一半表示发音一半表示意思(属性),像“中-盅-忠-钟-种-肿,羊-洋-痒-样”之类。它既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使造字方便容易(只须“形”加“声”即可),又可以有标音作用(声符部分),还可以表示类属,区分类別(形符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既能表达大量的新概念又与旧的文字体系“兼容”。 这样每当出现一种新概念,人们就能发明一个新字来对付,一字一意,文章简短。但是由于汉字不断发展,形体不断变化,形声字的“形符”,不仅看不出象形的样子,就连表示类属的意义也有不少的改变,如:“蝙蝠”是老鼠一类的动物,但它的形符却是“虫”;“蛟”和龙是同类,但它的形符也是“虫”。另外,今天不少形声字的读音和声旁的读音已有改变。形声字的声旁只能够提醒我們这个字的可能读音而已。慢慢的,形声字的构成也逐渐发生改变,其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原字上加注声符,二是在其上加注形符。这种方式构成的形声字,声符可以提示字的来源,形符和声符直接组合形成了一大批后期形声字。
大部分形声字的意义与声符的意义没有相同之处,在造字的时候首先考虑语音是否相同。声旁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它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记录语音是文字的本质,有些声符的语音与形声字语音不同可能是其有多个古音,造成与形声字相同的音在后面发展中被遗失。
形声字的初文成为形声字的声符,字的意义和后来出现的形声字相关联。如“溢”的初文是“益”,“歌”的初文是“哥”。一开始,初文不能被一般人熟悉,慢慢的人们开始加注形符来表达其意义。而有些字的声符表示的是形声字某一方面的特征,如“龙-珑”,“珑,祷旱玉,龙文。从玉,从龙,龙亦声。”而由于形体的相近,部分字演变成声符。如恭是从心共声,唐是从口庚声,徒是从辵土声,归是从帚追声,责是从贝声,等等。形声字的形符和一部分声符的表义性比较明确、具体,所以有人把这些字作为会意字来解释。
三、形声字的缺陷
“形声”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结构模式,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成为创造汉字的主要方法,现代楷体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并且直到现在仍然能够创造新字(如一些新造的簡化字、科技用字)。然而,形声字本身也有它的缺陷:第一,形声字的形旁可以作为理解字义的线索,特别是对于理解字的本义或原始意义具有提示作用。但是形旁相同的字并不同义,如“杨”和“椅”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有时意义甚至相反,如“远”和“近”。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变化,或由于汉字中大量同音假借字的出现,一些汉字单从形旁已看不出它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了,如“桥”字,古时常用木头架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石桥、钢筋水泥桥等,“桥”仍用“木”作形旁就不能正确表义了。又如“奸、妄”等字从“女”,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表现,现在则很难理解。第二,形声字声旁表示字的读音,但大多是近似音,不完全准确。有些声旁和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如“健、忠”等;有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如“胜、唱、放”等,有的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如“浪、灯、煤”等;有的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如“草、红、河”等;有些声旁则根本不能表音,如“海、熊、辉”等,又由于汉字字体的屡次变化,有些字的声旁已经变得看不出来,甚至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总结:相对于独体字而言,形声字属于合体字,是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这里的“文”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等同于象形字,因为当一个字的字形与它所能表示的词义没有联系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借造字),我们就不能说这个字是象形字。而不少形声字正是在这种假借字的基础上添加意符形成的。形声字的产生是汉字自身完善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逐渐发展成汉字的主要结构形式。从汉字发展的角度来看,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 象形、 指事、 会意造字的局 限,找到了为许多 元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弥补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它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汉字的标声功能,也说明中国的汉字同样是在遵循共同的声化规律而发展。 演变的汉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形声字起有很大的作用。让我们深入了解汉字的性质,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
参考文献:
[1]彭霞.论形声字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层次性[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11-120.
[2]宁宁.现代常用形声字声符系统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3]应贤君.浅谈形声字的来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01):43-45.
[4]吕浩.论形声字意义的来源[J].语言研究,2002,(S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