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课堂氛围 教学情景 成功感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例如我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不同物体的发声活动总结发声体的特征,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这个过程看似有些乱,但学生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感知声音产生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再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让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个同学照镜子,而另一个同学则扮演镜子里的那个同学的像,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照镜子”的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同时更加认识了平面镜所成的像的特点,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和教师讨论问题,力求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充满情趣。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只有在教学中营造师生之间完全平等、充满生气的课堂气氛,学生才敢大胆质疑,才乐于与教师展开讨论,才会勇于探索,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模拟形象、逼真的物理教学情景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的设施和有关文献材料,引导学生凭借与教材相关的特定情景,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通过讨论、归纳等,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在奥斯特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提出“能否用磁产生电呢?”的问题,教师介绍法拉第初期实验失败的史话后,学生根据现有器材(灵敏电流计、空心线圈、带铁芯的副线圈、铜棒、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条形磁铁等)以小组合作形式,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探索性实验,探索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找出各种不同方法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并组织学生交流,获得感应电流的各种实验方案(如相对运动、切割磁感线)。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实验技能和理解能力的不足,难免会遭到失败,这时教师应作必要提示,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重新探索。当学生凭借教师为他们创设的物理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最终获得成功时,他们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提高了实验、观察、归纳、推理能力,还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生成功感,提升创新力
  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轻理解、重死记”、“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过程”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的困惑,摒弃传统教育的一些观点,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在物理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写、算、看等活动都应如此。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稍受点挫折,便缺乏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适时激发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譬如在实验教学中,在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节内容之后,有意设置这样的问题:“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看应该怎么办?”我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天平测出质量,然后,采用“悬锤法”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密度。紧接着问学生有没有其他解法,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激活,提出改进的意见。对提出好的建议的同学,要实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不断的引导、设疑、鼓励、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的积极性。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而且提高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自主的评价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更应该在继承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教育。在课堂中多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