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2015年一年,瑞士邮政就寄送了250万件中国来的小型网购包裹,数量比2014年整整翻了一番”
十多年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专著《世界是平的》,准确洞见了科技进步给地球村里带来的新情况。十多年后,热衷于网购的“剁手党”们已切身感受到了地球到底有多平。
在这股海淘之风中,中国人买澳洲的奶粉、日本的化妆品、英国的红茶、德国的厨具,将自己的电子购物车里塞得满满的。实际上,在中国人海淘的同时,外国“剁手党”们同样也瞄准了价廉物美的中国。
从供应链到物流的全球革命
大部分外国消费者都没听说香港利丰公司的名字,但他们在梅西百货或者希尔斯等商家买到价廉物美的中国货,都是经过利丰采购来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采购和物流公司,利丰一面和发展中国家的工厂打交道,另一面将其介绍给发达国家的卖家。这家公司为美国近三分之一的零售商寻找廉价工人,帮他们讨价还价,并负责物流事务。
总部位于香港的利丰没有自己的工厂,其主要资产是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的1.5万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形成的网络非常庞大,可以及时为全球的买家提供产品——从玩具到服装,从箱包到圣诞树等各种中国产品。
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像利丰这样的采购商,在消费者中愈发“沉默”了。通过网购,普通消费者不但能越过采购商,甚至连梅西百货或者希尔斯也都被抛诸脑后。随着电子商务技术日趋成熟,全球物流配送体系也日益完善,跨境网购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卖家和外国的买家。
以前物流一直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在遥远的丝绸之路时代,驼队装载的中国丝绸要跋山涉水才能被运往西方,即使海上丝路开通后,从泉州港出发的货船也要绕过几个大洋才能抵达欧洲的市场。
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已大大缩减了这一过程。
近年来,电商在一些主要的国家选择跟当地的物流公司建立物流专线,有实力的商家甚至在海外建立仓储。这一布局使得欧美的“剁手党”们海淘到的大部分中国货,一般会在三周内送上门——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速度,因为一艘从广州港出发的集装箱货轮,抵达荷兰鹿特丹港需要大约四周的时间。
在一些跨境海淘中国货比较集中的城市,包机送货也逐渐成为常态。比如,为了满足俄罗斯网民的需求,哈尔滨开辟了多条通往俄罗斯各大城市的包机货运航线,形成辐射俄罗斯多地的航空网络运输格局。
而物流瓶颈的解决,又进一步提升了俄罗斯人跨境购买中国货的需求,目前哈尔滨对俄电商包裹出口占全国对俄包裹数量的50%以上。
哪些中国货最受青睐
在中国人的海淘清单上,食物、化妆品和奢侈品最受欢迎,那么,最受外国“剁手党”青睐的中国货又是哪些呢?
众所周知, “中国制造”的商品价廉物美。和线下一样,诱人的性价比依旧是中国货的撒手锏。
“从中国网购对我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我经常在eBay上买东西,买过服装、电子产品和玩具,不少卖家都来自中国。”家住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区的工业设计师马斯·奥尔森说。
奥尔森介绍,价格是吸引他网购的主要因素。“丹麦的物价水平比其他国家高,网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低物价。”
自欧债危机以来,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促使欧洲人的消费习惯转向低价的网购。一般而言,网购的商品比实体店便宜30%~40%。与中国的电商建立联系后,不少欧洲当地物流公司的业绩出现了10%~20%左右的业绩增长。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享受万国邮联给予的国际邮寄优惠待遇,因此一些跨国的小型邮包收费相对低廉。而大型邮包尽管需要支付两三百元人民币的跨境邮费,但折合欧美国家的本币,这个数字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更何况,在一大箱子东西中,随便拿出两件和本地商店相比,差价就足够抹平邮费。
在瑞士当地媒体《20分钟报》近日的一篇报道中,一位瑞士购物者说,他花了不到1瑞士法郎就在中国网站上买了10块手表电池,其中还包括运费。在瑞士,一块电池就得花3.95瑞士法郎。“仅2015年一年,瑞士邮政就寄送了250万件中国来的小型网购包裹,数量比2014年整整翻了一番。”报道称。
对于瑞士的买家而言,每个从中国来的包裹都是“穿过千山万水来看我”的旅程。而对于韩国海淘者来说,买中国货则快捷很多。据了解,中国成为继美国后韩国“海淘”第二大商品来源国。
在中国经由电商卖出去的产品中,服饰是第一大品类,其次是电子产品,而玩具、床上用品、箱包和汽配等商品也非常受欢迎。
什么在阻挡全民“海淘”中国
