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育人是语文教学永不变更的方向和主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最富有魅力的一个表征,没有了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就等于没有了灵魂。眼下,社会上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种种消极因素和思想观念的增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语文教育也就承载着更多的德育功能。
一、以课文为主阵地,渗透德育
中学语文课本,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的很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通过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启发学生感悟,渗透德育。一些课文的内容尽管没有直接表现德育内涵,但作者自身的品格及其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为世人称颂,教师在介绍时要加以点拨。比如在给学生介绍《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时,我就特别介绍了朱自清1948年生活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曾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临死还嘱托家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史实。介绍完后乘机告诫学生: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要有骨气,决不做寡廉鲜耻、不讲人格甚至有损国格的事。
2、渲染气氛,引起情感共鸣,渗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情感性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的渗透。如在教学《乡愁》一诗时,可运用调动情感教学手段进行启发渲染,通过自由诵读扣击学生心弦,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向情感深处,使学生耳边仿佛响起低沉的旋律,进入乡村低吟、大海呼唤的境界。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将感受到异乡游子对大陆母亲的浓浓深情,进一步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3、讲授中多挖掘、多强化,渗透德育。语文教学中,可挖掘强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如在教学《出师表》时,从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入手,抓住情感性的句子,对诸葛亮加以强化、渗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即可在德育渗透中传达出来。
二、通过写作训练,渗透德育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一文中强调指出:“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事着笔,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切忌假大空,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
2、在作文批改时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评语宜多进行鼓励,比如:“路在你脚下,生活在你手中,彩虹就在风雨后。”“为了自己彩虹似的梦,为了含辛茹苦的妈妈,勇敢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段时间后,我明显地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微笑,从眼神里看到了自信。
3、引导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魏书生老师把坚持天天写日记称为“自我教育的道德长跑”,事实的确如此,正面引导学生天天“长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有大幅度提高。
三、丰富语文活动,渗透德育
语文活动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能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思维环境,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语文能
力。语文活动是很丰富的,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文活动的广阔天地决定了德育渗透的广阔性。可以通过开展名句积累、乡土文化、拟写宣传标语、图表漫画解读、叩访名人等丰富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指导学生积累名句,对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无疑会注入有益的营养;让学生走进“乡土文化”饱览家乡名胜,历数名胜,细说民俗,在潜移默化中便可注入对家乡的热爱;叩访名人,走近名人,能跨越时空,与名人在道德的海洋中漫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渗透主体这个“源头”必须“活水”长流!
一、以课文为主阵地,渗透德育
中学语文课本,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的很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通过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启发学生感悟,渗透德育。一些课文的内容尽管没有直接表现德育内涵,但作者自身的品格及其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为世人称颂,教师在介绍时要加以点拨。比如在给学生介绍《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时,我就特别介绍了朱自清1948年生活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曾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临死还嘱托家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史实。介绍完后乘机告诫学生: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要有骨气,决不做寡廉鲜耻、不讲人格甚至有损国格的事。
2、渲染气氛,引起情感共鸣,渗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情感性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的渗透。如在教学《乡愁》一诗时,可运用调动情感教学手段进行启发渲染,通过自由诵读扣击学生心弦,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向情感深处,使学生耳边仿佛响起低沉的旋律,进入乡村低吟、大海呼唤的境界。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将感受到异乡游子对大陆母亲的浓浓深情,进一步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3、讲授中多挖掘、多强化,渗透德育。语文教学中,可挖掘强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如在教学《出师表》时,从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入手,抓住情感性的句子,对诸葛亮加以强化、渗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即可在德育渗透中传达出来。
二、通过写作训练,渗透德育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一文中强调指出:“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指导学生作文时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事着笔,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切忌假大空,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
2、在作文批改时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评语宜多进行鼓励,比如:“路在你脚下,生活在你手中,彩虹就在风雨后。”“为了自己彩虹似的梦,为了含辛茹苦的妈妈,勇敢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段时间后,我明显地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微笑,从眼神里看到了自信。
3、引导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魏书生老师把坚持天天写日记称为“自我教育的道德长跑”,事实的确如此,正面引导学生天天“长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有大幅度提高。
三、丰富语文活动,渗透德育
语文活动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能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思维环境,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语文能
力。语文活动是很丰富的,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文活动的广阔天地决定了德育渗透的广阔性。可以通过开展名句积累、乡土文化、拟写宣传标语、图表漫画解读、叩访名人等丰富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指导学生积累名句,对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无疑会注入有益的营养;让学生走进“乡土文化”饱览家乡名胜,历数名胜,细说民俗,在潜移默化中便可注入对家乡的热爱;叩访名人,走近名人,能跨越时空,与名人在道德的海洋中漫游。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渗透主体这个“源头”必须“活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