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问题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
俗话说妙计可以大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的能力,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的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一、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问题解决的步骤包括审题、分析和检验。在这几步中,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审题能力是指获取信息的能力,新教材应用题类型很多,有的是图文式,有的是表格式,有的是对话式等等,所以如何抓住关键词,获取问题需要的信息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审题,要求学生先通读全题,再字逐句地阅读,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题的意义,然后再联系起来理解和体会。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说了一件什么事,给了几个对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事实证明有好多学生做错应用题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领会全题的意思。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并坚持长久。在开始训练时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逐步引导。如在教学二年级上退位减时有一道习题:人工野鸭岛去年有35只野鸭,今年比去年多28只。今年有多少只?我就先后让几名学生读题,然后我题出问题:说说题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笔画出关键句。问的是什么?在我的步步追问下,学生逐步解答,最终轻而易举地列出算式。在我的坚持经常的训练下,学生在以后做应用题中也自觉地采用这样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审题。
三、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1.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了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選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我们鼓励学生从现实情景中提出问题,可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非“数学”的,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无价值的,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一种数学的“眼光”。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把生活现实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解决问题时,可将课本上的主题图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注意画面中只给出信息,问题删掉),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已经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他们会很快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学生获取了这些信息后,再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时广泛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或策略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要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采用摆学具、画图、列表、画线段图等办法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分析、操作、推理、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渗透。
四、总结丰富的解题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和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经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归纳,形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终身受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参考文献
[1]蒋秀琴.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8):46-46.
[2]徐永红.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4):90-91.
[3]潘其跃.探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
俗话说妙计可以大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的能力,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的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一、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问题解决的步骤包括审题、分析和检验。在这几步中,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审题能力是指获取信息的能力,新教材应用题类型很多,有的是图文式,有的是表格式,有的是对话式等等,所以如何抓住关键词,获取问题需要的信息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审题,要求学生先通读全题,再字逐句地阅读,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题的意义,然后再联系起来理解和体会。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说了一件什么事,给了几个对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等。事实证明有好多学生做错应用题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领会全题的意思。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并坚持长久。在开始训练时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逐步引导。如在教学二年级上退位减时有一道习题:人工野鸭岛去年有35只野鸭,今年比去年多28只。今年有多少只?我就先后让几名学生读题,然后我题出问题:说说题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笔画出关键句。问的是什么?在我的步步追问下,学生逐步解答,最终轻而易举地列出算式。在我的坚持经常的训练下,学生在以后做应用题中也自觉地采用这样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审题。
三、引导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1.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了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選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我们鼓励学生从现实情景中提出问题,可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非“数学”的,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无价值的,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一种数学的“眼光”。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把生活现实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解决问题时,可将课本上的主题图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注意画面中只给出信息,问题删掉),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已经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他们会很快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学生获取了这些信息后,再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时广泛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或策略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要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采用摆学具、画图、列表、画线段图等办法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分析、操作、推理、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渗透。
四、总结丰富的解题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和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经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归纳,形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终身受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中,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参考文献
[1]蒋秀琴.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8):46-46.
[2]徐永红.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4):90-91.
[3]潘其跃.探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