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技术支撑下的学习变革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hi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围绕课堂文化建设,以“教育就是播种爱”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创新构建以移动互联技术和平板触控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学习环境,探索新技术条件下“云课堂”的教与学的新模式,促进教与学的变革,不断丰富和创新课堂文化内涵。
  
  当前,以网络为核心的新技术已触及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社会因此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平板多点触控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沟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2010年9月,我校几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学校同步,在国内率先开展平板电脑的教学应用探索,让学生通过手持智能化移动终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随时随地进行基于云端的“1对1”移动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顺应时代发展,用开放的视角面对新技术
  回顾我校10多年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历程,之所以能取得众多突破性的成果,主要是因为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后,以开放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用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改变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师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和改变成为一种共识。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我校师生教与学的理念也随之改变:
   从“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过渡到“计算机教师学科化,学科教师计算机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
   当绝大部分的学校还在使用“粉笔 黑板”的教育教学方式时, 我们已经走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突破班级授课制带来的局限(2000年)。
   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有效结合(2001年)。
   从网络主题探究式的教学到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2002年)。
   从传统的教研到基于网络的主题教研、远程视频实时教研(2003年)。
   从传统的集体备课到远程网络协作备课(甘肃—山东—深圳)(2009年)。
   从固定的PC联网学习到基于平板多点触控技术的移动学习(2010年)。
   平板多点触控与无线互联技术环境下多学科“云课堂”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实践(2011年)。
  ……
  这一系列的变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需求,学校整体发展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校逐步形成具有南山实验学校特色的“数字文化”,运用新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已成为师生的自然需求。
  
  移动互联环境下“云课堂”的构建
  以平板多点触控技术、无线互联技术和智能语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从有线到无线,从笨重到轻便,从固定到移动,从复杂到简单,使用方式更趋人本化。
  无线互联环境下的平板触控技术通过手指触摸方式,延伸了人的感官反应,让人机交互方式更加人性化,师生的阅读、分享、教学和沟通方式都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师生的互动方式、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以及学习评价模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使师生随时随地地开展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创新基于“云计算”的“云课堂”文化,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21世纪技能”。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为国内学校开展平板电脑教学提供了先期经验,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建设、新型课堂环境打造以及学科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探索,形成了独特的“云课堂”文化,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1.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云课堂”奠定基础
  丰富的课程资源和高效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是开展基于“云端”学习的基础。由于无线互联环境下平板多点触控技术改变了学习资源获取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将随之改变。
  我们首先对学校原有的交互式学习导入平台进行了全面改造。学校网络平台同时支持PC与平板电脑的浏览与互动,并满足平板电脑对视频库和课例库中视频资源的高清播放。我们根据师生需求开发基于iPad阅读的电子书,目前学校数字图书馆已经积累了近两千册供师生自由下载阅读的数字图书。同时,我们根据学科学习的需要收集整理了80多个应用软件,并为师生安装相关的学习软件。目前,我们正着手开发语文、英语交互式电子教材,开展互动学习,创新阅读模式。
  根据需求开发多样化的学科课程资源,是“云课堂”得以深化的物质基础。
  2. 打造全新教学环境,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云课堂”
  新技术支持下的“云课堂”探索需要全新的教学环境与之相适应。随着平板触控、无线互联和智能语音等新技术的出现,学习模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标准已经满足不了新型学习模式的需求。
  在实践中,我们大胆创新,根据教学需求把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微软与苹果的两大系统有效整合,打造当前国内较先进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室里教学资源的调用与演示,主要是教师通过键盘和鼠标操作完成。为了提高演示效果,提升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室中配备了Windows 8操作系统和多点触控显示器,让所有教师只需轻触屏幕即能完成所有操作,高效而简便,健康而环保。
  平板电脑集照相、摄像、录音、投影、视频图片播放、WIFI上网、无线打印、语音识别等功能于一身的特点。我们通过打造高速的无线网络环境和配备iPad,满足教师移动板书、移动演示的需求,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变,课堂中师生互动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同时,师生之间通过点对点、点对面及时地沟通交流,分享学习成果,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体现。
  全新教学环境的打造,改变了传统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使得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云课堂”成为现实。
  3. 优化课堂学习模式,构建学科“云课堂”文化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学习模式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游戏化的数学合作探究学习;参与体验式的英语互动式阅读;多样式的低年级绘本阅读与创作;海量的数字图书存储与人性化阅读分享;真实与虚拟完美结合的科学体验与探究;“1对1”的演奏、创作与分享的音乐学习模式;多点触控绘画与及时发表分享的美术学习模式等。
  在语文学科教学探索中,我们在“语文读写实验”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绘”五项语文学习能力。我们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运用平板电脑在低年级进行“阅读、写作、绘画同步协同发展”的探索,有效融合绘画与写作教学,顺应低龄儿童“图视化”、“可视化”的认知特点,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创新语文学习模式。
  同时,平板电脑还为师生提供了海量的支架式思维和学习工具。开展基于支架式工具的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成为平板电脑支持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出新的课堂环境,创生了“以学生为中心” 的新型“云课堂”文化。
  