海淘在全球“剁手党”与中国商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然而,海淘这座桥也并非畅通无阻。。
首先是支付问题。在中国,买家通常使用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来进行网上交易。然而,这些中国的支付工具在海外的使用率并不高,在欧美国家,买家通常用信用卡支付,而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连可以进行国际支付的信用卡的普及率都不高。这阻碍了中国产品通过电商跨境销售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支付问题有了较大的改善。如果涉及到本币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在本地的人民币池子里就能完成。欧洲市场在这方面走得最快。目前,欧洲在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和卢森堡都有人民币的清算行,这为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税费也是欧美消费者“海淘”中国货时遇到的另一大障碍。来自中国网站的商品在入境时会面临欧盟海关抽查,被抽查到的商品除需缴纳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等多种税费外,有时还会遭遇罚款或没收。
身处欧盟之外的瑞士在处理关税问题时则灵活一些。对瑞士网购“剁手党”来说,从中国邮寄来的小型包裹只要在2公斤以下、厚度不超过5厘米、且商品总价值不超过62瑞士法郎,收件人既不用缴付关税,也无须支付增值税。
假货也是个问题。据报道,曾有韩国买家反映在网上买到的中国货是假货。当然,也有一些国外“海淘者”明知自己购买的商品是仿制产品,但仍抵挡不住价格的诱惑。这类交易尽管是你情我愿的,然而,仍会损害中国商品的声誉。所幸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及各电商平台都在不断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管,再加上中国对制造业高端化的引导,中国产品正在去掉“低价”标签,用品质吸引全球消费者。
十多年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专著《世界是平的》,准确洞见了科技进步给地球村里带来的新情况。十多年后,热衷于网购的“剁手党”们已切身感受到了地球到底有多平。
在这股海淘之风中,中国人买澳洲的奶粉、日本的化妆品、英国的红茶、德国的厨具,将自己的电子购物车里塞得满满的。实际上,在中国人海淘的同时,外国“剁手党”们同样也瞄准了价廉物美的中国。
从供应链到物流的全球革命
大部分外国消费者都没听说香港利丰公司的名字,但他们在梅西百货或者希尔斯等商家买到价廉物美的中国货,都是经过利丰采购来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采购和物流公司,利丰一面和发展中国家的工厂打交道,另一面将其介绍给发达国家的卖家。这家公司为美国近三分之一的零售商寻找廉价工人,帮他们讨价还价,并负责物流事务。
总部位于香港的利丰没有自己的工厂,其主要资产是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的1.5万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形成的网络非常庞大,可以及时为全球的买家提供产品——从玩具到服装,从箱包到圣诞树等各种中国产品。
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像利丰这样的采购商,在消费者中愈发“沉默”了。通过网购,普通消费者不但能越过采购商,甚至连梅西百货或者希尔斯也都被抛诸脑后。随着电子商务技术日趋成熟,全球物流配送体系也日益完善,跨境网购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卖家和外国的买家。
以前物流一直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在遥远的丝绸之路时代,驼队装载的中国丝绸要跋山涉水才能被运往西方,即使海上丝路开通后,从泉州港出发的货船也要绕过几个大洋才能抵达欧洲的市场。
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已大大缩减了这一过程。
近年来,电商在一些主要的国家选择跟当地的物流公司建立物流专线,有实力的商家甚至在海外建立仓储。这一布局使得欧美的“剁手党”们海淘到的大部分中国货,一般会在三周内送上门——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速度,因为一艘从广州港出发的集装箱货轮,抵达荷兰鹿特丹港需要大约四周的时间。
在一些跨境海淘中国货比较集中的城市,包机送货也逐渐成为常态。比如,为了满足俄罗斯网民的需求,哈尔滨开辟了多条通往俄罗斯各大城市的包机货运航线,形成辐射俄罗斯多地的航空网络运输格局。
而物流瓶颈的解决,又进一步提升了俄罗斯人跨境购买中国货的需求,目前哈尔滨对俄电商包裹出口占全国对俄包裹数量的50%以上。
哪些中国货最受青睐
在中国人的海淘清单上,食物、化妆品和奢侈品最受欢迎,那么,最受外国“剁手党”青睐的中国货又是哪些呢?
