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恢复康复效果的研究。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對照组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治疗技能训练,效果评定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结果:行为治疗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SSPI评分、SANS评分、NOSIE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行为治疗训练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使其行为转变为正常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82—02
对于精神病人行为治疗的训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直十分欣赏这种方法,并且日益提高其在精神分裂症治疗和康复中的地位 [1]。行为治疗训练是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进行的一种社会功能康复训练,通过行为治疗训练可以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衰退,改变患者的不正常行为,达到适应社会环境的目的。现将2013年2月~2013年8月9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行为治疗训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9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3~40岁,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CCMD-3﹚;排除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躯体疾病,经药物治疗且达到临床恢复期愿意配合的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平均年龄32.16±5.80岁,文化程度小学2人,中学36人,大专6人,本科1人;平均病程5.27±2.72年。对照组45例,平均年龄31.24±3.40岁,文化程度小学4人,中学34人,大专5人,本科2人;平均病程5.32±1.9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神科治疗常规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行为治疗技能训练[2],8周为1个周期。干预实施者由1名主管护师和1-2名护师及1名主治医师经统一培训后负责指导训练。具体方法: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重点训练患者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及主动性,鼓励和督促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要求患者遵守医院及科室规定,按时起床,洗漱,穿衣,整理床铺,做好个人卫生。②提高患者的兴趣:可根据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加文娱活动训练,如早操、打球、下棋、看电影、读报等。③基本人际交流训练(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ing)[3]。每周2次﹙星期一、星期四﹚,每次1-2小时(中间休息10-15分钟左右)在入院第2-8周进行。目的是帮组住院患者获得那些能够满足社会交流,家庭关系及应对基本日常社交所必须地工具性和联络交往性技能。
1.3 评定工具以及评定方法 采用SANS、NOSIS、SSPI作为评定工具[4],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各评定1次。SANS由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评定,NOSIE、SSPI由2名护师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0.8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SANS各因子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NS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SANS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实验组SANS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与干预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1
2.2 两组NOSIE个因子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OSIE个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因子分高于干预前,退缩、激动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后实验组NOSIE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两组SSPI评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SSPI评分为22.18±1.15,对照组21.96±0.9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SSPI评分4.59±2.36,对照组8.56±1.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两组SSPI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因素众多,有关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高达77.90%,这与患者长期脱离社会环境,生活和活动单调乏味有关[5],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精神症状,而更加注重全病程治疗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患者因残留症状或长期住院,出院后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难以适应。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只停留在单纯药物治疗的水平上,对患者的全面康复作用是有限的,单一的药物治疗不能降低复发率,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不仅与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有关,康复环境、家庭成员、社会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刺激均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和复发。因此,通过行为治疗技能训练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及用药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对生活适应能力及服药的依从性,有效减少了此类疾病的复发,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本研究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为治疗技能训练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通过实施行为治疗技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可大致说明行为治疗技能训练能较好的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康复效果,使患者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回归愿望。
参考文献:
[1] 金向东,刘小林.精神分裂症(生物、心理、社会),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443-441.
[2]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50-52.
[3] 杨秋兰.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9:16-186.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216.
[5] 李梁.社交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1﹚:54-565.
【关键词】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82—02
对于精神病人行为治疗的训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直十分欣赏这种方法,并且日益提高其在精神分裂症治疗和康复中的地位 [1]。行为治疗训练是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进行的一种社会功能康复训练,通过行为治疗训练可以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衰退,改变患者的不正常行为,达到适应社会环境的目的。现将2013年2月~2013年8月9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行为治疗训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9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3~40岁,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CCMD-3﹚;排除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躯体疾病,经药物治疗且达到临床恢复期愿意配合的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平均年龄32.16±5.80岁,文化程度小学2人,中学36人,大专6人,本科1人;平均病程5.27±2.72年。对照组45例,平均年龄31.24±3.40岁,文化程度小学4人,中学34人,大专5人,本科2人;平均病程5.32±1.9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神科治疗常规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行为治疗技能训练[2],8周为1个周期。干预实施者由1名主管护师和1-2名护师及1名主治医师经统一培训后负责指导训练。具体方法: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重点训练患者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及主动性,鼓励和督促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要求患者遵守医院及科室规定,按时起床,洗漱,穿衣,整理床铺,做好个人卫生。②提高患者的兴趣:可根据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加文娱活动训练,如早操、打球、下棋、看电影、读报等。③基本人际交流训练(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ing)[3]。每周2次﹙星期一、星期四﹚,每次1-2小时(中间休息10-15分钟左右)在入院第2-8周进行。目的是帮组住院患者获得那些能够满足社会交流,家庭关系及应对基本日常社交所必须地工具性和联络交往性技能。
1.3 评定工具以及评定方法 采用SANS、NOSIS、SSPI作为评定工具[4],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各评定1次。SANS由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评定,NOSIE、SSPI由2名护师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0.8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SANS各因子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NS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SANS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实验组SANS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与干预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1
2.2 两组NOSIE个因子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OSIE个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因子分高于干预前,退缩、激动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后实验组NOSIE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两组SSPI评分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SSPI评分为22.18±1.15,对照组21.96±0.9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SSPI评分4.59±2.36,对照组8.56±1.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两组SSPI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因素众多,有关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高达77.90%,这与患者长期脱离社会环境,生活和活动单调乏味有关[5],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精神症状,而更加注重全病程治疗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患者因残留症状或长期住院,出院后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难以适应。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只停留在单纯药物治疗的水平上,对患者的全面康复作用是有限的,单一的药物治疗不能降低复发率,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不仅与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有关,康复环境、家庭成员、社会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刺激均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和复发。因此,通过行为治疗技能训练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及用药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对生活适应能力及服药的依从性,有效减少了此类疾病的复发,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本研究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为治疗技能训练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通过实施行为治疗技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可大致说明行为治疗技能训练能较好的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康复效果,使患者实现了良好的社会回归愿望。
参考文献:
[1] 金向东,刘小林.精神分裂症(生物、心理、社会),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443-441.
[2]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50-52.
[3] 杨秋兰.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9:16-186.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216.
[5] 李梁.社交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1﹚:54-565.