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后回忆的火花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后的课后回忆,就是教师在一节课后对本次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学习动态等方面进行的回顾、分析、评价。而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课前钻研课标、啃透教材、备好内容,却常常忽视课后认真地分析、回忆、梳理,未能及时总结优点、寻找不足。这就使我们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如能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就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每节课后如能及时地将这些东西及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等写成书面文字资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技校学生,计算机类的学科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外,更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般来说,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如在微软的WINDOWS系统操作平台支持下的WORD、EXCEL、ACCESS、PHOTOSHOP、3D MAX动画设计等,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所以,作为教师,在每节课前都要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状况等进行备课,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教法,写好教案,保证授课任务的顺利完成,以达到教学目的,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备课毕竟是预先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诸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学生接受知识效果好坏,课堂气氛情况如何,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1、回忆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来说,好的教学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局限性,因而也有它一定的适应范围,这是课后回忆需要记录的一个重要内容。据调查,目前职业学校中计算机类的任课教师普遍存在任课多、任务重、教学课程更新快的特点,为此,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欠缺。例如:我在讲授《中文EXCEL2002及应用》的“创建图表”这一章节时,最初使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在教学中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只是片面强调了教学要讲清、讲透、讲深,即只一味地力求讲清课文的所有概论,而忽视了技能性知识的传授,以致出现重书本、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结果讲课时既费时又费力,而大部分学生始终未弄懂创建图表时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如“数据区域系列产生在‘行’,或‘列’代表什么”、“如何按要求选择数据区域”等,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及时地作课后回忆,重新调整了教案及知识点的深浅度。在下一次的本章节授课时,我选择了发现法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由学生互相回答自己的疑难,让他们在回答疑难问题时相互启发,不断发生问题的碰撞,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作为任课老师,我再作适时的点拨和鼓励,并补充完善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缩短了课时,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上机操作练习时,我发现学生对这一章节的上机操作练习题完成较快,所作出的图表无论是柱形图、饼形图等,在窗口中的布置都清晰美观。
  
  2、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改善教学内容
  在技校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组织,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地认识“教”必须通过“学”才能起作用这一道理,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动态。这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体察学生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大胆地回答问题。我注意到,许多学生都会在理论课教学课堂上提出一些自己在上机操作时所碰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预见到的,而有的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有的问题比较细小,有的却有相当的深度。这些都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作为教师就得随机应变,此时可适当地改变教案的内容和进程,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一方面可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彼此交流,找出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幅度增加学生们的思维空间与知识信息量。而课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此节课所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地作好细致的课后回忆,整理和更改教案,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目的。
  
  3、因材施教,灵活多变
  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多人谈“游戏”色变,誓要把青年学生与游戏隔离开来。但我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如果在实习操作时只是一味地采取严厉禁止“游戏”活动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在发现这种情况后,我在课后及时回忆并调整教学思路,在实习教学中,对一年级的新生,大胆地引入游戏教学法,如用TT中的击字母游戏让学生练指法,用WINDOWS中的扫雷、纸牌游戏让学生练习鼠标的使用等。合理适当地引入游戏教学后,我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骤然提高,并且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兴趣教育”与“课后回忆”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和运用。
  另外,我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运用灌输方法,如在黑板上讲软件使用,而不去注意计算机学科本身的规律,所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只要在课堂上没有详尽讲过的东西,在上机操作时就一筹莫展。学生感到计机课枯燥乏味,听起来没劲,没有兴趣;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打开书本就接触到这么多抽象的概念,感到计算机太难学,甚至打退堂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用形象化教育技术教授计算机学科知识,其后用知识迁移法指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学习过程中找出规律,并善于把自己找出的规律迁移到另一学科中去,如在学习WORD和WPS两个软件在菜单设计上有很多可移植的地方,如果熟练掌握了WORD软件,就可以通过迁移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WPS软件,教师只须在关键地方进行指点即可。最后通过实习,把操作上升为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总结和改革,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使学生学会了学习。
  综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更认识到课后回忆的好处。一般来说,教师在讲授一节课中或多或少会有些感想、体会,会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点与缺点,觉察到学生的认知状态等等。一节课下来,及时将上课情况进行记录,如教学方法上有无应改善或创新的地方,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如果在课后及时将这些情况进行整理,不仅能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初登讲台的老师,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我认为课后回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一节课的补充和完善,在整个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543000 广西梧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但在课后我们仍然经常看到许多以知识点整理为形式的作业,这从某种程度上违背了新课标所注重的学习方法指导要求。笔者在实践新课程标准过程中,对作业布置的类型作了一番思考。我认为语文作业的布置要做到“三要”:  1、要注重反思。在传统教学中,对旧知的复习,我们通常采取的式是要同学整理并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其实这只起到了对知识强化识记的作用,而没有
期刊
近些年,“淡化语法”的观点在中学语文界颇为盛行。许多语文工作者,包括一些语法工作者,公然提出“淡化中学语法教学”的观点。对此,我和许多中学语文教师一样,不能表示同意。   在“淡化语法”论的影响下,中学语法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表现如下:   首先,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近些年出版的几套中学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短文内容越来越简,许多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法知识被删掉了。以“新教材”为例,短语这一十分重要的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上,要真正做到指导学生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提供自主的时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参与、积极地思维,各种独特的见解、别出心裁的方法才会脱颖而出,成为创造力的不竭的源泉。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三点:
期刊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低年级教学中,面向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好之、乐之,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好动,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一、通过直观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助语言直观,利用儿歌教学  
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
期刊
马斯洛曾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评语评价是教师对学生书面上给予肯定鼓励或点评反馈,唤起学生自信、促进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  经过几年来评语评价内容的改革探索和偿试,我认为应注意“三性”。  1、全面性。全面性不但要评价思想品德文化课学习,还要评价学生意志、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发
期刊
空间几何一向被认为是高中数学最难学的内容之一,为此,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对这一内容作了适当的的调整:首先,在学习时间上作了调整:原教材把它安排在高一年级二期;而新教材把它安排在高二年级下学期。其次,在形式上做了调整:原教材以 《立体几何》全一册的形式出现,过分强调知识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新教材以“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为标题出现,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体现了“大众数学”的教
期刊
本人从事职中数学教学已十余年,针对职中数学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的现状,谨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数学框架,点到为止    无论学生学得好或学得不好,数学框架必须建立起来,知识体系必须完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不得遗漏,但有轻有重。学生对整个职中数学的系统要有一个认识,基本知识点要清楚,学生将来“回炉”虽不一定知根知底,但一定要知道方向、轮廓。这种要求职中学生完全能达到。通
期刊
学生在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常遇到“顺次连结某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的问题。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由于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常常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感觉很困难。这里把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思考方向和解决方法提供于此,以飨读者。  要判断所得四边形是何特殊四边形,其关键是要讨论所得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何特殊性。而要讨论所得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特殊性,就必须看已知条件,条件
期刊
竹签: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它到L的距离PA+PB最小。解决方案:找A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BC,则BC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糖果1”:直线L的方程为:x+2y-4=0,A(-1,0),B(1,0),求以A,B为两个焦点,过直线L上的一点且长轴最短的椭圆方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