众所周知, “中国制造”的商品价廉物美。和线下一样,诱人的性价比依旧是中国货的撒手锏。
“从中国网购对我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我经常在eBay上买东西,买过服装、电子产品和玩具,不少卖家都来自中国。”家住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区的工业设计师马斯·奥尔森说。
奥尔森介绍,价格是吸引他网购的主要因素。“丹麦的物价水平比其他国家高,网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低物价。”
自欧债危机以来,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促使欧洲人的消费习惯转向低价的网购。一般而言,网购的商品比实体店便宜30%~40%。与中国的电商建立联系后,不少欧洲当地物流公司的业绩出现了10%~20%左右的业绩增长。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享受万国邮联给予的国际邮寄优惠待遇,因此一些跨国的小型邮包收费相对低廉。而大型邮包尽管需要支付两三百元人民币的跨境邮费,但折合欧美国家的本币,这个数字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更何况,在一大箱子东西中,随便拿出两件和本地商店相比,差价就足够抹平邮费。
在瑞士当地媒体《20分钟报》近日的一篇报道中,一位瑞士购物者说,他花了不到1瑞士法郎就在中国网站上买了10块手表电池,其中还包括运费。在瑞士,一块电池就得花3.95瑞士法郎。“仅2015年一年,瑞士邮政就寄送了250万件中国来的小型网购包裹,数量比2014年整整翻了一番。”报道称。
对于瑞士的买家而言,每个从中国来的包裹都是“穿过千山万水来看我”的旅程。而对于韩国海淘者来说,买中国货则快捷很多。据了解,中国成为继美国后韩国“海淘”第二大商品来源国。
在中国经由电商卖出去的产品中,服饰是第一大品类,其次是电子产品,而玩具、床上用品、箱包和汽配等商品也非常受欢迎。
什么在阻挡全民“海淘”中国
海淘在全球“剁手党”与中国商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然而,海淘这座桥也并非畅通无阻。。
首先是支付问题。在中国,买家通常使用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来进行网上交易。然而,这些中国的支付工具在海外的使用率并不高,在欧美国家,买家通常用信用卡支付,而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连可以进行国际支付的信用卡的普及率都不高。这阻碍了中国产品通过电商跨境销售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支付问题有了较大的改善。如果涉及到本币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在本地的人民币池子里就能完成。欧洲市场在这方面走得最快。目前,欧洲在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和卢森堡都有人民币的清算行,这为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税费也是欧美消费者“海淘”中国货时遇到的另一大障碍。来自中国网站的商品在入境时会面临欧盟海关抽查,被抽查到的商品除需缴纳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等多种税费外,有时还会遭遇罚款或没收。
身处欧盟之外的瑞士在处理关税问题时则灵活一些。对瑞士网购“剁手党”来说,从中国邮寄来的小型包裹只要在2公斤以下、厚度不超过5厘米、且商品总价值不超过62瑞士法郎,收件人既不用缴付关税,也无须支付增值税。
假货也是个问题。据报道,曾有韩国买家反映在网上买到的中国货是假货。当然,也有一些国外“海淘者”明知自己购买的商品是仿制产品,但仍抵挡不住价格的诱惑。这类交易尽管是你情我愿的,然而,仍会损害中国商品的声誉。所幸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及各电商平台都在不断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管,再加上中国对制造业高端化的引导,中国产品正在去掉“低价”标签,用品质吸引全球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