  问题与反思:任重而道远
  经过一年多的“平板触控与无线互联技术”支持下的“云课堂”实践,我们也感到有很多问题需要反思:教研部门的指导理念、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观念与新技术发展和时代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是由其自身知识结构和“学科本位思想”等因素造成的;基于学科课程的系统性资源开发严重不足,而这单靠学校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解决的;上级部门的装备标准滞后于时代发展,这也阻碍了平板电脑的运用研究……
  
  以上是我们在进行“平板触控与无线互联下‘云课堂’文化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回顾人类历史,技术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而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转变,人类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也随之而改变。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历史的视角、变革的思维、积极的心态看待技术对学习和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新技术的运用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我们也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在人们的理解中,媒体不过是传播的工具。然而,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专业媒体,领域内容的思想和资讯汇聚于此,加之与“产学研”有着天然的联系,为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技术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本刊审时度势,充分挖掘“产学研”资源优势,将初具端倪的智能终端教育实践应用作为方向申报课题。经专家评审,《智能终端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实践应用研究》作为
每所小学都会开设社团课,作为一门综合活动课程,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如何上好社团课,笔者以信息技术社团为案例,提出三个“不”的理念及具体活动要求,以求优化学生社团活动课堂,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  教育者更新活动理念,需要“三不”  1. 不成为坐在机器前的“机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机器。科技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变得不爱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五章第一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像的类型和设计图像表达信息(Flash初步),安排为一课时。该部分内容从理论上对数字化图像的优势、类型进行了论述,内容实践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基础差,课时短,而且操作多,新概念和术语层出不穷,在教学的组织方面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
1958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在《延河》杂志第3期发表。小说讲述了残酷的战争中,一位过门才三天的新媳妇把自己仅有的撒满百合花的结婚被子,送给重伤死去的年轻通讯员敛葬。它以简单的叙事,舒缓的笔调,彰显了人性与人情之美。在宏大叙事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风潮下,它的细腻和委婉,它的朴素和温情,都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自发表之日起,《百合花》就一直备受关注。茅盾赞扬“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
开栏的话: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教育部举办,旨在普及并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紧密围绕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展示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成果的全国性评比活动。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在中小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不久前,活动组委会启动了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参赛学生的制作水平,活动组委会
谈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说来话长。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从MIT OCW说起,从MIT OCW 的创举到OER运动来分析优质资源的建设,再就MOOC所展现的新趋势,来分析我们国家教育资源应用的问题,最后集中分析一下,我们能从国外这些经验中学些什么。  从OCW到OER  早在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查尔斯 · 韦斯特在《时代》杂志上宣布正式启动开放式课程计划(MIT OC
如果要推选一本2016年文学类的学术专著,我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洪子诚先生的《材料与注释》。这本书2016年9月甫一问世,随即被广泛阅读,就我所知,人大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频频提及此书并向大家推荐,认识的不少研究者也在阅读并谈论此书,上海学界更是在9月30日开了一天的读书会,反响热烈。洪子诚先生并不常出书,而每出则为精品,上一本还是五年前的《我的阅读史》,当时也是引起学界热议的。但更为
【编者按】关乎教育的改革,总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异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电子学籍杜绝高考加分弄虚作假,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督查……从2012年岁末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教育经费占GDP4%发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应民众诉求,聚焦热点难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长。教育改革的每一次出发、每一个动作,都指向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人民群众需
如何发挥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浙江省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在连续两年实施教师研究性备课改革的基础上推行网络协作备课,集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师集体备课为一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网络协作备课中,教师们各展特长、切磋教艺、共享资源,发掘了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使集体备课搭上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列车,拓展了无限广阔的资源空间。    对于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重头戏——备课,专家们真可谓见仁见智。有人
2012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教育‘十二五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其中之一即为“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十二五规划”指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